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92讲【尽心章句上】(14)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原文解释:

仁言:以仁德教化的言论。

仁声: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

原文的解释以仁德教化的言论不如具有仁教作用的音乐更容易让人接受,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更容易赢得百姓的喜爱。“仁言”有空洞说教之嫌,而“仁声”是在娱乐中感化,使人心向美向善;好的政令生硬死板让人畏服,而好的教育是以理服人。

内容简介

各位学友,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来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14小节。这一小节孟子进一步描述王道的细节。

【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孟子说王道也有高下之分,比如王者行仁道,也可分为仁言和仁声,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很多具体的事例来理解,比如我们读《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当时听觉得记住了,但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忘记了,因为这种道理仅仅停留在我们脑海很浅的地方。

我曾经有一次在上课之前放了一首音乐,里面有一句歌词是“祖孙三代同修道,增加相处时间也”,课后有一学友跟我讲对这句歌词感同身受,听到后就有想哭的感觉。因为自己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太短了,甚至有时候一碰面三句话没过就吵了起来,也没话可说,如果我们都能够多修一修自己的话不至于这样。反过来,如果我们这句歌词只是普普通通的念诵出来,这句话印在脑海里就不是那么深刻。因为音乐是跟人的感官有关系,一般在听人说话的时候是用理性来听的,但是听唱歌是用感性听的,感官系统会入脑海很深。我们听歌往往歌词不太能记得住,但歌曲的旋律却记得很清楚,这也是圣人用音乐来教化人的一个方法。

从这一段文字中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平常我们应该多听一些让自己内心安静的音乐,对我们净化内心有作用,有些音乐会让人心情浮躁,如果我们本身是急性子就要少听一点。

【2】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善政又不如善教,因为“政”是强制性的推行,而“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点点去让人成长。当人自己愿意成长的时候,会成长得很快,被逼迫的时候成长就没那么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人心,就是善政颁布出来,是让大家一起去获得财富的,善教是让大家的心可以逐步的归到自己的良知良能里面去。所以这里“得民财”和“得民心”不是指把百姓的财富收到统治者这里来,而是让百姓物质和精神富足。

由此可见,虽然都是王道,也会有仁言、仁声、善政、善教这四种区别。善政让人得物质财富;善教让人得精神财富;仁言让人明理;仁声让人从感性上归于正道,四者合力则仁者无敌。这里面实际上也有很强的方法论,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

当我们学习了王者之道,具体在践行的时候,就要注意多用仁声、多用善教,配合仁言和善政,这也是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的事情。好的,这一节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经典原文: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1]。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2]。”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