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来源(4)

 liuhuirong 2022-03-09

第七层诗意来自文本的外部语境。任何文学作品都既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遗世独立的,有着纵横交错的各种联系、参照物存在。在杜甫的全部诗歌中,论人物类型、内容和结构,《江南逢李龟年》都有一个姊妹篇,那就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作《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的三年以前,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一位地方官员家的筵席上看到一位剑器舞者的表演,当得知那舞者就是当年著名的剑器舞者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时候,诗人就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儿时一次观看公孙大娘的舞蹈演出的情形,对公孙大娘的舞蹈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诗中的人物公孙大娘是跟李龟年同时、齐名的宫廷艺人,可见人物相同。李十二娘原本也当是宫廷御用舞者,可见也跟李龟年一样,都是从宫廷流落民间的艺人。他们的经历,都是“梨园弟子散如烟”的一部分。虽然一为七古,一为七绝,字数悬殊,但是,内容、结构都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详略不同而已。黄生看出了《江南逢李龟年》“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堪称慧眼。杜甫之外,别的诗人也有同类或者说相近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当然是很多的,举例来说,早于杜甫的李峤前后两次让玄宗动情感叹的《汾阴行》是这样的作品,诗曰:“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晚于杜甫的白居易《琵琶行》和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也是这一类的作品。这些同类的诗歌作品,当然也是同中有异的。无论同异,都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作品本身诗意的理解。

我不同意一些研究者肯定一点否定其余,或者自己提出一种新说便贬低、推倒前人旧说的习惯做法,我认为,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这样的作品是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理解的。任何用自己一时发明或者借用的理论,轻易地就否定他人的观点,是不足为训的。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