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陈的老白茶,闻不到毫香、花香、药香,啥香都没有,正常吗?

 小陈茶事 2022-03-0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在重温一部经典电影。

不禁感叹,过去的港片里,从来不缺美人。

肤如凝脂,明眸皓齿。

每一次回眸都掀起波澜,每一根发丝都带着春风,浑身上下都写满了造物主的偏爱。

年幼的自己还曾想过:

“这样漂亮的人,不知道她老去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人老去是什么样呢?

是沟壑纵横的脸,稀疏变浅的头发?还是模糊浑浊的双眼,斑驳不堪的脸颊?

不管怎么看,变老似乎都是一件很狼狈的事情呢。

迟暮,是每一个美人都无法回避的,既然如此,就随它去吧。

美人可做的,是田内损失田外补——读书,思考,领悟。

迟暮虽然令美丽打折,但打折总是有限的,加上内涵和气质,美丽依旧是可以想见的。

就像白茶,储存十年以后变成老白茶,到了那时候,滋味就会变淡,枣香也挥发了吗?

当然不是。

关键在于,这款白茶的产区正不正,工艺好不好,仓储有没有到位。

理清这些因素,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2》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白茶能够越陈越香。

对“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更是倒背如流,滚瓜烂熟。

但凡一提到白茶,定然少不了老白茶。

可为什么白茶能越老越好?怎么做才能让老白茶更有价值?怎么存茶?……

这些问题,鲜有人知。

刨根问底去探究的人,似乎也不多。

网络上,千篇一律的软文,换了个标题,稍微修改一下,就能转发几千条。

这仅仅是洗脑,而不是科普。

甚至有些茶友,从白茶延伸到了六大茶类,认为只要是茶都能越陈越香,越老越值钱。

美其名曰,享受存茶的乐趣,囤着慢慢喝。

如今,就连“老绿茶”这样的奇葩,都开始出现了。

殊不知,绿茶是要趁鲜喝的,最好半年内喝掉,有冰箱的话也就存个1年左右。

时间一长,绿茶的鲜爽感下降,就没有了喝头。

这么多年来,也没见有谁喜欢喝老龙井,老碧螺春,喝三五年的老绿茶。

完全没有鲜味,取而代之一股子陈味的老绿茶,光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白茶与绿茶又存在诸多不同,譬如,白茶不杀青,微发酵,可以长期存放。

不需要放冰箱,常温储存,就能放上十几年。

不过,想要存出优质的老白茶,还需要很多额外的条件。

首先,这款茶的底子要够好,也就是产区、工艺要过关。

假如是在新茶时期,汤水就很薄,香气也很单一,那可能是产区不好,也可能是工艺不佳。

被渥堆了,养分损耗了,进而影响了风味的表现。

对于一款有深厚底子的白茶来说,陈化出醇厚的口感,丰沛的内质,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反之,如果茶叶一开始就表现得平平无奇,不香也不醇,即便存得再久,也激不起太大的水花。

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3》

其次,储存也很关键。

很多白茶在买回来的时候,表现是很出色的,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只是,当遭遇了一系列“不公正”的对待以后,才变成了如今寡淡无味的样子。

比如,用紫砂罐来存白茶,不够密封,水汽趁机而入;

再比如,取茶之后没有立即密封好,茶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再再比如,存茶的房间太潮湿,湿度超标,茶叶吸水受潮……

储存条件不好,所以跑气了,受潮了,发霉了。

十年以后再开箱,就会发现香气变得很弱,不仅是枣香,毫香、花香、药香、粽叶香,也一并消失了。

或许凑近鼻子用力闻,才能感受到几分微弱的茶香。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茶汤变得很薄很淡,没有醇厚饱满的感觉。

喝起来,就像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其实,这也是因为白茶储存不当,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大量接触、交换,消耗掉了养分。

于是乎,茶汤变得空洞乏味,除了一点点茶味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滋味了。

好的香气和滋味,是好茶的标配。

真正的老白茶,茶香干净,馥郁,层次丰富,汤水稠滑细腻,醇厚甘甜。

而被存坏的老白茶,则内质会大量缺失,乏善可陈,甚至有水味、怪味。

我们知道,很多朋友在存茶的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储存。

毕竟,茶是要入口的,关系到食品安全。

若是受潮变质,或是到了发霉的地步,自然是不能继续喝了。

想要让白茶越陈越香,一定要按照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原则,来细致地存茶。

实话说,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又到位的白茶,想不好,都难。

《4》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根据现实来看,各位手中的十年陈老白茶,真真正正是自己亲自存下来的,比较少。

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买现成的回家。

更何况,在10年以前,还是铁观音的天下,压根没多少人关注福鼎白茶。

有先见之明的,早早地存下一批老白茶,并坚持到现在的茶友,更是凤毛麟角。

由此可见,市面上的十年陈老白茶,极少极少。

大部分能很轻松就买到的,价值便宜的,存量丰富的,99%是做旧茶

恰好做旧茶的特征,也能符合前文所说的,香气挥散,味道寡淡。

这是因为,做旧茶的制作过程,十分“残忍”。

毫不夸张地说,可以堪比满清十大酷刑了。

用渥堆、暴晒、烘干等方式,损耗茶叶的养分,产生清稀寡淡的滋味口感。

那些生产做旧茶的人,压根没打算好好制茶,只要把它变得面目全非,外表看起来和老茶有几分相似,就足够了。

它们的外表,是统一的咖啡色、深褐色、灰黑色,看起来黑黢黢的,没有一点生机,更没有自然陈化的老白茶的色彩变化。

但经过种种摧残而来的做旧茶,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抢手货。

如今茶圈里,盲目追老的人多如牛毛。

而冲泡一杯做旧茶,闻之无香,还带着刺鼻难闻的气味,口感生涩,而非饱满醇厚的汤感。

可以说,在做旧老白茶身上,基本找不到老白茶的半点影子。

所以,当大家买到一块“老白茶”,泡着喝了以后,发现几乎没什么香气,滋味也很薄很弱,基本可以判定,这是做旧茶了。

要问做旧茶能不能喝,这个问题已经回答N多次了。

既然没有营养价值,风味也不好,喝了有意义吗?

倘若列位看官,把做旧茶当成老白茶存放,来年只会收获无限的后悔,再无其他。

《5》

看待老白茶,就像一面镜子。

它能够大致反映出每个人心中,对白茶的看法,照出我们的识茶与鉴茶水平。

盲目追老的人,自然是唯老茶不喝,唯老茶不买。

即使它是做旧茶,只因为包装上写着“十年陈老白茶”,便足够令人疯狂。

而理智的茶客,则更加善于分析。

从这几年的市场情况,再到现实情况,简单想想就知道,十年陈的老白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即便有,也价格不菲。

所以,倒不如从新茶喝起,能节省不少成本。

天上不会掉馅饼,十年陈老白茶也不好捡。

而存放得当的老白茶,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十年以后,仍然是香喷喷的,风味美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