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伯峻《论语译注·乡党第十·1》摘记...

 zcm1944 2010-10-23

杨伯峻《论语译注·乡党第十》摘记

《论语》学习 2009-12-21 09:17:15 

 

10.1孔子於鄉黨,恂恂⑴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⑵言,唯謹爾。

【譯文】孔子在本鄉的地方上非常恭順,好像不能説話的樣子。他在宗廟裏、朝廷上,有話便明白而流暢地説出,只是説得很少。

【注釋】⑴恂恂——恂音旬,xún,恭順貌。⑵便便——便舊讀駢,pián。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乡党第十》注释摘记

鄉黨:孔子生陬邑之昌平鄉,後遷曲阜之闕里,亦稱闕黨。此稱鄉黨,應兼兩地言。

  恂恂:溫恭信實之貌。

  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不欲以己之賢知先人。鄉黨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孔子居鄉黨,其容貌辭氣如此。

  宗廟朝廷:此指魯國之宗廟朝廷。廷者平地,朝有治朝、內朝,皆在平地,無堂階,故稱朝廷。

  便便言:便便,辯也。或說:閑雅之貌。

  唯謹爾:宗廟朝廷,大禮大政所在,有所言,不可不明而辯,惟當謹敬而已。

  本篇記孔子居鄉黨日常容色言動,以見道之無不在,而聖人之盛德,亦宛然在目矣。舊不分章,今依朱子分十七節。


 

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第十·1》

 

【题解】

  本篇编者取“孔子于乡党”一句中“乡党”两字作为篇名。篇章节次分合,多有分歧,笔者分为26章。

  上篇谈“至圣”,谈至圣的德与行,本篇谈“至圣”之行“至圣”之礼。本篇记载的是孔子饮食起居,坐卧行走的各项日常礼仪,有言语之礼,傧相之礼,朝会之礼,服饰之礼,祭祀饮食之礼,乡人会合之礼,馈赠之礼,受赐之礼,行走之礼,一个“礼”字,贯穿全篇。“礼”也是因地因时不同而随时变化。

  《四书辨证》:‘孔子于乡党’至‘訚訚如也’,言孔子言语之变。自‘君在,踧踖如也’至‘私觌,愉愉如也’,言孔子容貌之变。自‘君子不以绀緅’至‘必有明衣’,言孔子衣服之变。自‘齐必变食’至‘必齐如也’,言孔子饮食之变。自‘席不正不坐’至‘不亲指’,言孔子应事接物之变。按此皆圣人之时,故末借孔子言点出时字作结。”

  【原文】

  10.1孔子于乡党①,恂恂如也②,似不能言者③。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④,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⑤,侃侃如也⑥;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⑦。君在,踧踖如也⑧,与与如也⑨。

  【注释】

  ①乡党:父兄、宗庙之所在地,也即本乡本土。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②恂恂(xún)如:温和恭顺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 ③者:助词,用在陈述句末,表示比拟。前面有动词“似”呼应。可译为“……似的”或……一样”。 ④便便:同“辩辩”,形容说话明白清楚,非常健谈。 ⑤下大夫: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有不同级别。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⑥侃侃(kǎn)如:温和快乐的样子。 ⑦訚訚(yín):正直而恭敬的样子。 ⑧踧踖(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⑨与与:意思同“徐徐”。也即威仪适中的样子,面对国君神情态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显得轻慢。

  【语译】

  孔子在家乡时,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孔子在宗庙内、朝廷上,非常健谈,讲话明白清楚,只是说话比较谨慎罢了。孔子上朝(没有见到君主前),同下大夫交谈,显得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交谈,显得正直而恭敬。国君临朝听政,孔子恭恭敬敬,而又十分谨慎,神情态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显得轻慢。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不同人而采用不同的语态、语调以及语气。

  孔子对说话的要求既多且严,他认为君子说话一点儿不能马虎随意,“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苟”,苟且,马虎,随便。并且说话要严谨,“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做事要多,说话要少,“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要看对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话要讲究契机,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浮躁”、“隐瞒”、“瞽瞎”三者皆是未能把握讲话的契机。孔子不仅有以上要求,重要的是他更注意说话时的容貌态度以及语调语气的变化。在父兄宗族乡人中讲话,谦卑逊顺,迂讷迟滞;在宗庙朝廷讲话,晓畅明晰,轻快流利;与下大夫讲话,温和快乐,简捷刚直;与上大夫讲话,正直恭敬,和悦而诤;与君王讲话,恭敬局促,但行步安详。“恂恂如也,便便言。”是讲话的语态,“似不能言者,唯谨乎!”以及“屏气似不息”皆是说话的语气,“侃侃如也。”“訚訚如也。”“躇踖如也。”“与与如也。”既有说话的语态,又兼说话的语气。今人讲话却不注意语态语气语调,今人研究语言学,多研究静态语言学,而不研究动态语言学,记录孔子语态语气的句子虽然不多,但足以窥见古人对说话要求的具体翔实。

  一句话要说得达到目的,其中说得“对不对”,所占的比例大约是30%,“好不好”所占的比例大约是70%,这70%都表现在说话时的态度、动作、语气、语调等似乎不重要的辅助手段上。孔子不仅是一位仁道推广者,更是一位语言大师,语言犹如推行仁道的双翼,如果没有语言的翅膀,仁道推广难能获得成功。

  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

  “简而当事,曲而当精,精而当理,确而当时。一言而济事,一言而服人,一言而明道,是谓修辞之善者。其要有二:曰澄心,曰定气。”

  也是对语言的目的性所做的要求。但他也仅仅是对语言精确度,简洁度,以及语言内在的发声吐语时的宁静之气所做的具体要求。要求虽然很高,但未能涉及说话时的语态、语调、语气。

  语态、语调、语气在言语表达中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又很难记录的东西,孔门弟子们挖空心思用了一系列的叠音词来记录描绘,这些叠音词在今天看来(即便是在当时)也是很难准确描摹或诠释的文字,今人读来也只能以意逆志,揣摸而己。但在今人的言语运用中不能不详加探索,仔细体会而认真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