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300讲 宪问第十五 第27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内容简要:

这句话讲的是一种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判断。

是说假如一个人所有人都排挤他,都说他不好,说他坏,我不能够跟着大家说这个人坏,我要去认真的看一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反过来,所有人都说这个人很好,我不能够因此就认为他真的好,我同样必察焉,只有亲自看过之后,才能够去判断他好还是不好。

独立判断和从众心理,是比较对立的,也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的独立性上面。

大多数人的思辨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往往会听听这个很有道理,那个也很有道理。

别人说这个人好,就认为这个人真好,别人说那个人不好,就认为那个人肯定是不好的。

当人的思辨力还没有形成之时,比较容易形成一种从众的心理,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三思而后言。

别人说一句话,你别立马说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不要立马肯定或者否定,可以先思考一下,再说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这样,你的判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样,你每一个判断实际上都在给自己的这个意识添砖加瓦,给自己的思维形成铺平道路。

《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待人尤其是如此,如果我们人云亦云,就成了羊群效应,别人说往东你就往东,别人说往西你就往西,毫无主见。

我们学国学不是要培养毫无主见的人,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要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不是培养跟风随大流之人。

尤其在今天这个年代,我们特别需要提倡这么一种独立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庞杂信息中,逐渐树立好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否则,我们的思想可能都像是报纸一样,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今天跟明天不一样,这样我们的人生永远立不起来,孔子三十而立,他的思想、道路、人格都立好了。

所以我们不能够人云亦云,必察之,不要从众,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希望大家都能够有这么一种独立的精神。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