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日暮》:在夕阳下独自徘徊

 墙头草说 2022-03-08
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因此离开成都,于次年到达夔州,得到了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于是,杜甫暂住夔州,帮助官府管理公田,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在这期间,杜甫写下了《日暮》一诗,原文如下: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诗人伫立在夕阳下,望见远方的田间小路上,牛羊暮归,不禁联想起《诗经.君子于役》中“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诗句。诗人目送着一个个农人,一群群的牛羊各自归家,直到夕阳下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也久久不愿离去。凝望着家家户户深闭着的柴门,想象着家家户户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欢聚的场景,莫名的惆怅涌上诗人的心头。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清风吹拂,月光皎洁,这是一个清朗的秋夜;可是月光下的山川却不是故乡的风物。诗人独自徘徊在夕阳下,直到夕阳西落,明月东升。此时,月光皎洁,清风吹拂,在某个瞬间,诗人也暂时忘却了忧伤,觉得这是一个清朗的秋夜。可是,借着月光,诗人发现,触目所及皆是异乡山川,不禁联想到自己漂泊的经历,触动了故乡之思。于是,诗人的情绪再一次沉落。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在这清风朗月的秋夜里,诗人听到从山川石壁间传来的潺潺流水声,看到脚下秋草的叶子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摇摇欲坠。这是一个清冷而洁净的秋夜,在这样的秋夜里,诗人用他那颗敏感的心灵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用艺术的巧思把自己的感受传达出来,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悲凉抑郁的感受。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又怎需面前的灯烬结出斑斓繁茂的花呢?夜深了,诗人回到室内,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于是,诗人点一盏灯火,对着烛火出神,任凭烛火摇曳,华发满头。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诗人看到面前的烛火结出了灯花,仿佛在向人报喜。可是,对诗人来说,何喜之有呢,他有的只是满心惆怅罢了?于是,诗人说不需灯花繁盛,因为热闹与己无关。
在这首《日暮》中,诗人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结构全诗的,先写徘徊在夕阳下的见闻,借景烘托自己的孤独。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到了夜晚,诗人以敏感的心灵感知秋夜的景象,委婉地传达出悲凉抑郁的感受。这一切,都是诗人在夕阳下徘徊时的见闻所触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