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13章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内容简要: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人宠爱,被人尊重,是大多数人都想得到的,但老子用辱和大患两个词语跟宠与贵等同了起来,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宠和贵的表现,而老子看到的是宠和贵的深层内涵。

何谓宠辱若惊?

所谓的宠,一般是在上位之人,宠在下位的人,我们在电视里看到某某妃子得宠,某某人得宠,得宠的人好像摇尾乞怜一样,非常开心,就是宠为下,当一个人受宠的时候,其实已经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下位了。

在《孟子》里,孟子说:“天下之达尊者三:爵也,齿也,德也。”齐宣王怠慢了孟子,孟子就没有去见齐宣王,很多人不理解,孟子说,他有爵位,我有德行,我并不低他一等,他怠慢了我,我没有理由去见他。

孟子是不需要齐宣王给自己什么名声或者赏赐来得宠的,因为他们是对等的,不需要别人的宠,只有自己甘处下位才会邀宠邀功,在上位的人为而不争,会给予,不会向别人要。

所以,想要得宠,其实是一种卑微的讨好人的心,很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有这种讨好人的心理,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人生而为人,就是珍贵的,人人天性具足,没有人高人一等,也没有人低人一等,人人平等,即便社会分工不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也是平等的。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我们没有必要去邀任何人的功,没有必要去争任何人的宠,我就是我,我可以成君子,可以成大人,可以成圣人,皆在我一人自修自得,想要得宠,就是小人的心态,是卑微的求认同的心态,必然会患得患失。

别人不认可你的时候,你嫉妒,心里有怨气,希望别人认可你,给你宠爱;得了之后,又霸占,害怕失去。未得患得,即得患失,患得患失,得了心也不安,失去了心也不安。

宠就是辱,它必然让你受惊,不论怎样,得也惊,失也惊。所以从自身来说,不要去要宠,不要去邀功,人是平等的;从我们对待别人来说,不要随意去宠别人,因为你宠别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尊重别人。

真正尊重别人的人,不去随便宠别人,会唤起人的天性,告诉他他其实不需要任何人宠,可以成为大人,成为圣人。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宠别人是精神控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小孩,虽然我们常说要鼓励小孩,但不要乱宠小孩,因为宠多了他会产生精神依赖。宠为下,我们既不要要宠,也不要乱宠人,懂得这一点,我们就懂得了上一章所说的:为腹不为目。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贵其实隐藏着大患,因为人有身体,所以寒暑潮湿,喜怒哀乐,这些变化在我们的身心上,都会让我们有忧患,如果没有身体,喜怒哀乐,寒暑潮湿,不都没有了吗?所以,身体是患的根本。

我们的修行,很大程度上就是让自己不再有很大的喜怒哀乐,也不让寒暑湿燥这些外部气候影响我们的身体。道家强调性命双修,既要修心,也要修身,然后又要虚其心,就是修心,所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这个时候我们的身就没有患了,既没有身体的患,也没有内心的患,身符合规律,符合道,也就是“为腹不为目”,不因为喜欢什么而吃什么,喜欢什么而看什么,而是看身体需要什么,按照身体需要来看,来吃,来听,这是非常理性的。

这个时候就不是伺候身体了,而是身体为我们的神所用,为道所用,这是正过来的,不是反过来的。一开始所有人伺候身体,这是反的,就像教育小孩一样,所有大人围住一个小孩,错了,要让小孩来孝顺父母,这是对的。

我们还有父母,也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各个孝顺自己的父母,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父母,但是如果要个个去照顾小孩,一个人有很多小孩,一个爷爷奶奶有四五个孙子,没法照顾。

人人往上走,就叫代代相传,就是承上启下,人人都能够往上孝父母,天下就顺了,人们都能够用神来用自己的身,而不是让神来服侍自己的身,这就对了,就没有大患了。

试想一下,我们的饮食起居停滞,都变的恬淡虚无,我们就无患也无病了,中医一直讲“大医医心”,以前的医生不是急着开药,先陪聊天,心里疏导一下,病好一大半,因为性心身三者是一体的。

如果太重视身体,就太重视它的欲望,而没有重视它的本质。身体的本质,它所需要的很少,其实就是一点点物质来维持,然后要经络畅通,气血充足,这个时候人的精气神是最好的,神清气爽。

人不需要吃得太饱,不用那么多的山珍海味,也不需要看很多的东西,很多娱乐的东西是不需要的,那些都令人目盲,耳聋,口爽,所以大患皆来自于对身的不正确认知。同样的,人太看重富贵,太看重自己的地位,就像太看重自己的身体一样,也会招来祸端。

太看重自己的身体,就会拿一切来供养自己的身体,殊不知身体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供养,而是神清气爽。同样,我们想要尊贵的身份,就拿一切来追求尊贵的身份,殊不知尊贵的身份不是求来的。

尊贵的身份,和自己承担的责任有关,承担的责任越大,越受人尊重,才能真正有贵,否则这个贵就是假的,不长久的。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以,真正的贵就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把道德交给天下苍生,让所有人依道而行,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得来的,而不是把自己标榜起来,令所有人膜拜。自己标榜的贵,势必会带来千夫所指,就像拿山珍海味填自己的肚子一样,最后一定吃出三高。

能够知道为天下乃是真贵,这个时候才可以把天下之任寄托给这个人,那就是天子,把天下托付给你。就是我爱自己的身,不是为了要让自己的身如何享受,而是我需要做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要保持自己的身体长久一点,多活一天就可以多影响一些人,我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

我这身是为天下的,不是为自己的,到了这个程度则可托天下。寄天下是寄天下之任,托天下事托天下之权,托天下之权则可明天下之道。到达这一层,自己依然与天地是一体的,因为天地为天下,你也为天下,那你就和天地是一体的了。

这个时候离小我会越来越远,离大我越来越近,而这个分界点就是从宠和贵开始的,离开邀宠的心,离开求贵的心,摆正贵的观念,身为天下为贵,为天下而爱其身,人人平等,无所谓宠,宠即是辱。

如此,我们就算是真正摆对了人生的位置,摆对了生命的位置。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