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77讲 【离娄章句上】(14)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在这一段里面,孟子首先引用了孔子说冉求的一段话.冉求去给季氏做家宰。本来在出发之前,孔子跟他讲:“你这次去做季氏家宰,要用德行去感化他,改变他以往的做法;然后再用德行教育百姓,这样子季氏就有救了,鲁国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了。”

可是冉求到季氏做家宰之后,并没有贯彻孔子所说的方针,而且收的赋税比以前还要多。季氏很开心,但是孔子听完非常生气。他公开的宣布说“冉求以后不再是我的学生,以后如果你们战场上相见,不要留任何情分,该打就打,该杀就杀。”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为政者,需以仁为目标,而不是以富为目标。为富必定失仁,但是为仁却不会失去富;这是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的。仁与富的辩证关系,我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讲过,这边就不重复讲了。

孟子他是借孔子的这句话来谈。如果一个人去为政,他不是因为仁爱而获得的富有,一定是搜刮百姓得来的。为富必伤民,所以不行仁政而富,孔子是厌弃的。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接着这个观点继续说道:“沿着为富这条路去走,搜刮完自己国家的百姓还不够,那就会想到用战争的形式去掠夺他国。两国之间的战争,一个要攻击抢掠,一个要防守反击,结果肯定是以一国的败亡或者两败俱伤结束。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孟子是反对战争的,起码他反对主动的战争。道家典籍以及《孙子兵法》在这一点上,都谈到这个观点,叫做“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兵力或兵法不是去炫耀给别人看你有多强壮的,它是一种防御性的东西。孟子把这种“为了掠夺而发动战争”称之为'率土地以食人肉’。

想要土地而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土地而视人命如草芥;而偏偏很多人很喜欢把这类人当成英雄。我并不这么认为。面对侵略者奋起反抗的当然是英雄,可是因为自己有一点比别人强大的能力,就去选择侵略别人,那只能算暴徒,是野蛮人的行径。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仁义礼智;如果说谁的拳头硬,谁的子弹多就得听谁的,这还是人类社会吗?那是丛林社会。难道人不希望世界变得更加文明,而希望我们退回到丛林年代吗?

非常悲哀的现象就是现在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派斯文形象;可是脑子里的思维却是几亿年前的原始人。不以精神为大,而以这种武力为大,这就是原始人的思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精神,就在于人有仁爱,仁者爱人。所以孟子的观点和很多人是不一样的。

在崇尚武力、战争的年代,孟子说这些人全部是罪人,他们率土地而食人肉,尸位素餐。作为国君不为百姓谋福利,却想着搜刮百姓;搜刮完了还不够,还要把他们赶上战场,去掠夺别人,这简直禽兽不如。就算把他们全部处死,都无法抵消他们的罪过。

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然后孟子说这类人罪过最大的是那些以战争为荣的战争狂人,这些都是历史的罪人。我们要一分为二来讲:一个是以战争为荣的人是禽兽都不如的罪人,;第二个是为了保卫国家、保卫正义而战斗的人是英雄。

连诸侯者次之

合纵连横这些搬弄是非的人,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人。更不能算什么大丈夫。他们只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游走于诸侯之间,很少为百姓考虑,所以也不是什么好人。

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所谓'辟草莱、任土地’就是指让百姓耕种越来越多的土地,负担越来越重,却没有为百姓带来福祉;这种人是第三等罪人。所以总的来说,孟子之所以在这里把话说得这么狠,是因为他对此深恶痛绝。正是这些秉持'以武、战为荣’观念的人,把百姓拖向了无底的深渊。他们会影响到很多人效仿学如何战争,学如何搜刮百姓;如此而行就会越学越离人们的初心越远。越学就越以鱼肉百姓为荣。让人越来越失去仁爱。失去了仁爱,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就跟我们现在社会当中一样,很多人学用好的口才多赚钱,学如何去把别人的东西变成我的东西,把别人的订单变成我的订单,这都是恶性竞争,这都是'0和游戏’的思维。

孟子的思想是仁者爱人,大家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人人安居乐业,这是共生共荣的思想。

零和游戏是掠夺他人以富自己。共生共荣的仁爱思想是让大家团结的越来越好。用仁爱这样一个原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失去了这个原点,就一定会进入到掠夺他人财富以富足自己这条路上,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和认知不能偏。我们不能认为这个世界的法则是只有你少了我才多,其实是每个人都多了,才是真的多。

这个世界的东西是可以越来越多的。以前一亩地只能收200~300斤,现在一亩地能收10000~2000斤不是越来越多吗?以前70%的人从事农业才能使人类有饭吃。现在全世界有3%的人从事农业,就足够令全世界人有饭吃;这就是共生共荣,不是零和游戏啊。

只有每个人都把仁爱作为原点,才能够真正的使共生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好;唯有共生共荣的思维,才能够发展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形态。否则势必会先有人我的分别,再有掠夺他人以富足自己的行为,那样的话就会争端不断永无宁日。

所以现在回过来看,孔子为什么如此骂冉求?因为冉求为政的原点从一开始就错了。仁政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解决纷争达到共和的不二法则。

经典原文: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