分享

【方法学】李朝军《CCS Chem》碱促进腙经过碳负与苯乙烯加成制备酮

 化解Chem 2022-03-08

文章第一作者为Pan Pan
该文通讯作者为Huiying Zeng, Chao-Jun Li (李朝军)
通讯单位:兰州大学,McGill University
文章DIO:10.31635/ccschem.022.202101685

引言


今天分享一篇方法学研究成果,该研究以COMMUNICATION形式发表在《CCS Chemistry》上

该研究报道了碱促进的腙类化合物经过碳负离子与芳乙烯进行加成,生成酮类:



1
 简介
对于烯烃C=C双键进行官能团化,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烯烃的氢酰化反应,得到广泛的研究。一方面是烯烃可以大量获得,另一方面制备的羰基产物在合成上可以进行更多的转化。

Lochow 和 Miller在1976年首次报道了分子间的氢酰化反应:乙烯和4-戊醛在铑催化下发生氢酰化。此后,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金属催化的氢酰化反应: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制备线型或支链型的氢酰化产物。但是,这些方法通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区域选择性差,产生脱羰化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化学家找到了一些方法

使用配位基团,防止发生脱羰。此外,底物可以与金属发生配位作用,也可以起到防止脱碳的作用。对于这些类型,过渡金属和形成配位的基团都是必须的。

最近,通过光照或者过氧化物作用,产生酰基自由基,再和烯烃加成,生成氢酰化产物,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此外,在没有过渡金属的情况下,在NHC或CN催化下与醛发生氢酰化反应是成功的;然而,它们受限于通过共轭加成的缺电子双键。目前,通过NHC催化分子内为活化烯烃的氢酰化,仅有一例

开发简便有效的方法,实现非活化烯烃分子间氢酰化,仍然是很让人期待的。

作者曾经研究了金属催化下,腙作为有机金属试剂等价物的反应;还报道了多种无催化的有机反应。基于此前的研究,进一步实现了碱促进的无催化剂腙与烯烃的氢酰化:



2
探索与优化
反应条件的探索与优化:

从表中可知,通过对碱的筛选,发现无机碱中仅苛性钠可以获得产物,并且发现线型和支链产物比例>20:1。随后,进一步筛选有机碱,发现都可以促进该反应,并且以叔丁醇钾所获的产率最高,为70%

此后,对碱的用量、反应温度、溶剂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终仍以Entry 8作为最优条件



3
适用范围
获得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后,作者进行反应底物适用性研究:

可以看到,对于多种类型的芳乙烯,苯环上可以兼容卤素、烷基、烷氧基、三氟甲基等。但是,取代基位置与电性等因素对反应影响较大。例如:苯环上对位为甲氧基时,没有获得产物;苯环对位为氟取代时,收率也明显下降。

此外,噻吩乙烯、吡啶乙烯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产物,同样产率差别较大。

烷基端烯和丙烯酸甲酯也进行了尝试,在该反应条件下,均不参与反应

随后,研究了腙片段的适用范围:

结果可知,腙底物对于官能团的兼容性更好,大部分反应都能够以中等收率获得相应的产物。
同样的,烷基醛制备的腙不适用与该反应中


4
机理

根据实验验证与理论研究,作者提出反应的机理过程:

评述


只需要使用简单的碱(叔丁醇钾),即可将腙与芳乙烯进行偶联,获得氢酰化产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良好等特点
另一方面,无论是腙还是烯烃片段,仅适用于芳基底物,这是该反应的局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