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212讲 子路第十三 第14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内容简要: 

这一段历史背景是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他不再做官了而是安心的著书立说。

当时鲁国发生内乱,季康子把冉求请回来,平定内乱,冉求做了季康子的家宰,宰是大夫家里家臣当中最高的职位。

冉求做季氏的家臣,国务繁忙,但其实是家务繁忙。季氏是鲁国的臣子,把持鲁国的国政很久了,君不君,臣不臣的。

作为孔子的学生,冉求应该明白这个危害的。但他并没有劝谏季康子怎样忠君爱国,而是帮着季康子赚钱。

冉求很忠于自己的主公,他作为孔子的学生没有完成孔子的使命和愿望,去帮助季康子扭转整个局面,反而为他赚钱,这让孔子心痛。

孔子曾说过: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在战场上碰到他,鸣鼓而攻之。他生气,是想让冉求深刻明白国事与家事,君臣之间的道不能乱。

冉求比孔子小三十岁左右,每天去学习,有天来晚了,孔子问:“你怎么来晚了?”冉求说有政。孔子说:恐怕不是政,是事吧。

当时孔子年纪也比较老了,在鲁国他是国老,他没有去做大夫,但是国君对他非常尊重,还是会参与听闻政事,我没听到有什么政事。

这里孔子把事与政区分开来,点醒冉求,弄清楚政是国家层面的是政;事是季康子家里的是家务。鲁国的政事不在朝堂上面去讨论,

在季氏的家里讨论,这是严重的违礼行为,这样下去,鲁国是没有希望的,果然,鲁国在战国时期就被楚国灭了。

在八佾第三里“季氏旅于泰山”,孔子对冉求说,你不能阻拦季氏吗?他的身份不合适。只有国君才能去泰山祭祀天。冉求说拦不了。

冉求有才干,但他的义和勇还不够。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兄在。冉求问:闻斯行诸?孔子说:闻斯行之。赶紧去做。

孔子说冉求做事需要有人推他一把,推到国家的层面去。不希望他仅仅是季氏的家臣,帮季氏赚钱和治理家务。我们要看到孔子的苦心。

这里就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当你的上司做的事情跟公司的事情相违背的时候,你是否跟着他一起违背公司,还是让他迷途知返。

从孔子跟冉求的对话里面我们要看出,孔子对礼的重视,一丝不苟,这里显示了很深的意义。我们学圣学贤,就要从这礼开始。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