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南京高二统考高分作文选评

 钟楼语文 2022-03-09

A2039185

520次

开车时间

05:20开

13车14号

票价    期末考试+寒假作业

一经认证  全国有效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刚上火车,一个男子对我嚷嚷说我坐错位置了,特别凶。僵持了一会儿,我看看他的票,我就让了,什么也没说。火车跑了很远,我才跟他说:“你坐错车了!”有时候对一些没有素质的人,就应该这样教训他。他脸色惨白地询问旁边人,结果是:我坐错车了。

(2019年1月南京市高二统考作文)

2019南京高二统考作文详析

请欣赏陈可人老师编选的优秀考场作文

勿三省旁人,不省吾身

朱芯禾

南京市金陵中学

一旅客刚上火车便被一男子凶巴巴地要求离开,该旅客看了男子的车票,沉默让开。过了好久打算告诉男子他坐错车了,没想到却是自己弄巧成拙,教训男子不成还耽误了自己的行程。

这个故事可以当成段子一笑而过,但若细究起来,这位旅客身上可折射出当下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心态:吾志于培养高素质人群,日三省旁人,不省吾身。该旅客为男子不够和蔼的态度而将其定义为“没有素质的人”,自以为是地打算给他点教训,完全不曾意识到这种小聪明的报复行为才是缺乏素质的表现。

三省旁人者,自认属于高素质人群,运用名为“道德”的标准衡量遇到的各类事物,无论是歌功颂德还是口诛笔伐,对象总不会是自己,而依据是心里的三个字“我认为”。习惯于三省旁人的人们也习惯于放弃寻求事物本质的过程,处事与辩论的原则在于爬上一个道德制高点,让旁人先在素质上比自己矮一截,但这样的“制高点”真的高吗?雨果在《九三年》中写道:“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可见道德应是社会所公认的,是有别于法律的一条人们行为准则的限度,而不是用于主观臆断他人行为的佐证。

刘向有云:“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道德在人们心中所起的作用,首先应是约束自己,其次才是评价他人。美国总统林肯在还是议员的时候因是鞋匠家庭出身而被其他议员讽刺挖苦。林肯不仅不以为羞,还表达了为自己父亲的骄傲之情,愿意帮讥笑他的议员修自己父亲做的鞋子。这种宽容、理性、坦诚而不带任何报复性质的回应却拥有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反对林肯的议员们很多被他感动,助力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与华盛顿齐负盛名的总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道德准则的出现所寄寓给每个人的希望。

和谐的社会同时依赖于省吾身与省旁人,先省吾身,是个人冷静的反思与提升,后省旁人,是尽力发挥群体的善良与智慧。省吾身即需放弃个人部分偏激狭隘的道德准则,敢于对自己坦诚,“抹下面子”对自己承认错误,省旁人则应尽量客观对待,无须时时都在道德上争个输赢。

记得今有一小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再省旁人。

文章揭示了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人的错误做法,呼吁反求诸己,三省吾身。由材料联系到现实中对他人求全责备,不省察自身缺点的“道德家”,善于以小见大,由实入虚。同时不脱离材料,不过度引申,值得借鉴。

善良,一把最柔软的剑

程紫阳

南京市金陵中学

“社会是一个泥坑,但仍有人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如是写道。社会上的人三六九等,总是充满着黑暗,但我们应从泥淖中拔出脚来,大步走向高地,用善良武装自己,善良就像是一把最柔软的剑,既保护了自己,也不会伤害他人。

材料中因为对方的粗鲁对待,作者起了恶意——善良的反义词,最终呢,恶意就像一把锋利的玄铁剑,稍不留神,便会割伤自己。心怀善意,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记得禅机中一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小偷去盗禅师的家,禅师十分清贫,一无所有,发现了小偷的禅师,将自己身上的衣物脱下送给小偷:“山上冷,这点衣物给你保暖”,小偷离去,第二天禅师的衣服工工整整地叠放在住所前,小偷是恶的,但禅师用自己不分对象的善保护了自己,也化解了小偷的恶意,让小偷洗心革面。善意之剑虽软,却威力无穷。

阿列克谢耶维奇,一位极其孱弱的女作家,在《战争中没有女性》一书内以纪实的文学和细腻的笔调,让无数人为战争的罪恶而落泪。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着仇恨,血腥与你死我活。但当作者记下一位老妇人救助一个敌方的军士时,“他的眼睛很蓝,他还是个孩子,对,像我的孩子!”作者却在描写在战争下却仍有的人性之善,最终,这位老妇人也因善良而逃离了德国兵的魔爪。即使在人性泯灭的战争中,善良仍会存在,也会因善良而受到上天对你的庇佑。

不知何时起,社会上兴起了一门叫作“厚黑学”的学问,它教授你怎样谋害他人,戏弄他人乃至击垮他人,这简直是人性的沦丧,当善良成为了一种懦弱的代言词,恶意与阴谋成为了社会上的主流,再想起“人之初,性本善”的伟大的先祖教诲,难免有黍离麦秀之感,当国人骨子里的善消耗殆尽时,我们便少了一把威力无穷的武器,丧失了作为“礼仪之邦”的传统。比恶更恶只能加深恶的程度,惟有以善对人,才能让善充满人间。

