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193讲【尽心章句上】(15)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讲解:

在这一节孟子描述了什么是良知和良能。

【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一节开篇就提出了两个概念——良知和良能,如何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呢?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我们祖辈先贤留下了大量经典而重要的词句。这些词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常见,甚至于随着时光流转,部分词语已经慢慢脱离了创造者当时提出时的本意。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词句,进一步考究祖辈先贤们的本来意义,那我们在正确理解这些词句的同时,将增加一次与祖辈先贤互相连接的机会。良知、良能这两个词,经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运用,实际上它们来源于孟子《尽心章句》。那么,究竟孟子认为什么是良知?什么又是良能呢?

我们先来看看,在孟子的本意中,什么是良知。譬如我们在家读书、写字、穿衣服、做饭,在工作时记录文字、组织管理、战略规划,这些活动需要学习才能胜任,那么它们就不属于良能。又比如,刚出生的婴儿,自然而然的在妈妈怀里喝奶,困了就睡觉,饿了就哭泣,往妈妈的怀抱里面一躺,就很安心知道抱住妈妈,这些举动是不需要学习的本能,孟子也称之为良能。

用同样的方式来理解良知,则非常容易,不需要思考而知道的东西,孟子称之为良知。我们成年人,知道一点事情大多都要经过一番思考,这种情况属于思考后获得的知识,例如做数学题、口算,甚至于生活中的算计等等,这都不属于良知。

由此可见,孟子描述的良知和良能,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良知、良能,很可能有一些差异。孟子首先把这种天性里面的东西提取出来,认为我们天性和本能的这些东西,正是他比较推崇的良知和良能;然后,又进一步描述了良知良能的应用。

【2】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良知良能的作用,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小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没有不亲近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充满热爱;有了兄弟姐妹,也都知道去尊敬哥哥姐姐、爱护弟弟妹妹,这是一种良知良能,不需要他们学习就拥有的。但是对父母的爱,对兄弟的爱,对长辈的敬意,这个需要考虑吗?这个是不需要考虑,它是人天性当中带来的。

那为什么我们长大以后,往往又容易对父母产生隔阂,对兄弟姐妹产生怨恨呢?儒家思想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随着我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难以保持依据本能和天性去处世,我们的良知反而被覆盖了。

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随着我们从儿童成长为少年,往往对父母产生叛逆,而一旦我们真正成年后,又会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历程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良知与良能所起到的作用。

假设有一个小孩,家里并不富裕,他从小和父母相依为命,在少年时期他一定觉得父母是这个世界上面最伟大的人,对父母也充满了感激与热爱。后来他考上了大学,走出了自己贫穷落后的家乡,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和美好,吃了很多好吃的美食,看了很多未曾见过的美景,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美丽好宽广。

这个时候,当这个少年回到家乡时,他会发现家里的东西怎么这么难吃,家里的风景怎么这么破败,而父母的话语毫无见识,心里突然就生出了无数的厌烦。为什么这个孩子突然就变了呢,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吗?其实没有,是因为他在外面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见解,把他本有的那个爱给覆盖掉了,同时他的思维还觉察不到这个差异,因此心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良知和良能又怎样进一步发挥作用呢?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少年逐步成长,他又发现父母虽穷,家乡固然并不完美,但他们都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给到少年最好的成长条件,这是何等的无私和不易。一旦这个孩子明白到这个道理,中间那层覆盖住良知良能的障碍就会被击穿、打破,他重新会爱自己的父母,并在内心升起一个更大的愿心:我要改变我的家乡,我要感恩我的父母。

孔孟很推崇舜,为什么呢?因为舜的父亲继母和弟弟不管如何对待舜,舜始终运用的是自己的天性,对父亲对弟弟保持始终如一的爱、保持始终如一的敬,展现出来的是自己的良知良能。在论语里面也谈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国的学问里面讲究厚德载物,而孝为德之本。本体充盈了,德行智慧绵绵而生;德行不充盈,这个人的大脑被杂乱的思想、欲望或嗔念给占据,这个时候想有智慧难如登天。

【3】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说:“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推广到所有人,所有人都孝悌,所有人都有格局,所有人都有智慧,所有人的嗔恨心、欲念心都降下去了,天下有什么难治理的?不难治理。这是儒学他强调仁义和强调孝悌的关键所在,就把它和良知良能去连接起来,我们才能把思维更更深层次的往往内心去走,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我们认为它是束缚。

经典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1]。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3]。”

译文:

孟子说:“人们没有经过学习就会的,是人的良能。不经过思考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二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喜爱父母的,等到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这没有其他原因,因为仁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