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统编本教材文言课文注释指瑕(2):《登泰山记》“崖限当道”

 钟楼语文 2022-03-09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③[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P121)

“崖限当道”是形容山路狭窄



作者:陆平(南京市金陵中学)

对于“崖限当道者”,统编教材注为“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但如果当道之土石状如门槛,必然低于两侧相当于门的石璧,则当道者不得被称为“崖”。而且“今所经中岭及山巅”是指上文所述登山路线中的“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一段。古今各种对这段道路的描述,都没有提及横路的山崖。

教材的这一解释可以追溯到早期人教版教材:

1952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崖限:两崖相聚,下通一线,像门槛一样。所以有“天门”之称。 

1957年《文学》第三册:崖限:象门户一样的山崖。限,门限。 

前者既说两崖“下通”,则不当似门槛。后者比为门户,更为合理,但又提及“门限”。总之,各种解释都确信“限”为门限、门槛,但又难以将之与山崖形态及天门的比喻贯通。

“崖限”在文言文章中罕见。我们看到的用例,是作于明天顺三年的彭征《广济闸记略》:

辇石于山,市木于丛,食给助工之杂粮,工役备操之壮民,以畚以藜,以椿以砌,中累石为两崖限,置石楗,扄用大木板,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乾隆)历城县志》卷八)

此段全仿曾巩《齐州北水门记》:

至是,始以库钱买石,僦民为工,因其故门累石为两涯,其深八十尺,广三十丈,中置石揵,析为二门,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

“涯”与“崖”都可表示水岸,亦可用为边际。以上文段中的“两崖限”和“两涯”,都是指水闸闸门两边的翼墙。下面我们借助上海市普陀区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做一些说明。

图中央直立的两个长方体青石为闸门柱,铺设底石处为水道,水道两侧为闸墙,闸墙外有石桩、荒石和夯土,即彭征文中的“以椿以砌”和“累石”。这就与泰山道路的情况很相似了。水道相当于山路,两侧闸墙相当于路边山崖。遗址中的闸墙两端左右斜张如八字形,至闸门处最窄。这就相当于山路至窄处,两侧山崖逼近道路。水道窄处设闸门,山行之路的窄处自然也可称为门。宋代孙应时《剑门行》:“两崖夹道立削铁,涧水悲鸣浅飞雪。”

《聊斋志异·凤仙》有一段小故事:

有两寇窥见丽人,魂魄丧失,因谋劫诸途。侦其离村,尾之而去。相隔不盈一矢,马极奔,不能及。至一处,两崖夹道,舆行稍缓;追及之,持刀吼咤,人众都奔。下马启帘,则老妪坐焉。方疑误掠其母;才他顾,而兵伤右臂,顷已被缚。凝视之,崖并非崖,乃平乐城门也;舆中则李进士母,自乡中归耳。

由此可见,“两崖夹道”为难行之道路,而其形势可比拟为门。姚鼐文中用“当道”,比“夹道”更显得山路狭窄。

泰山十八盘,远处为南天门


而登泰山途中多有山崖夹持道路的地方,被称为门。以下文句摘自《山东省志·泰山志》: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 

这样看来,1957年山东教育厅所编教参中对《登泰山记》“天门”的解释早已讲清“崖限当道”的实质:

天门,指从中谷山麓至山顶,中经岭崖当道之险要处,泛称“天门”。(即现在的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等处。) 

总之,“崖限”是指山路两边的山崖,而天门的称呼,是把山崖比喻为门的两边,而非门槛。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