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字那些事

 开心练字 2022-03-08

书写一手好字,是很多朋友的期待和向往。

拥有一手好字,除了能享受书写美感,还能拥有流畅书写的愉悦体验。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书写能辅助记忆,流畅且优美的书写可以更高效的辅助记忆。

书写是手指的延伸,用笔表达思考,思路会更加清晰,如果走笔时行云流水,能让表达平添几分优雅,更能激发新的灵感。

想要流畅、优美的日常书写,一定要从练字开始。

练字最好的切入点,先从流畅开始

流畅书写的初级阶段是“半用力”,笔对纸的压力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手指对笔的抓力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要练习书写的流畅和顺滑,可以从控笔训练开始。控笔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快速的“划拉”,时重、时轻,体会轻重变化,由重到轻或由轻到重,逐渐找到这种“半用力”的感觉。

一旦实现了半用力的感觉,需要立刻进入早期的笔画练习。早期的笔画练习基本要求就是“横平竖直”,“撇捺伸展”。

最初阶段的独立笔画练习,总共需要2-3小时即可,初步掌握了基本笔画,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视频链接:从控笔到比如入门

说完了流畅,回到优美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普世的美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奠定了美学的基础。美学是从理性去分析,提高主观感受的丰富和层次。

书法的最基础美学规律就是间架结构(简称结构),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规律是一个字区别美和丑的最基础分界线,符合结构规律的字就具备了基础美。

我们把每一个字的所有间架结构规则全部罗列出来,整理成一个个结构卡片,这个结构卡片通过八个关键词作为基础引导。

想要理解最基础的间架结构,只要观看视频2-3次,就可以熟练的使用结构卡片,从此练字就有了最基本的标准。

视频链接:快速理解间架结构
文字链接:详细解读硬笔楷书结构

看完视频后,从框架上理解了间架结构的八个关键词,但是要掌握,还需要系统练习。

按目录的要求,把这些字练习一遍(2周左右),就可以熟练掌握结构。熟练掌握结构,字帖看得明白,自己的字也可以找到问题、辨识美丑。

基础流畅和优美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要开始练习更高级的流畅

笔画的早期练习是体会“半用力”,体会笔和纸的轻重,手和笔的轻重。笔画的深入练习,是准确,是追求“精细微控”。

所谓“精细微控”,是控制笔尖在毫厘间的细微变化,到了这个阶段,一切练习以“精准”为基本要求。

精准的要求,就是在方格中实现笔画起笔、收笔位置的绝对精准,这时我们发现普通的田字格已经无法做到绝对精准了,需要借助其它工具——网格。网格在方格中提供了更细的刻度,可以更准确的定位笔画,定位笔画的起笔和收笔。

网格的使用,同时了锻炼眼和手。首先要做到眼到,也就是能标出具体的位置,然后是手到,也就是能够写到这个标定的位置。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我们能够看到,我们也无法把笔画写到准确的位置,这时就说明我对笔尖的控制能力不够,或者说“精细微控”不够。

很多人常年练字而进展缓慢的原因就在这里,练习时随意就无法提高“精细微控”,“精细微控”不提高,就是在舒适区练习,即使看到了也写不出来。
这个阶段,我们通过系统练习笔画来实现“精细微控”。

笔画简单来说,仅仅是横、竖、撇、捺、点、提、钩、折,而每个笔画根据不同应用或长、或短,或方、或圆,只要我们系统的练习好每个笔画的不同应用,练字这件事也就算完成了。

笔画的练习,通过网格的基本要求,按目录练习一遍,就会实现流畅控制和书写审美的大幅度提高。手中有笔,无字不破。

向实用书写出发
练字的目的是为了实用书写,完成了练字阶段,我们要向实用书写出发。

面向实用书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练习。三个方面可以逐步练习,也可以同步交叉练习,

