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秋风不懂我的心

 墙头草说 2022-03-08
李白在担任翰林待诏三年里,郁郁不得志。于公元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从此,李白又一次开启了“漫游模式”,在公元753年,李白第二次来到宣城,登上了谢朓北楼,写下了《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一诗,原文如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我在风景如画的宣城中,傍晚时分仰望晴朗的天空。谢朓北楼即协调楼,是南齐时代协调担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在首联中,诗人用“如画”一词概括登临谢朓北楼时的见闻,以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出秋日宣城如画的风光。以“山晚”点出登临的时间,在黄昏时分,诗人登上谢朓楼,晴空万里,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宣城如画的风光尽收眼底,引人遐思。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环绕宣城的宛溪、句溪夹着明镜一般的天空,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二桥像天上落下的彩虹。颔联承接首联中的“如画”而来,具体写登高望远时所见的宣城风景。“两水”指环绕宣城的宛溪和句溪,“双桥”指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二桥,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溪水明净,倒影着晴朗的天空;双桥拱起,形似天上的彩虹,诗人把天空的倒影比作“明镜”,把地上的双桥比作“彩虹”,把天地之间的景色交织在一起,空间交错,具有奇幻色彩。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之间,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以秋天特有的意象,写远望所见之宣城秋景。诗人站在谢朓楼上,极目远眺,远处的村落上空有一层薄薄的烟雾,成熟了的橘柚的所特有的橙黄色格外引人注目,梧桐树上的叶子也已经变成了黄绿色。诗人用一个“寒”字,一个“老”字把这些秋天特有的意象串联起来,渲染出深秋时节特有的环境氛围。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有谁知道在谢朓北楼上,我正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眺。在尾联中,诗人以怀念谢眺作结。谢眺是诗人的偶像,在诗人的作品中,多次以“小谢”自比,例如“中间小谢又清发”。此时,诗人登上谢朓北楼,想到此楼是谢眺所建,自然会联想到谢眺。再加上,正值深秋时节,万物萧条,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短暂,当年的谢公已随风而去,现实中又无知音,诗人只能在谢眺楼上徒劳地怀念谢公。
宣城是诗人的旧游之地,当诗人第二次来到宣城之后,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谢眺,深秋时节,诗人独自在谢眺北楼上眺望当年谢公曾吟赏过的宣城风光,联想到了谢公当年政治上受到压抑,不得不寄情山水的经历。隔着时光之河,诗人找到了知己,只可惜,斯人已逝,现实中却无知己,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有谁懂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