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好男儿建功在今朝

 墙头草说 2022-03-08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人间一丈夫”,这句充满豪情的诗句,喊出了无数渴望投身军营,建功边塞的男儿们的雄心壮志。他们怀着雄心,带着一腔热血,奔赴边塞。在无数奔赴边塞的好男儿中,有一位骆宾王的好友,在送别朋友之际,骆宾王写下了《送郑少府入辽》一诗,原文如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边疆的烽火让守边的将士们高度警惕,豪侠男儿渡过桑干河奔赴辽东前线。在诗人生活的初唐时期,契丹族屡屡入侵东北边塞,朝廷常年派兵守卫。《汉书》记载:“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诗人以“榆塞”代指边关,意在指边关牢不可破。诗人以“侠客”代指郑少府,意在赞美朋友武艺高强,侠肝义胆。在这一联中,诗人点明朋友出塞的原因,赞美了朋友勇赴边关的豪侠精神。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手中精美的弓箭能够射中百步开外的柳叶,胯下的桃花名马和青玉马鞍相互辉映。《史记》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诗人化用“养由基”的典故,称赞朋友的射箭技术之高超。“桃花”,也即桃花马,毛色白中有红点,是一种名贵的马。在这一联中,诗人重点写朋友的武艺与坐骑:跨着宝马玉鞍,手持精美弓箭,百发百中。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对着满月挽弓,弓影与明月一般圆;在星空下舞剑,剑光如流星般灿烂。郑少府膂力过人,挽弓如满月;郑少府敏捷如兔,舞剑如流星。诗人对朋友郑少府的武艺有足够的了解,于是在饯别之际,诗人发挥合理的想象,写郑少府的雄姿。在诗人看来,郑少府弓马娴熟,膂力过人,步战如风,此番出塞,定能建功立业。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不要学习燕太子丹的门客荆轲,徒劳地悲唱易水之歌。从长安奔赴辽东,要渡过桑干河,桑干河与易水都是海河的支流。诗人由郑少府远渡桑干河联想到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之歌。诗人借此勉励朋友,此次赴辽东是为国守边,不同于荆轲的为太子丹报私仇;另外,诗人勉励朋友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立功边塞,衣锦还乡。
在这首诗中,诗人鼓励即将出塞抗敌的朋友要建功立业。因为,在诗人看来,朋友郑少府有充足的建功立业的条件,自身武艺卓绝,边塞守备牢固,更重要的是,在初唐时期,奋勇向上是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