社会艰险异常,只有以善良为剑,才能进退自如,不负韶华。

与人为善本是一个很平常的立意,但是作者以剑为喻,翻出新意。善良和剑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刚柔相济,即可防身,又可救人,恰好比诸君子。可惜文中论述的“善良”阴柔有余,阳刚不足,最后驳斥“厚黑”也略显突兀。

善待恶意,保持自我

隽之祎

南京市金陵中学

火车上有人向你嚷嚷你坐错位置了,无论是否错在你,心中总有些不舒服;假如你发现他其实坐错了车,你还告诉他吗?我要肯定地告诉你,要。他人的无素质倘若影响了你的道德修养,问题就出在你身上了,而这绝不值得用“以牙还牙”的野蛮方法回敬,这种幼稚只保留在罗马的铜表法中。

听过这段话吗?“让你讨厌的人最可怕的是,他们逐渐将你变成了你所讨厌的模样。”要时刻提防这种“近墨者黑”的情形,而相反地,要以最优雅的姿态善待他们,因为他们并非是生来作恶,而是可悲而愚昧地不知何为善,何为美,何为最高尚的德行。如此,不应由你这懂得之人来包容和浸染他们吗?你可见蔺相如朝辱秦王,又趋车避廉颇?他根本不怕,而只是想的更深、牺牲自己以便国家罢了,廉颇负荆请罪,这便是多么潜移默化的一次改变!你可见管仲被鲍叔如何谦让、帮衬以至于举荐,无论管仲贪财、失意抑或是临阵脱逃?他在辅佐公子后所吐真言,便是真情实义地被感动、被理解所发出的知己之叹,可称一段佳话;你可见刘备不认为亲自拜访诸葛亮有失身份,三次亲临草堂终得谋士?这是最为生动的考验,诸葛亮并非无知无礼之人,而恰恰要用这种方式试探刘备的诚心。诚然你在生活中无时不在经受此等考验,不过是你无知无觉,正在被改变或正在改变他人。

我们不因他人对我们态度的不同而切换自身的言行举止,并非是为了讨好他人、隐没自己的情绪,恰恰相反,正是借此坚定自身的价值观,守住精神上的独立。如若你放任自流,你不过是一个大大的塑料袋,被不时塞入各种各样的垃圾,最后因填满负面情绪而散发臭味,无人愿近,只得落到自己从前看不上的垃圾场去;如若你以德报怨,承受恶意而报以善意,那并不要成为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只需记住你为的是保持自我,便终长成挺立的青松,风霜雨雪的恶意只会衬托你的坚定。

当一个被别人所决定的人固然容易,然终猥琐,为人耻笑;当一个坚守本心的人虽显艰辛,却生美好,为我赞赏,也终有抱偿。

文章不只停留在简单的以德报怨的道德说教层面上,而是指出以牙还牙,则必被同化的道理。进而提倡不因人恶而变己善,眼界决定境界,高一步立意,则气正言宜,胜义无穷。几个比喻论证也颇有可观。

明德

徐梓洛

南京市金陵中学

火车上,男子对“我”无礼地要求让出座位,“我”看了他的票之后便让了,良久之后,才告诉他坐错了车,结果却证明“我”坐错了车。

这一啼笑皆非的转折,令人不由得汗颜。“我”本想惩治男子无礼的口气,却没有想到最后受伤的反而是自己。这不由得令人感到怀疑,“我”代表的仿佛是正义的一方,而最终却是“恶人”占了上风,正义女神的天平究竟向哪一方倾斜?然而,“我”真的是正义的吗?纵有男子无礼在先,然而“我”当时心里认为他坐错车却不提醒的行为同样令人不齿。以恶报恶,要么一方落败,要么两败俱伤。

由此观之,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是多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人投我以善,我报之以善;他人待我以恶,我报之以恶。没有坚定的道德准则,就只能随波逐流,或是如《罗生门》中的家将被世俗同化成没有道德底线之人。儒家倡导“修身养性”、“明明德”,屈原以身“皓皓之白”拒绝蒙受“世俗之温蠖”,这些都反映古人推崇修己身,不受世俗之干扰。陶渊明从黑暗的官场中抽身而出,苏轼自嘲“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虽世俗中有不公,有污浊,但他们并未放弃自身的道德修养。

因为男子的无礼口气,“我”内心可能有愤懑,有不平,但是有没有礼貌是他的事,有没有道德却是自己的修养。若只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使自己的道德堕落,那便是得不偿失了。吾本正道直行,断不能因他人而变恶。况且,若是当时“我”温和地和他讲明白,未必不会让他认识到错误,向“我”道歉,并且“我”也不会坐错火车,耽误自己的行程。如此一来,一箭双雕,岂不美哉?正义的女神想必也很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古言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而我却说:“投我以鲍鱼,报之以香兰。”匪我软弱,而我有德。

文章立意与前一篇相似:坚持自己善良的本心,不因外物的污浊而与之俱化。妙在论述有法:拈出明明德为旗帜,精炼熟典为佐证,以假设法演绎材料作为事例,以巧改古诗为结尾。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