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358讲 微子第十八 第4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内容简要:

齐人是齐景公,女乐是美女。

孔子做鲁国大司寇的时候,向鲁国国君提出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家族势力太过庞大,所建造的城池高度都已经超过了皇宫的城墙。

春秋年代,城市的防御主要靠城墙,一个大夫家的城墙造的比皇宫还要高,说明想造反,孔子说这很明显。

按照礼节,大夫家的城墙不能够这么高,要按照规矩拆掉,降低,就是孔子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堕三都,三都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都城。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孔子只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去做,或者说装装样子。但是他们低估了孔子的决心,低估了孔子执政恢复礼乐的决心。

孔子在得到鲁国国君的允许之后,就轰轰烈烈的开干,把三桓中的两桓城墙都打下来了,正准备对第三座城墙进行拆除的时候,三桓心里怕了。

这样三桓的势力在鲁国就会越来越弱,堕三都对鲁国国君是有利的,可以巩固军权,找皇帝肯定是没用的,国君是不会来支持三桓的,这个时候,敌人的敌人齐国,也感到害怕。

整个齐国都很明显的感觉到危机的到来,唯独鲁国国君还是一个看戏的角色,孔子能够把三都给毁了,我的权利得到巩固了,当然开心,搞砸了,我还做我的国君,三桓也不会把我怎么样。

正因为如此,孔子只是得到一个口头承诺而已,别的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过多的支持。

这时齐国和三桓一拍即合,要共同对付孔子,对鲁国来讲,齐国是敌人,对齐国来讲,强大的鲁国也是敌人,所以齐国不愿意看到鲁国学习,要压制孔子的为政措施。

而三桓因为站在了自己的私欲,没有考虑鲁国的前途,只考虑自身的前途,选择了不让鲁国崛起,和齐国一起站在了敌对孔子,敌对鲁君的立场。

齐国给季桓子送来了美女、宝马、黄金。季桓子也把这些美女、宝马、黄金送给了鲁国国君,鲁国国君非常识时务地果断地毫无犹豫的选择了把美女收下,宝马收下,黄金收下,和季桓子不约而同非常有默契的三天不上朝不听政。

孔子再想堕三都也难如登天,孔子对事态对人心看得何等清楚,他知道自己经历了,也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改革意图在鲁国到此为止了,君子能行则行,不能行则止,得其道则行,不得其道则蓬累而行。

孔子离开了,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路,从这段故事里面可以看到,孔子非常践行自己的思想,在其位,则谋其政,忠其事,忠其君。

如果君不仁义,他也不会执着的固守的想去改变他,而是会为天下人考虑,去到更多的地方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三日不朝,孔子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做君和做臣的道理。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