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255讲【尽心章句下】(30)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内容简要: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也?”

本文讲述了孟子在滕国发生的一件事。

孟子来到滕国讲学时,住在一个宾馆,这个宾馆是两层楼,孟子他们的住处在二楼上。恰巧有一天,馆中有人织鞋织了一半,没有收拾就放在窗台上,后来这鞋就找不到了。馆人们很着急在那边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开始怀疑,孟子的学生那么多,会不会是他学生给顺走了。然后,也有人说那应该不可能吧,孟子的学生他们不会是为了偷鞋子而来的。这些对话后来孟子知道了,他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也很抱歉。

愚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说我在这边宾馆教学收学生,原则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所以不论是谁都可以来学习。我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考核之类的,所以有可能真的就是一个人他怀着这样的心来了,我也把他收下了。孟子的回答很有趣,他没有肯定说偷或没偷。为什么呢?实事求是!孟子也不确定到底有没有人偷了这个鞋。

当然孟老夫子在教学的时候,一定是以仁义道德为准,不会教人去偷。可是老师不教,不代表学生不做。更何况孟子说的也是实话,不是每个来学习的人都是抱着成圣成贤来学的。所以孟子在《尽心章句下》放这一篇是意味深长的。他让我们拷问一下自己求学的初心,我们为何而学?当然我们说为了去偷一只鞋来学习,那确实是夸张的,不会为偷一只鞋而来学习,但有可能我们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学,或者是为了找一些简便方法而学。

正如上面一章所说的盆成括一样,我相信孟子和他聊过,但不会强留只会点到为止。点到为止之后盆成括依然要去做官,依然不听孟子的话,那么孟子也只能是一声叹息而已。所以说人不管什么人,在圣人那边他都会得到慈悲得到爱护。然而有求学之心的人,他能体会到圣人的这种慈悲和爱护。而没有求学之心的人,他可能只是感觉到这边环境不错,我可以得到一个安息的地方,我可以得到一个暂时缓解的地方等等。他就体会不了老师的苦心,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离开。而离开之后对老师倒没有什么影响,对学生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是要坚定自己求学的信念。

学圣人之学,还是那两个方面:第一个坚定一条路径;第二个路径上面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去做。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一定要到达终点。所以怀着这种心去求学,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求道者求学者。把不好的染杂的求学之心要统统去掉。否则就像这里面学生不好,老师蒙羞。当然孟子他也能受得了这个辱。老师受辱,可是作为学生于心何忍呢。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