首先是部首,拥有了前面的基础,部首的练习仅仅就是一个积累过程,按着目录,逐个单元攻克,量变已经积聚势能,准备随时爆发成质变。

其次是段落练习,段落练习是模拟实际书写的练习。

段落练习,不要盲目上手,这个阶段首先要有耐心、耐心、耐心。无论对最终整篇的结果多么期待,也要逐字达标,只有单字达标,段落书写才有了基石,千万不要急于全篇练习。


面对实用书写,行楷练习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日常的行楷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写法,保持楷书的形,借助行书的“行”——走笔方式。

行楷练习的第一步是笔画的衔接,包括横横连接、横竖连接、竖横连接、横撇连接、撇捺连接等等。衔接不难,简单来说就是在第一个笔画收笔的时候,笔尖不动眼睛盯着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当上一个笔画完成收笔时,顺势就去找下一个笔画的起笔,这种写法也可以看成是楷书的快写,早期练习只要注重连贯,不必拘泥于连接是否有游丝,只要把每个笔画完成好,掌控好节奏就好。

我们终于谈到了日常书写最重要的一环——节奏

书写讲究的是“轻”、“重”、“缓”、“急”,前面在“精细微控”中我们反复提到了“轻”和“重”,“缓”和“急”就是节奏。字的书写中,不能一直慢,也不能一直快,要有快有慢。

在掌握了“精细微控”后,书写的快就相当轻松,但是一个字的所有笔画都“快”是写不好的,需要适当的“慢”。

慢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慢来调整笔画,一个是在慢甚至停(也有的说成顿笔)的时候,思考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

在永字八法中,横称作勒法,勒的意思就是在写横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停,写一个长横的完整过程是一个毫米、一个毫米行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可以停的控制才是真正的笔画控制。所以当笔画慢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角度、粗细和收笔。

慢常出现的几个地方:长笔画的起笔,长笔画的收笔或接近收笔处,还有折,折在早期练习可以稍作停顿,停顿时调整后续笔画的用力。

“精细微控”+结构规则+节奏=书写的流畅和优美。

“精细微控”——通过精准练习逐渐掌握。
结构规则——通过学习逐渐掌握。
节奏——通过练习慢慢变成习惯。

技能+知识+习惯,就实现了日常书写的流畅和优美。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完成了从练字——实用书写。

如果我们期待在书法上进一步的提高,就要从古人的优秀字帖那里汲取养分,这时我们已经具备了古碑帖的“读帖”能力,练习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剩下的就是积累、积累和积累。书法之路无终点,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工具,未来对我们来说,一分辛劳一定会换回一分收获。

关于小学低年级的练字问题
首先是握笔问题,低年级的握笔错误超乎想象,牢记两点:第一,笔与桌面呈45度夹角;第二,笔尖要在手前面。先做到这两点,后续问题会逐渐优化。

现在低年级小学生的突出问题是笔和手腕在一个方向,笔和桌面是平行的。

如果家里孩子的握笔很难改善,可以缓缓处理,直接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是解决写字的“半用力”问题。

尽量每天作业前、练字前,在家长监督下做控笔训练,通过长期(持续到二年级)的练习,逐渐让孩子体会到握笔的舒适感和流畅感。现在低年级学生,甚至很多高年级学生最大的握笔问题,就是手指握笔太过用力,握笔太过用力,写字就吃力,写字吃力就会逐渐抵触书写,抵触书写带来的恶果就是厌倦书写,厌倦写作业,厌倦写作文等等。

尽早的通过控笔训练,实现基础笔画的流畅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关键点,越早拿下越好。

一旦解决了“半用力”的流畅问题,就要学习结构,低年级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抽象的结构逻辑, 这需要家长的帮助,通过反复理解,反复检测,反复验证,逐渐让孩子体会到书写美,书写美是兴趣的起点,有了兴趣,孩子会开始自愿练字、自愿写好字。

如果解决了“半用力”和结构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注重单字的“精细微控”练习。

“精细微控”会增强“半用力”的控笔能力,控笔能力的提高,会逐渐促使孩子调整握笔。

到了这个阶段,后续的练字就进入正常的轨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