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见-永川新闻

 xiake172 2022-03-09

镜·见

——纪实摄影作品集《永川记忆》《永川乡愁》出版研讨会撷影

本报记者  付 丽/文  刘 灿/图

王泳寅作品:《石松》
王泳寅作品:《跳墩河往事》
王泳寅作品:《乡音》
王泳寅作品:《幸福永川》
纪实摄影作品集《永川记忆》《永川乡愁》出版研讨会

参会人员各抒己见

最是一年春好处。

近日,由区融媒体中心、区文联、区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永川区摄影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王泳寅的纪实摄影作品集《永川记忆》《永川乡愁》出版研讨会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20余位永川摄影、书画、文学艺术家和爱好者在研讨会上,一起走进王泳寅的镜头世界里,寻找最美乡愁,唤醒永川记忆。

《永川记忆》《永川乡愁》里的图片记录了永川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内容包含人文民俗、城乡建设、田园风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走过摄影生涯40余年, 王泳寅一直坚持用图片记录身边的故事,拍摄了大量反映永川人文、景物的图片,用镜头记录了永川的发展变迁,记录了永川人流淌的记忆。他以一双善于寻找和发现的慧眼,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永川历史,也为更多的人,留住了永川记忆。他的镜头里有如火如荼永川城市建设,有热闹的集市,有劳作的人们……他用镜头,将永川城的变化娓娓道来。

“这两部纪实摄影作品集虽然入选的作品不多,但从每一张作品都可以看出,它凝结着王泳寅对永川这片土地的痴爱,注入了他发现美表现美实现美的心志,是一个用心灵拍成的美丽画卷。”

“所有照片看上去朴实无华,雅拙自然,给人一种强烈的原始真实视觉感受。”

“王泳寅先生的摄影以人为本,入情入理,以情取胜,真挚感人,反映的是当代社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表达刻画了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绪。”

“两本摄影作品集艺术表达精准到位,在方寸之间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巨变,除了艺术价值,还有新闻价值。”

“他的照片生活色彩浓厚、有温度,雅致又特别厚重,内容上既有日常又富有诗意,这些日常纪实摄影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资料。”

钟代华、曹伟、杨洪波、袁园、曾勇、蔡谋、卢定国、卢国俊、周兴健、张维影、敖云、李松茂、曾宪章等与王泳寅相识相知的文艺界人士对于王泳寅的纪实摄影作品集成书过程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对王泳寅摄影作品集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给予了点赞。

记录比发生更重要,王泳寅通过独特视角将现实存在定格,描述现实社会事物,见证社会和历史。就如王泳寅先生在《永川记忆》的自序中写到:愿这本老照片集能让人们看见永川历史,留住永川记忆。

大美朴实

王泳寅《海棠香国,永川乡愁》序

钟代华

他,很朴实。他的作品,也像他一样,很朴实。他就是著名摄影家王泳寅。

王泳寅,执着、坚定,立足永川这片热土,足迹遍及永川城乡,用摄影镜头,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永川的发展变迁。一幅幅“实画实说”,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永川元素,真实生动地讲述了永川故事,让人回望,让人怀想,迸发出大美朴实的摄影艺术力量。

这本影集多以黑白为基调,沉实厚重,简练无华,用心用情用智,捕捉一个个精彩瞬间,深深地烙上时代印痕。作品均按年代顺序,让我们清晰地阅读到影像里的永川编年谱。连作品名称几乎都是讲解说明式的。其特点也比较鲜明。

人物:不仅有永川名人,如《金石书画家刘声道》等;更有众多的永川百姓,如《松溉木工老人》《金三角边读报的老人》《爱唱山歌的老人摆起龙门阵来也是津津有味》《八角寺寨子上的婆婆》《参加民间文艺调演的唢呐手》等,真切鲜活,勾勒出时代的脸谱,层次感,立体感,千姿百态。

生活:原乡原色原味,温润如初,情趣盎然。《牧归》《篾编人家》《舞台一角的知识咨询》《回家》《黄昏下的耕田人》《乡村草药摊》《乡村理发店》《棒棒搬家具》《乡里广场演出的观众》《松溉九大碗开笼了》等,乡村田园,下里巴人,市井风情,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事件:小视角,大事件;小侧面,大背景。如《庆祝永川建市巡游》《永川撤县建文艺演出》《西南地区首条高速公路开建》《东亚女足四强赛3月在永川精彩开幕》等,串成难忘的永川记忆;《看香港回归图片展的老人》《心系国家大事的老人》等,连接重大的国家大事。图像里的强烈冲击,撼人心魄。

