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中学迁校在即,7名女生转学安徽中学

 钟楼语文 2022-03-09

本文写作中得到我校张铭和程从兵两位老师提供的资料,校史办陈建华、彭卫平两位老师帮助查阅了校史档案,在此先致谢意!

金陵中学校史照片考证一则

这张金陵中学校史馆收藏的民国旧照(以下简称“甲照”),原有题签“金大附中同学会安中同学合影 三五年一一月”,拍摄于1946年11月。

金大附中同学会安中同学合影(甲照)

题签里的“安中”,指抗战时期与金中一样内迁到万县的武昌安徽旅鄂中学。该校由安徽旅居武汉的热心教育人士倡议创建,1934年成立校董会,次年7月于武昌安徽会馆开学上课。1938年12月,迁至四川万县大周乡里牌溪,次年2月招生上课。在该校编于上世纪90年代的校友回忆专辑《皓首思华年——情系大公与安中》中,收有该校多张万县时期的初、高中毕业照,其题签大多简称学校为“安中”。[1]摄于1945年的安中高九班毕业照上,能看到与甲照一样的台阶和大条石房基。可知该照片与甲照拍摄于同一地点。 

安中高九班毕业同学暨教师摄影

另外,我们在该书中发现了一张题签为“安中高十二班全体女同学留影于南浦 一九四六、一一、一、”的照片(以下简称“乙照”)。 

安中高十二班全体女同学留影于南浦(乙照)

甲照上的7名女生,有6名可以在乙照上找到明确对应。而这6名女生中,又有4位出现在金中校史馆收藏的题为“金中高十八班留万同学欢送冷仲瑶先生返梓纪念 三五、四、九”的照片(以下简称“丙照”)上。 

金中高十八班留万同学欢送冷仲瑶先生返梓纪念

(丙照)

我们把三张照片上的人像对应关系制作成以下表格:

至此,我们可以判断甲照是当时转学到安中的金中学生的合影。标题中的“金大附中同学会”是金陵中学迁回南京后留在万县的金中学生的校友会组织。

金陵中学在万县的8年办学中,每学期基本保持招4个班,高初中各半。因为教学上要求严格,有的学生跟不上班,中途被淘汰,所以最后两班合并,每学期有一个班毕业,按其毕业顺序称为高一班、高二班……。奇数号班级一般在春季学期末(夏季)毕业,偶数号班级一般在秋季学期末(冬季)毕业。丙照中的高十八班,原本应该在1946年冬天毕业。但1945年日寇投降,金陵中学即成立了复校委员会。1946年春天,教务主任王佐周和教师王祖锡已带领十多名高三年级学生到南京筹备复校。同年5月,校长张坊和部分教职员回到南京。[2]丙照记录的就是高十八班留在万县的同学欢送英语教员冷仲瑶老师返回南京的情景。

留在万县的毕业班学生,需要转入万县的其他中学。抗战时期,由江苏、湖北等省先后迁来万县的中学共有11所。抗战胜利后,内迁中学陆续迁返原籍地,只有安中留驻万县,且办学质量较高,所以金中留万的学生转入安中的较多。丙照后排的8名男生中,有7名在甲照上找到了对应。可见金中高十八班基本转入了安中。甲照上的其他人物,应该是金中高十七班和其他年级转入安中的学生。

比较甲照和丙照,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同一女生在两张照片里的发型和衣装基本相同。男生的前后衣装也有相同的,但发型有很大变化,在金中是分头的,进入安中后都变为了短发。这是因为两校在服装上的要求基本相同,男生灰麻色制服,女生蓝布旗袍。安中遵守国民政府战时军事化的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而金中较少受政府控制,又注重个性教育,自由空气比较浓厚,在发型上不作特别要求。在现存的几张万县金中毕业照上,男生基本都是分头。

金中的自由风格在刚迁入四川万县时,就已受到政府教育部门公开点名的批评。下面是1939年《新教育旬刊》第一卷第十五期上刊登的四川省政府要求金中整改的训令,其中一条提到“该校各级学生服装既不整齐,又违规定,应即设法调整,以肃观瞻”。

《新教育旬刊》第一卷第十五期第10-11页

另外,在乙照中,金中转入安中高十二班的几名女生的站位集中在队形的两边,或许是还没有完全融入新的班级。安中的编班与金中类似,每学期有一班毕业,高十二班将在1946年冬季毕业。那么这些转入的金中学生,没有耽误学业,将在原毕业时间毕业。

参考文献:

[1]皓首思华年编务组:《皓首思华年》,武汉大学印刷厂,1994年6月。

[2]百年校庆筹备组编写,邹寿生执笔:《金陵中学百年史略》,载于《金陵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册(1888-1988)》,第1-20页。

👇小编今日推荐👇

快乐启蒙,智慧思维!赶紧来学国际象棋啦~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