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了还管婆家的事儿,她到底是不是圣母?

 汤小小 2022-03-09

回复“写作”加入轻松高效写作

1

我忽然特别想写写张幼仪。

年轻的时候,欣赏的是林徽因,觉得陆小曼也比张幼仪讨喜,这些女人都活出了自我,像一树的花开,繁华无比。

张幼仪则有些灰头土脸,一个被抛弃的原配,没那么有才情,也没那么多绯闻,离了婚还照顾男方父母,像一块守旧的抹布。

年龄渐长,慢慢体会到了张幼仪的好。

她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离婚前是什么都怕,离婚后是什么都不怕。

离婚,是她人生的分水岭。

张幼仪嫁给徐志摩,一点都不高攀。她几个哥哥都在从政,徐家经商,按理说,徐家还有点高攀了,所以公婆一直对张幼仪很好。

她哥哥看中了徐志摩的才华,徐家看中了张家的家世,双方一拍即合。两个当事人完全没参与,就这么被家长定了终身。

徐志摩看不上张幼仪。

结婚那天一脸不开心,连洞房都不想入。对幼仪说话冷言冷语,更是把才华发挥在怼人上,称呼张幼仪为“乡下土包子”。

张幼仪其实算不上土,她也读过书,不过成绩平平,跟才女毫不沾边。至于长相,算不上多惊艳,但也绝对不丑。

但是男女之间,很难客观地看待彼此,喜欢一个人,她怎么都是好的,不喜欢则连呼吸都是错。

张幼仪在婚姻里,处处被贬低打压。那时候,她是怕的,也没什么主见,生活给她什么,她接受什么。

徐志摩虽不喜欢她,但身体的欢愉还是要的,很快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

然后,徐志摩出国留学,张幼仪像物件一样被扔在家里。

这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原配的遭遇,男人出去留学,然后爱上别的女人,要么再也不回来,要么回来就是离婚。

我不太喜欢看民国故事,因为每次看都觉得很生气,那简直就是一个渣男遍地走的时代。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不是那时候男人渣,而是环境使然。

那个时期,反叛旧婚姻,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是勇敢是新潮是时代先驱。谁不反叛,反而要被笑话。

胡适做了大学教授,依然和原配江冬秀在一起,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胡适是奇葩,觉得江冬秀占了天大的便宜。一个裹小脚的没有文化的原配,居然可以做教授太太,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大家能接受一个教授不断有绯闻,却不太能接受他做了教授还不离婚另娶,还要守着旧式婚姻。

错了吗?

好像谁都没错,不好的事情,总要有人站起来反叛。

只不过,男人独立了有了话语权,有反叛的资格,而很多女人还什么都没有,所以成了牺牲品。

成长慢的那个人,总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当然,那个时代女性成长慢,不是她们自己的原因,而是时代造成的。读书的机会都让给男人了,她们在家里生儿育女照顾一大家子,根本没有机会成长,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像林徽因陆小曼这种有机会读书的女人,过得都不太差。

2

去了国外的徐志摩,很快爱上了林徽因。

本来就看不上张幼仪的徐志摩,决定离婚,写信让张幼仪到国外相聚。

张幼仪带着憧憬和担忧,只身一人坐船到国外,徐志摩去接她,却一脸地不高兴,连话都懒得说。

在飞机上张幼仪呕吐,徐志摩一脸嫌弃地说“真是乡下土包子”。

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不会说外语,身边只有丈夫一个熟悉的人,可他却冷得像冰。

那个时候的张幼仪,一定也是怕的,只不过这怕,连找个人倾诉都是奢望。

她甚至想过,徐志摩如果找其他女人,她也接受,反正,就算不接受也阻止不了。

所以徐志摩让朋友来问她,只做徐家的媳妇,不做徐志摩的太太行不行。

意思就是,你保留着原配的名分,但丈夫要另外娶一个真正喜欢的人过日子。

她居然点头答应了。

想想也是,那时候她能怎么办呢?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只能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一再地退让。

后来徐志摩连这名分也不愿给了,坚决要离婚。

那时她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徐志摩说了史上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话,他让她去打胎。那时候打胎是很危险的事,他却说:坐火车也会死人,难道就不坐火车了吗?

