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87讲【尽心章句上】(9)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当时的很多人都在周游列国,但是像孟子这样周游列国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是拿着“纵横捭阖”之术周游列国。宋勾践可能是介于孟子和纵横捭阖那些人中间摇摆不定,不知道出去和君王到底该怎么讲?所以孟子就和他聊一聊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王的道。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周游列国吗?这里的勾践不是越国的那个勾践,是宋国的勾践。你要做到别人理解你,你也能够自得其乐;别人不理解你,你同样自得其乐;“自得其乐”孟子用了两个字“嚣嚣(ao)”,就是嚣(xiao)张的嚣。我们现在认为的“嚣张”是有点自以为是的过于张狂;但以前的“嚣嚣”可能就是偏向更加自然一点,“自得其乐”的那种。大概是“你喜欢我,我是这样;你不喜欢我,我也是这样”这个意思。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宋勾践就问:那夫子怎么做才可以自得其乐呢?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说:它的核心在于“尊德乐义”,以“德”为尊,以“义”为乐。这同样还是在谈“取舍”,取“德行”、“义”。这实际上就是孟子所说的“尽其心”。心如何“尽”?要修德才能“尽心”。那么“仁、义、礼、智”四德,最快入手的就是“义”,因为“义”是以“羞恶之心”强行为之,所以说“尊德乐义”就是在跟自己磕,你认可我也好,不认可我也可以,我都是能够内心明白的,是“自得其乐”的,那么外界就可以做到很好了。

孟子把人应该在什么方面着力,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尊德乐义”。“尊德乐义”之后,人就要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穷;一种是达。穷要做到“不失义”,哪怕处境很糟糕,有人劝说去骗人赚点钱,这种事干不干?不干,再穷不能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达不离道”,有钱了,就去花天酒地。不好意思,花天酒地有失道义,不是君子之道。所以穷,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达,不做违背内心仁爱的事情,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所以“穷不失义”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毅元帅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都说自己有骨气,都说自己讲道义,什么时候能看得出来?当然是穷的时候,所以“穷不失义”,方可以得到知己。

“达”了之后“达不离道”,那么百姓就有希望了。这个人发达了依然没有骄奢淫逸,以百姓为重,百姓就不失望,所以古时候的贤者都是有机会做官,把恩泽加于百姓,没有机会做官就修好自己,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是“穷”或“达”,都守住自己内心那个怡然自得之乐,不会做损害道义之事。所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都是同一回事,都是“尊德乐义”。

不“尊德乐义”,那么在“穷”的时候就会想着如何去坑蒙拐骗,“达”的时候就会想着如何骄奢淫逸;而只有做到了“尊德乐义”之后,才会在穷的时候坚守本性;在达的时候,愿意牺牲奉献,最后归于自己的德,归于“尽心、知性、知天”,“无他也,达君子之命也”。

所以要做君子,就要“尊德乐义”。至于环境如何都是天时,“听天由命”。做到了“尊德乐义”,“天”给你的也是“好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像《道德经》里面所说“合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合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合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所以你是向“道”的,“道”也向着你;你是向着“德”的,“德”也向着你;但是如果我们是向着违背道义的,那违背道义的也会跟随你;这便是因果。所以“尊德乐义则可嚣嚣也”。“穷”也好,“达”也好,我们都自得其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人生最核心的态度。

经典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