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便后哆嗦、激灵,仅仅是肾虚?一张方,上下兼治,给出答案

 人老颠东 2022-03-09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经方观止》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在小便行将结束的时候,会浑身一哆嗦。

对,就是小便快结束时,哆嗦那么一下,或者说,是打了个激灵、冷战。

对这个问题,现代医学有人称之为“尿颤”,是小便时身体热量流失后,身体的自然反应。

这么说,很有道理。

但是作为中医人,我总想从另一个角度,为你解读这里的学问。

来,看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6岁,医案记载姓吴。

初诊时间,是1978年的11月6日。

图片

这个人,最初的时候,就是小便快结束时,浑身总是那么一哆嗦。

后来,这个事儿严重了,以至于开始小便后不久,就身体颤抖,周身恶寒怕冷。

等小便彻底结束,走出卫生间以后,他就会恢复正常了。

除此之外,此人的饮食、睡眠等,一切正常。

起初,此人心中也纳闷,觉得这可能是病。但是他走了好多医院,人家不给确诊,说这个现象算不上疾病,不用在意。

就这样,事情一拖,就拖了整整八年。

但是,这八年来,患者能明显感知,“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最终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弱,舌苔白而润。

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百合20克,生地20克,制附片10克(先煎),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生姜30克,一共用3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排尿时感寒现象缓解,身体颤抖现象还是有。

此时,原方不变,再投6剂。

这一次,患者用药以后,排尿时畏寒颤抖现象完全消失,亦如常人。而且,随访半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3年的《湖北中医药》上。

现在,我来说说,这里头的意义。

前面我说了,现代医学对小便哆嗦、冷战现象,做出过解读,这就是热量流失后,人体的一个自然反应。

这个观点,和中医的观点,有类似的地方。

中医讲,肾司二便,主膀胱开合,对小便的生成和排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小便这个事儿,本身就是肾脏气化的体现。因此,小便会带走一部分肾中阳气。

图片

当肾阳有了一定亏耗的时候,身体温煦失职,所以患者就可能有怕冷、恶风、颤抖的表现。尤其是颤抖这个事儿,和肾气受损有关系。为啥?你看人害怕紧张的时候,是不是都会哆嗦?恐则气下。肾,在志为恐。肾,为作强之官。惊恐之时,肾气趋下,不得升发,身体失于作强,故而浑身颤抖。所以说,肾气的不足,会导致身体颤抖,这毫无疑问。

另外,从舌脉看,患者脉象细弱,舌苔白润,这也可以视作肾阳不足的表现。

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医家在用方的时候,才想到了真武汤加减。再看一遍吧——

百合20克,生地20克,制附片10克(先煎),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生姜30克。

这里头,附片、茯苓、白术、白芍、生姜,就是真武汤。这是《伤寒论》里头的经方,善于温补脾肾阳气。其中附子温补脾肾之阳。生姜、白术、茯苓健脾温阳。白芍制衡附子等药的辛烈之性。

你不是肾阳不足吗?好,就用这真武汤给你补一补。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要解释清楚,这就是百合配生地。

方子里,为啥用到百合、生地呢?

这是我想和你讨论的重点。

首先,我们得清楚,百合配生地,这是张仲景经方当中的百合地黄汤。它出自《金匮要略》,善于润养心肺、清热凉血,治疗所谓的百合病。啥叫百合病?就是说,患者心肺阴虚内热,导致“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更年期、精神恍惚的样子。

但是,张仲景在介绍百合地黄汤时,还有一段话,是今人不熟悉的。这就是:“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其中,所谓“淅然”,意思就是怕风畏寒、打冷战。“溺时”,指的是小便的时候。

可见,百合地黄汤,滋阴养肺,本身就有治疗小便时冷战、畏寒、恶风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这方面,我说一下我自己的考虑。不一定对,你将就听。

中医讲,我们的肺,主皮毛,负责疏布和宣发卫气。肺气不足,卫气不能履行职责,人就会有畏寒恶风之感。

所以说,医案中这个患者,小便时的异常感受,还真得考虑到肺气不足的问题。肺,作为水之上源,疏通水道,和小便的关系也很密切。小便排解的过程中,就容易暴露出肺气的不足。

正因如此,医家用到了百合地黄汤。

其中的百合,善于补肺阴、清肺热。这是现代中医理论的普遍认知。不过你翻开古代先贤的药学专著,会发现,它有补益的功能。《神农本草经》,说它补中益气。《本草述》说,它“在益气而兼之利气”。《本草从新》则认为,“久嗽之人,肺气必须,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子酸收也”。

所以说,百合用在这里,配合真武汤中的白术、茯苓、生姜,确有补益肺气、润养娇脏之能。

百合地黄汤中的生地,入肾养阴,配合附子,可以起到阴中求阳之效。此外,肾水得补,也可以在肾阳的鼓动下,上升入肺,滋补肺阴。

图片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吧,医家当时用到了百合地黄汤,来配合真武汤。

这就是整个的治疗思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文老师,像医案里这个患者的问题,太特殊了。谁能像他一样,哆嗦个不停啊?一般人,顶多,就是在小便快结束的时候,激灵那么一下。你说这些,有啥价值呢?

对此,我想说,通过这个验案故事,我们至少能得到重要的养生启示。这就是,小便的时候,你要固护肾气和肺气。你不要小瞧“激灵”那么一下。它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在预警。

怎么固护肾气?很简单,小便的时候,牙关紧咬。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牙关紧咬,有助于闭护肾气。另外,思想要集中,小便的时候,不要想别的。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你心里胡思乱想,心神失守,脏腑之气就容易异常,肾阳也就容易随小便而流失。

怎么固护肺气?也很简单。小便的时候,不要着凉,不要让肌表受外邪伤害。另外,你不要说话,不要一边小便一边聊天。否则,你的肺气容易耗散、受损。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文老师就给你说这么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