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特别是不爱的人之间。

在你看来,那是性命攸关的事,在不爱的人看来,你就是矫情。

张幼仪最终把孩子生了下来,也在离婚书上签了字,他们的离婚,还被称为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民主离婚案。

同意离婚的张幼仪,在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应该也是怕的。只不过,就算怕,也没有办法退缩。

这应该也是张幼仪一生中第一次自己做决定。前半生,不是哥哥替她做决定,就是婆家为她做决定。从今以后,她要自己做决定了。

离婚后,她没有回娘家,而是留在德国,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读书。这段婚姻给她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让她意识到,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比其他原配幸运的是,张幼仪的娘家能给她经济支援,公婆也定期给她寄生活费,所以那几年,她一直在读书的路上。

第二个孩子不幸夭折后,她从德国回到上海,然后又带着大儿子到北京读书,直到母亲去世,才又回到上海。

公婆直接把一套住宅送给她居住。

然后哥哥推荐她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同时,她还出任弟弟和徐志摩合开的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想必,此时的张幼仪是不怕的,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也学了足够多的东西,还有什么好怕的。

张幼仪不是白手起家,除了丈夫,娘家和婆家都给了她助力,但离婚前后还是有不同的,准确地说,读书前后是有不同的。

做银行副总裁也好,服装公司总经理也好,都是因为她见过世面读过书,能胜任这一切。

不然,以前家里也有那么多生意,为什么不交给她。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现在离婚了,不用再生儿育女,也不用天天围着丈夫转,她自己有心力,别人也默认为她有时间精力干事业了。

对于一个有能力的女人来说,离婚真不一定是坏事儿。

3

张幼仪把这些生意做得很好。很多人说她有经商天赋,但天赋这东西太玄妙,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她身上的很多特质。

她是一个情绪稳定又负责任的人,离婚那样的大事,她也没有吵闹过,离婚后,徐家的大小事情还是她处理。

就连后来徐志摩的丧礼,据说都是她打理的,公婆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他们不信任后来的儿媳妇陆小曼,只信任张幼仪。

公婆天然会站在儿子一边,就算知道对不起原配,有了新的媳妇,情感的天平也会倾斜。

徐家父母却倾斜到了媳妇这边,除了张家的家世对徐家有助益,更重要的原因,一定因为张幼仪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公婆都信任的人,做生意肯定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公婆可比客户难搞多了。

以前觉得,离了婚还管公婆,简直就是圣母,根本不值得。现在想想,其实也不尽然。

这恰恰就是张幼仪的做人准则啊,她是一个极度负责的人,她觉得对徐家有责任,便义不容辞。

不纯粹是为爱发电,因为徐家也给了她回报。她后来事业上的成功,有一半得益于徐家。

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黑白分明。

后来的陆小曼,第一次到婆家,就惹得公婆极不开心,她太自我了,要徐志摩吃她的剩饭,要徐志摩抱她上楼。

年轻人会喜欢陆小曼,想怎样就怎样,为什么要管公婆怎么看。

但我同时也喜欢张幼仪这样的,把一切处理得妥妥当当,看上去毫无存在感,却让人无法忽视。

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定力。

后来的徐志摩,也惊叹于张幼仪的成长,给了她夸赞之词,只可惜,成长后的张幼仪,也永远不会再看得起徐志摩。

53岁时,张幼仪遇上了一位离异医生,并打算与之结婚。写信征求儿子意见,儿子完全赞同。她也征求过哥哥意见,其实哥哥不太赞同。

但最终,张幼仪还是和医生结了婚,人生大事上,她总能自己做决定。

有意思的是,跟徐志摩有纠葛的三个女人中,张幼仪最没有存在感,也最被看轻。但她生活最优渥,也最长寿。

张幼仪这一生,过得并不容易,前半生怕这怕那,过得小心翼翼。离了婚,开始读书学习,什么都不怕了,生活反而对她和颜悦色了很多。

当一个女人什么都不怕的时候,就是她破茧成蝶的时候。

图源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汤小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