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那是我最想到达的地方啊

 墙头草说 2022-03-08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一带风光秀丽,物产富饶,人烟阜集,自古以来便是天下名胜之地,吸引人们争相前往。唐代诗人孟浩然也不例外,他向往越中之地,于是乘船渡江,前往越中,在船上写下了《渡浙江问舟中人》一诗,原文如下: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潮落江平未有风”,潮水退去之后江面平静并且没有起风。诗人要前往越中,需渡过钱塘江,但钱塘江涨潮时是不适合渡江的。可以想见,诗人在登舟渡江之前,被潮水所阻。而此时,潮水退去,并且没有起风,江面平静,正是渡江的好时机。看到这一切,诗人心情愉悦,为又能登舟出发而感到欣喜。
“扁舟共济与君同”,我与您乘坐这叶扁舟一同渡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诗人登上渡船。这艘渡船是一叶扁舟,所以能承载的人数是有限的。大家虽然是萍水相逢,素昧平生,但因为同舟共济,再加上船小人少,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于是,诗人与同舟共济的人们寒暄,表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时时引领望天末”,我不时延颈向天边眺望。渡船还没有到达对岸,诗人便能望见对岸的连绵青山,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与向往。于是,诗人等不及渡船靠岸,便不时伸长脖子朝天边眺望,不知道哪座青山才是自己要到达的越中?越是期待,越是猜不出,于是,诗人心中的期待感就越强,就越想尽快到达目的地。
“何处青山是越中”,哪座青山才是我要去越中?诗人迫切地想知道哪座青山才是越中的青山,再加上与同行之人的友好热情。于是,诗人询问同行的人们,哪座青山才是越中之地呢?相信同行之人会给诗人指明越中的方向,但诗人只是以发问作结,把一个巨大的空白留给读者,留足了驰骋想象力的空间。
这是诗人第一次去越中,在出发之前,诗人通过前人的诗文已经对越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只不过,这个从诗文中得来的印象全是主观想象。于是,诗人想尽快到达越中,欣赏越中美景,看和想象中是不是一个模样。于是,诗人愉快地登上渡船,友好地与同行人寒暄,迫切地想了解越中的消息。这是因为越中是诗人最想到达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