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绵乡愁]金光永丨告别山城里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3-05-27 发布于吉林

原创 金光永  武大摄影群体研究   2023-05-26 06:06 发表于湖北   内容来自网络

  

                                                 告别山城里

——千年古城下的最后一户朝鲜族人家

在吉林省延吉市东郊,有一座渤海国时期的古城遗址一一城子山遗址。在城子山下有一个小村庄叫山城里。布尔哈通河绕村流过,也把村子和外界隔离开来,1997年河上没有架桥之前,要坐摆渡船才能走出山城里。进京铁路紧贴着村子穿过,村民们坐火车却要到十五公里外的延吉市。一条乡村公土路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距最近的长途汽车站点步行也需要约一个多小时。

山城里过去有三十四户人家,由于这里太偏僻了,前些年原住民纷纷迁出山城里,搬到河对面的村或进城里去了。山城里只剩下了一户人家,80岁的金兴龙和73岁的金莲玉老夫妇成了山城里最后的守望者。

金兴龙老人自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搬到山城里,一住就是五十五年。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居生活,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季“猫冬”休息。日子过的平淡,艰辛,但也有滋有味。这两年,老俩口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做什么都感到力不从心了。远在韩国打工的儿子也很不顺利,先是在工作时断了手指,后又伤了眼睛,进而失明,己是自顾不暇,更无从照顾老人了。老俩口有时也会抱怨命运不济,也会发发牢骚。但抱怨过后,依然坚韧地面对生活,随着季节的变换,安排农事,打理日常。

2017年10月。老俩口再也干不了农活了。他们决定搬到延吉市去居住。告别山城里,告别住了几十年的老屋。自此,山城里成了一座空无一人的荒村……

——金光永

  

  

  

  

  

  

  

  

  

  

  

  

  

  

  

  

  

  

  

  

  

  

  

  

  

  

  

  

  

  

  

  

                                                               作者简介

金光永,朝鲜族,先后毕业于延边大学朝鲜(韩国)语专业;武汉大学摄影专业,2003年获得韩国中央大学校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摄影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共延边州委《支部生活》杂志社摄影记者兼图片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韩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员。现供职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

曾任中共延边州委《支部生活》杂志社摄影记者兼图片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韩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员。现供职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

                                                    时光流逝   影像

——《告别山城里》读后感

在好多天里,我一遍一遍翻看摄影家金光永拍摄的系列片《告别山城里》,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我不仅被系列片的影像故事深深吸引,而故事里的某些情节也让我惆怅和心酸……

影像讲述的是一对朝鲜族老夫妇的故事,主人翁是金兴龙和金莲玉。他们生活在吉林省延吉市的东郊,有一个渤海国时期的古城遗址一一城子山、在城子山下,有个名叫山城里的小村庄。影像故事围绕两位老人的生活日常徐徐展开,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娓娓而谈。影像呈现则剥茧抽丝,不急不躁,层次分明。故事情节没有跌宕起伏,而是平铺直叙,自然流畅;影像画面温和宽厚,情真意长……温馨与快乐,无奈与悲伤,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力透纸背,跃然于画面之上。系列片采用最精简的笔画,勾勒出这对老夫妇的一生和他们的晚年生活,也用最直白的视觉语言告诉读者,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多少像金兴龙、金莲玉老人一样,面对着城市与故乡、去和留的选择上,有数不清的不舍、无奈和无法言说的痛苦与彷徨……

《告别山城里》中有一幅照片,我感触颇深。那是金兴龙老人蹲在一块村牌石前,凝望着刻有中、朝文字的村牌石的画面。我想,此时此刻,老人的心情一定是欲言又止、五味杂陈。不能不说,金光永的《告别山城里》,影像视角构建独到,画面视觉传达精到,故事情节选取老道。我们知道:一座村庄的村牌石,代表着这座村庄恒远悠久的历史和意义丰富的文化内涵。世界很大,地方众多,一块醒目的村牌石足以是引领方向的地域标志,它象征着一座村庄的灵魂。刻有简明扼要文字矗立起来的村牌,让来到这里的人,从此知晓这座村落的前世今生、姓氏来源与人文风情。

改变开放以来,我走过许多乡村,也到过我曾经下乡的地方:太康县板桥镇的轩堂村。那里正像金光永影像所呈现的一样,在城市化进程中,青壮年都进了城市,乡村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近年来,有些老人陆续被儿女接进了城里生活,再无暇顾及故乡的家。如今,家乡的小院儿门庭冷落,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记得过去,我所在的中原城市郑州,年年都能看到蓝天上南来北往成群飞行的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时不时还能听到它们从空中传来欢快而清脆的叫声。夏日的夜晚,一家人在外纳凉,抬眼望去,满天星斗,银河璀璨……

其实,影像更多的成分就是一种记忆,读者在阅读影像中会调动自己以往的情感经验。《告别山城里》的影像为直接记录,拍摄的也是两位老人日常生活的瞬间,这是影像最日常化的一种表现。金光永在拍摄系列片时,始终有着明确的创作计划和创作冲动,他的影像让我们的记忆变得相对具体并可触及。影像为读者提供了岁月流逝的记忆:离别故乡的人,他们曾经的困惑与无奈、无助与痛苦、依依不舍之情在画面上还原、重现,为读者提供了回味生活触觉的可能。我想:人的记忆总是片段的,并具有超时空的抽象性,而影像来到我们的生活后,它让记忆变得相对具体并可触及,记忆和情感的温度时不时会在我们的心坎荡漾其间,泛起波澜。

一直以来,摄影的客观都被理解为冷漠和不动声色的,而实际上,角度的选择、语言的表达、瞬间的抓取、甚至取景器里的裁剪,从来都是“有温度"的。一张好照片,应该让人有生理反应,可以让人不寒而栗,也可以让人暖流涌动。“有温度”不仅仅是摄者视觉语言上的追求,也是情感上的天然渴望。其实,摄影的意义,并非全是高大上的宏伟题材,而是在于立足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丰富多彩。

系列片《告别山城里》,是金光永以个人情感化的一种直接记录,我以为:这种语境下的纪实影像更有温度,影像不仅记录了两位老人在山城里的生活时光,也间接地呈现了他们的生命归宿。影像留住了时光,也留住了记忆,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绵绵“乡愁”。

2023年初夏于郑州海为科技园

(撰文:谢建新  作者系本刊编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