无论乡风乡趣构成的乡村风貌,还是渐去渐远消逝的老城面貌,都让人乡愁倍增。镜头留像,像中有声。

把镜头对准寻常大众,着力渲染底层生活。家国情怀,时代眼光,地域特色。

大道至简,大美朴实。这些“永川照片”,弥足珍贵,值得珍藏。

2020年初冬·永川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川区政协副主席、永川区文联主席。)

影家善“曝”

媒人眼中的王泳寅先生

卢国俊

我本无资格对王泳寅先生其人其影其品作妄评,但是,我经不住他的抬举和不懈要求,只得零零星星地写下一点观感,表达我对这位在永川文艺界广受敬重的摄影家作情怀畅想。我怵为他人作序跋文,因情感深浅难以表达精准,实有不安;倘若据实评述功德,怕远不及期盼,则更加惶恐。好在老王不在乎异言,认可我专业记者身份30年的眼力和编辑策划有产品“本钱”的资力,所以就写成了这些文字。敬请业家宽容,谨希不吝赐教。

感佩同道

老王即将出版的这些作品,时代印记特别鲜明、个性表达特别匠心、关注瞬间特别苛刻。具有人生经历带来的几分浪漫与悲怆,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一种内在的、有气质的和格调的东西在说话。我一向觉得摄影不能仅停留在一般形象和技法上,一定是精神要大于技法的。艺术要紧的不止是知识,不是熟练、更不是技巧、而是那种最新鲜的感受力。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当看到一件好的艺术品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动,有时候会热泪充盈。老王的作品透出来的那种对生命的渴望会让你感觉到对生命的热爱。我觉得这个是现在很多摄影家应补充又缺乏的“维生素”——即生活!我无意在这里哪壶不开提哪壶,更无意在这里无良心地横扫一切,我只是说我们不要全部忘记我们的昨天我们的永川我们的摄影。老王的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永川近40年的沧桑岁月和流年生活。可谓一图胜千言,影像成档案。

致敬影脉

老王对这批作品格调的定位,是赋予了一个人或一本书的灵魂。该书确定为《海棠香国·永川记忆》《海棠香国·永川乡愁》是以史为新、气象正大的主调,也作为整个后续策划、传播的总纲,他意在对自己以往的作品创作作一次大胆的超越。事实上,在几年前,作者已经开始谋划基调,几经思索与年龄跨度和新时代特征,以及受众群体的个性选择都纳入了文化背景中,一个具有象征性、现代感的读图时代怎么把记忆、乡愁这样一个美好意象来抒发自己的艺术高度和学术关照。思想寄影像,作品可证鉴。

融入思考

王泳寅从事专业摄影工作已四十余年,任永川市(区)摄影家协会主席13年。他与永川纪实摄影家曾德政、李施民、卢定国、蒋兆勇、张文华等同类批次都擅影擅摄更有对社会的善报!1990年7月1日《永川报》第一期第一版“文曲晨曦”就是老王的佳构。几十年来,他们勤耕不辍,一直活跃在永川大地上,活跃于创新前沿。王是一位创作与思考齐头并进型的摄影家,善于在创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对自己历年以来的创作轨迹、表现手法作一次较全面总结,把探索过程中的一些新的认识、感悟和收获表达出来,是这次出版的追求之所在,也是期待能给人以新意和启示。老王在自选作品时,系统梳理了自己对摄影的学习研究、创作创新的历程,心平气和地观照历史,反省自我,努力做到“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以寻求新的突破。

寄情桑梓

“永川记忆”“永川乡愁”这个主题是王泳寅先生70岁的心绪凝结,寄托了他对父老乡亲和永川这片热土的深情眷顾。摄影四十年中,无论是激情飞扬的负笈远行,勤勉奉公的志业追求,还是潜心执着的艺术探索,一路走来充满因缘际会,他想藉此表达感恩,而最凝重的是要表达对瑰伟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无限景仰,对非凡时代的感遇之思。少年激情、乡愁萦怀、际遇感恩使这些作品更具有浓郁的人情味、感染力。许多亲友邻居、玩伴发小、老同学、老同事、师长、学生,文化界的同仁道友,他叮嘱我要在文字里为这个自选集出版付出努力和辛苦的无私帮助的同仁同道,表示由衷的感谢!

“溢美为序文老例”,古往今来,“这个可以有”,但在写这些文字后,或者就可以坦然说:此处,“这个真没有”。因为老王不喜欢溢美,我也不屑。

此文权作为序罢了。

——庚子小雪于雍庐靠山阁

(作者系永川区新闻社《永川日报》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永川区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