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140讲 乡党第十 第1-2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National Day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内容简要1:

乡党第十是生动写实的记录了孔老夫子当年在生活中,工作中包括跟各种君王相处的时候一个实际的礼仪、言语、生活状态。

这里讲孔老夫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两种不一样的说话方式。乡党就是相当于我们平常说话,居家比较休闲。以前不像现在是一栋栋高楼,而是一个个乡村。

乡党是指孔子在自己的家乡的小村子里,在自己的家里的时候,跟村上人一起是什么状态呢,叫做恂恂如也。恂恂,是不太说话,人家跟他讲话,笑一笑,比较谨慎比较包容。叫似不能言者,好像不能说话一样。

我们有的时候能跟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话很多,特别像过年过节,熟悉的人在一起天南海北,随便侃,随便讲。完全是很放的开的。为什么孔子在家里的时候是恂恂如也呢?

我们就要想到君子一般是不太喜欢讲废话的,除非他必须得讲话。于是在乡村和大家在一起,那就是一个比较普通的交流,没有必要去长篇大论。就像是看风景一样,看身边的人走来走去而已,叫似不能言者。

人的德行、修身越来越往上走的时候,就不喜欢去凑热闹,跟人家长里短。君子语迟,君子惜字如金,就是这个意思。德行越深厚,越注重自己的修身,越是不去随便讲话,叫恂恂如也。

后面又说道,当夫子在宗庙朝廷的时候是便便言。就是说话很流畅很流利。宗庙朝廷这两个地方是士大夫最关键的地方。礼仪、礼节在宗庙里面非常庄重而神圣的,从头到尾是不能够有一点点错误的。

孔子说便便如也,是很流畅很流利,同时非常谨慎。我们看到孔子在乡党的恂恂和在宗庙朝廷的便便。这恰恰是一个君子注重自己修身的地方。不要在普通人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老子说君子是光而不耀,内在很厉害很有光,完全是自己在韬光养晦的修身。夫子经常讲君子素其位而行,叫知进知退,全在自己把握。该说的时候说,说明准备充分了,不该说的时候不要说,说明内在的底蕴足够的深厚。人最终讲述话,能表露出内心的才学跟想法和修为。

经典原文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内容简要2:

这里讲夫子在朝堂上和跟不同的人是怎么讲话的。一个是下大夫,一个是上大夫,还有一个是君在。古时候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卿,士大夫。

大夫里面又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这个等级比较森严。现在一个企业里面要分为12个等级,这是为什么呢?

人要有一个阶梯慢慢往上走,人的本性是平等的,但是能力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夫子与下大夫言的时候是侃侃而言。夫子本身是上大夫是大司寇,所以跟下大夫言的时候,侃侃如也。可能要跟别人交流很多的东西,而且不用太多的去顾忌。

当与上大夫言的时候是訚訚如也。门是关着在里面的有一个言字,就是说言在中间,有话要说,不是敞开说,要谨慎说。有的时候有些人不太注意,信口开河,口无遮拦,在一些大的场合有失体统。夫子跟上大夫言是訚訚如也,而不少表达一个观点。

踧踖是指走路的时候有点不安,表现的比较恭敬,有一点拘谨。因为君在,作为臣子要表现的很恭敬,这是种礼节。现在随着个性解放,大家的这种观念是越来越淡薄了,认为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但是要客观公正的去看待这个事情。

人与人之间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是平等的,社会分工真的就没有不同吗?要反思,自由是什么?自由要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才是有价值的。君在,踧踖是一种恭敬的表现。以前我们总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真正一个有德行的人是非常谦卑的。

与与是安详的意思。有些人说孔子挺虚伪的,一会儿又恂恂,一会儿又便便,一会侃侃一会儿訚訚一会儿踧踖一会儿与与,这是虚伪吗?夫子常常强调叫素位而行,就是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到什么场合显什么相,这不是虚伪,这是一个非常真诚的君子。

在应对着不同角色,不同的场合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像而已。君子行君子的道,学孔子的学问,不仅仅是学他的道理,更多的是学他的言行。要能够穿越时空,去体会一下孔老夫子的当时那个状态,我们的行为也就逐渐有了参照,从而我们在修身上面有更多的指引。一是学他的知识体系,二是学他的言行,这二者合而为一,就能把学习落到实处。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