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27讲【万章章句上】(3)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万章问曰:“象曰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万章问:象(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脑子里每天琢磨着怎么杀舜,可惜技不如人杀不了。舜做了天子,就把象流放了。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他以前对象的慈爱是假的,做了天子就原形毕露了?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孟子说:舜其实是把自己的弟弟是分封到了有庳这个地方做诸侯,只是有人说成了流放,实际上不是流放。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 仁人固如是乎? 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被孟子这么一说,万章又有了新的疑惑,于是就问孟子:当时有四大恶人,分别是共工、驩兜、三苗、鲧。舜把共工流放到了幽州,驩兜流放到了崇山,三苗处死了,鲧流放到了羽山。

这四个大恶人是不仁之人,所以天下人对于舜的做法都拍手叫好,那么象对自己的兄长不敬,也是不仁之人。

舜对自己的弟弟分封,对于其他不仁之人不是杀就是流放。

难道舜也做“双标”的事情吗?但是当时舜治理天下,为什么老百姓却又是服服帖帖的呢?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孟子听完之后笑了笑说: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这个要两说。

首先,舜对于弟弟始终是以兄长的仁爱之心来对待的。一个有仁爱的兄长,不会把自己的怨恨、怒气藏在心里。

他只是把象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弟弟,对他是一如既往的亲爱。孟子说“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舜把象封在有庳这个地方,是因为亲爱他而想让他尊贵,富裕;这就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兄长对弟弟做的事情。舜自己身为天子,而弟弟却还是平民,这能算是亲爱吗?

万章又问:有庳的人难道有什么罪过吗?为什么把象这样一个不仁的人放到那边去?象不是会暴虐有庳这个地方的百姓吗?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 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孟子说:这就是舜有智慧的地方了。他知道自己的弟弟比较顽劣,有可能会对百姓做出不仁之事。以前弟弟不仁,只是对自己,做哥哥的可以仁爱不计较;但他如果一旦对百姓不仁,暴虐百姓,那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舜是绝对不会包庇的。

虽然把弟弟封到了有庳这个地方,但不会让自己的弟弟有机会去暴虐百姓,也把一些治理人才放到了有庳,让这一群有仁爱之心,有管理能力的人去管理这个地方,象不用管什么政务。而且他有了有庳君主这么一个尊贵的身份,又有了税供的财富,既富且贵,同时也没有机会去暴虐百姓。这就是在仁和智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因为饱食暖衣又有教,象也就慢慢变好了,这就是舜的智慧。

舜不是只讲“仁爱”,或者只是简单粗暴的“你不好我把你杀了”等等,他是有智慧的去做融合,他的弟弟也就真的变得越来越好。

舜虽然距离弟弟远了,但还是经常思念弟弟象,常常想见到他。象衣食富足,身份尊贵之后又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是逐渐的在成长;在还没有到纳贡的时间,就想去报告自己封地治理上的事情,其实是想来看望哥哥,这样兄弟之亲就达成了。

我们从这一段故事里面可以了解到舜这个哥哥他是怎么做的:作为兄长,亲爱自己的弟弟,所以“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

就像《触龙说赵太后》里面所说的一样:“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兄长之爱弟也同样会“为之计深远”。

“计深远”不仅仅是给他留钱或者溺爱,而是从更深远的考虑如何让他既富且贵,还要能够长富长贵。

舜给弟弟一块地让他富且贵;派一群管理人才过去,让他远离有暴虐百姓的机会;同时再让人去教会弟弟有仁爱之心所以高而不威、富而不骄,便能够长守富、长守贵。

如果我们有弟弟、有子女也要这样去为他计深远,这才叫做德布人间。推而广之,对所有人都应该是这样的,当然没有办法把每个人都封在一个地方,但是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一块田去耕种——福田心耕

如果你不会耕田,那我派人去帮你耕、教你耕,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先令其温饱,再令其知孝悌,和这里的“封至于有庳”一样的,温饱亦富贵也。

【经典原文】

万章问曰:“象曰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 仁人固如是乎? 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 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