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拨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迷雾

 堪寻 2022-03-08

文/张虎岗著有《发现不一样的物理》《挑战压轴题·中考物理·轻松入门篇》等
本文为《什么是初中物理》系列第22篇

在初中物理中,光学部分有没有学好,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个试金石。

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初学者往往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其实它没有那么复杂。无非描述了当物体哪个范围时,成像在哪个范围、是什么性质的像、有什么应用,归纳后如下表所示。

在上面的表格中,“物距”一栏从上往下显示物距越来越小,后面各栏对应着像距范围、像的性质及应用,把上表中内容画在下图中,就更加直观。

结合表格与图示,我们会发现一些或明或暗的秘密:

凸透镜的两侧各被两点分成了三个区域。两个点分别是焦点F和2倍焦距处。三个区域分别是2倍焦距以外、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焦点以内。可概括为“两点分三区”

物体一侧的焦点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分界点。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取决物体在焦点F以内还是以外。当物体在焦点以外,即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当物体在焦点以外,即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当物体恰好在焦点上,即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

物体一侧的2倍焦距处时成缩小的像与放大的像的分界点。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像的还是缩小的像,取决于物体在2倍焦距处以内还是以外。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以外,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当物体恰好在2倍焦距处,即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像。

综合来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当然也大于焦距,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既是缩小的,又是倒立的实像,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焦点以外,成倒立的实像,同时也在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所以此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同时也小于2倍焦距,像也是放大的,所以在此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明白了物体在哪个区域成什么样的像,还不能算真正懂得了凸透镜成像。将图中凸透镜成像中物体位置的变化看作是物体奔赴凸透镜的过程,就会得到一个富有韵律的动感“视频”。

试想有一个长跑运动员站在凸透镜一侧极远处的起点上,“他的像”在凸透镜另一侧焦点稍往外一点儿。突然,“他”提足向凸透镜飞奔而去,跨越千里迢迢终于来到2倍焦距处,“他的像”却才移动了将近一个焦距的距离,也到了另一侧的2倍焦距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像”与“他”运动的时间相同,但“他”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他的像”移动的距离,所以“他”运动的速度远远大于“他的像”运动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像”越来越大,直到与“他”大小相等。

当“他”翻越了2倍焦距处继续向凸透镜奔赴,“他的像”却仿佛开了挂一样,不断提速从2倍焦距处往外飞奔到极远处,并且还变大再变大。直到“他”到了焦点上,“他的像”像被施了隐身法,了无痕迹。在这个过程,“他”只移动了一个焦距的长度,而“他的像”却移动了非常非常远的距离,所以“他”移动的距离又远远小于“他的像”移动的速度。

当“他”到了焦点以外,在另一侧仍旧找不到“像”的踪迹,蓦然回首,“像”却在“他”身后。当“他”靠近凸透镜,“他的像”也靠近凸透镜;“他”远离凸透镜,“他的像”也远离凸透镜。

这说明无论成实像还成虚像,无论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像物同向移”

这真是亦步亦趋呀!

搞清了像距随着物距的变化的规律,我们再来看看像的大小又与物距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这样来看,成实像与成虚像时,像的大小变化随物距的变化恰好相反。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视角,又会发现两者其实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不去物体离凸透镜的远近了,把目光投在焦点上会发现,只要物体到焦点的距离变小了,不管这时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像都会变大,即“近焦像变大”

“物像同向移”和“近焦像变大”既适用于凸透镜成实像,也适用于成虚像,真可说是“虚实皆如此”。

于是,上面四句凑成了一首打油诗。

两点分三区,像物同向移。

近焦像变大,虚实皆如此。

这短短四句,道尽凸透镜成像的纷繁变化。

向凸透镜前行,物体用它的行动改变了它像的大小与倒正。做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么能自暴自弃呢?!如果把一个人的勤奋进取看作是物体不断靠近凸透镜的过程,那么他的成绩、自信以及在别人心中形象就是那个逐渐由小变大、由倒变正的像。

所以说:

成绩差不要紧,只要肯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如同物体慢慢靠近凸透镜,在不知不觉中,像终会由小变大,由倒变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