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263讲 尽心章句下第38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内容简要:

这是《孟子》的最后一节,在这一节孟子讲了圣人之道的传续。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并非虚言。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孟子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尧舜是须臾不离道的君主,天下在他们的治理之下,也是一片祥和。君有君道,臣有臣道。为君者止于仁,为臣者止于敬,为父者止于慈,为子者止于孝,朋友之间止于信。所以尧、舜做到了天下大同,天下太平。

禹和皋陶看到尧舜治理天下的成果之后,他们明白了圣人之道,明白了王道,所以也坚定地走这条道。我们姑且把尧舜之道称为王道,王者是令天下归一,所有人明其明德,天下大同。孟子说的道就是指王道。

皋陶和禹是见而知之,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之后世代更替。最后到了桀,已经完全不成样了,所以汤起而伐之,代而替之,建立了商朝。汤武用的也是王道,他们是如何知道的呢?孟子说他们是闻而知之。

从皋陶的“见而知之”到汤的“闻而知之”,中间有500年。这500年王道并非是割裂的,而是慢慢地削减。启建立夏朝的时候,一定还有一大批知道王道的人,所以他们就继续推行王道。但是因为修身和明理程度都没有达到尧舜的程度,所以虽然推行王道,但是百分比在逐渐的减少。到了汤的时候,实际执行的就已经很少了,但是道还记载在典籍里面,所以汤就能够听到这个道,所以称之为“闻而知之”。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

由禹、皋陶的“见而知之”到汤的“闻而知之”,中间还有一段道的延绵传续,这个称之为中华文化绵绵不绝,但是有强有弱,弱到一定程度时有一个人再把它重新托举起来。后来汤把它托举起来了,这样伊尹、莱朱这些人就能够“见而知之”。他们见证了汤所开启的盛世,用王道治理的天下,于是他们对王道笃信不疑。由汤“闻而知之”,继而把它用出来推行天下,伊尹、莱朱“见而知之”。

500年之后,商纣王无道,这个和夏启到夏桀的路径是一模一样的。从典籍中还能够看到王道,但是实际施行者的王道已经越来越少。所以到了文王的时候也是只能听到王道,但已经没有王道。这时他又将王道托举起来。文王将王道托举起来之后,姜太公、散宜生也是共同见证的,所以他们又是“见而知之”。

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又过了500年,周幽王、周厉王把周朝的气运弄到最低,基本上和夏桀、商纣王差不多。但是周朝不知为什么,在周幽王、周厉王之后又存在了300年,这300年是有名无实的,中国也进入了第一次大混乱的战国年代。

孔子是在这个时候的“闻而知之”者,但是孔子和文王、商汤不同的地方在于孔子虽然闻圣人之道,并且推行圣人之道,但是他并没有能够像文王与商汤一样把王道推行于天下。所以有闻而知之者,而无见而知之者。

虽然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贤者,但是曾子、子思、颜回等等,他们也都只是闻而知之,他们能见到的是孔子的言行和德行,并没有见到王道施行于天下的样子。所以在“闻之”和“见之”之间产生了断断续续。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到了孟子又是两百年,孟子说这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以时间推算已经七百年了,但是看当今之世好像还没有王者。

孟子为何要周游列国?孔子为何要周游列国?是“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他们两个都是明道之人,他们在找商汤、找周文王,但是没有找到。所以孟子说“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儒家里面有个说法“孟子之后而道脉绝”,道脉到孟子绝了,后面没有人明白,也没有哪一个君主可以真正把王道施行开来,没有可以像周文王、商汤或者尧、舜一样,把王道施行得百分之百,自我去除得百分之百。这是孟子所担忧的,所以孟子说“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孟子是感慨,也是在呼唤后来人的使命感,让后来的学者承担起“闻之”到“见之”之间延续的重任,让孔孟之书还在,孔孟之道得以传续,传诸后世。只要不断绝,相信总归会有王道兴起的那一天。

如果王道这些书籍断了,所有人都不相信孔孟之道了,那可能我们的文化和王道就真的没有了,但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到来的。因为所有读书人的努力,一定会让闻之者不停地、不遗余力地承前启后,而有志向者,能够让王道重现天日。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