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省联考诗歌阅读题补正

 钟楼语文 2022-03-09

 · 八省联考诗歌阅读题 ·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答案】D

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

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八省联考诗歌题补正

陆强老师(甪直中学)

尾联无希求进京之意

所谓“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纯属妄论。

孙逖《唐故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燕国文贞张公遗爱颂》:“开元六祀,宅于幽朔。”据此可知,张说之任幽州,在开元六年。

又张说《襄阳路逢寒食》:“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由此可知,开元六年寒食,张说犹在襄阳。

又此诗首联云:“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则此诗之作,必在开元七年岁首。

又张说为洛阳人,故前诗所谓“还家”,即还洛阳也。而洛阳为唐之东都,时上玄宗常幸之。《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六年)冬十月丙申,车驾还京师。十一月辛卯,至自东都。”据此可知,开元六年十月丙申之前,玄宗当在东都。以此,张说之还家,实为入朝面圣也。

而张说《幽州论边事书》曰:“开元之始,首典钧轴,智小任大,福过灾生。出守三州,违离六载,曲直非己,升降由人。”揣其语意,六载违离,则藉幽州之铨,君臣今得重逢也。

又张说《幽州论边事书》:“开元六年五月七日,燕国公臣说顿首死罪,上书皇帝陛下。”则五月七日,张说已在幽州任上。以此推算,张说之陛见,约在其年夏初。由此论之,七年岁首,不过相去七月有余。揆诸人情,当不必希求再次入朝。

所谓“愿上南山寿一杯”,乃指元正大会之上寿礼也。

《大唐开元礼·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并会》:“光禄卿进诣阶间,跪奏称:'臣某言,请赐群官上寿。’俯伏,兴。侍中称:'制曰可。’……上公执笏,通事舍人引上公退,北面跪称:'某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俯伏,兴,再拜,群官、客使等上下俱再拜,立于席后。……皇帝举酒,《休和之乐》作,群官、客使等上下皆三舞蹈,称万岁。……”

又《文献通考·王礼考·朝仪》:“唐旧制:元日,大陈设,皇太子献寿,次上公献寿,次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时殿上皆呼万岁。”

又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皆可为明证。故此处以上寿礼代指元正朝会也。

综上可知,张说重膺大任,忧心王事,劬力边务,整顿军武,以备非常,实未暇虚礼,故不入朝拜贺也。然则元正君臣之礼,终不可废,故遥向西京,行礼如仪,以勉尽臣职,宽慰愧心。

颈联“庭燎”指元正百官朝天子

《太平广记》引《纪闻》曰:“时属除夜,(唐)太宗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丽。后妃嫔御皆盛衣服,金翠焕烂。设庭燎于阶下,其明如昼。”

又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综上可见皇家守岁之豪奢,故颈联取象“燎火”以见其盛状。然则以“燎火”入诗,用意原不止于此。《玉篇·火部》:“燎,火在门外曰烛,于门内曰庭燎。”故此处“燎火”,实指“庭燎”。而庭燎之设,由来久矣。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此周宣王之朝诸侯也。又《礼记·郊特牲》:“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孔颖达疏:“谓于庭中设火以照燎来朝之臣夜入者。”《韩诗外传》:“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此齐桓公之朝臣僚也。

由此言之,庭燎之设,其初意原在朝觐。后推而衍之,凡邦国之大礼皆设。故《周礼‧秋官‧司烜氏》曰:“凡邦之大事, 共坟烛庭燎。”又宋濂《孔子庙堂议》:“古者朝覲会同与凡郊庙祭饗之事皆设庭燎, 司烜共之, 火师监之, 其数则天子百, 公五十, 余三十, 以为不若是则不严且敬也。”

而除夜之尽,即为元正,此为古人大朝之日也,焉能不预设庭燎?如《通典·元正冬至受朝贺》:“晋武帝咸宁中,定仪:先正月一日,有司各宿设王公卿校便坐于端门外,太乐鼓吹又宿设四厢乐于殿前。夜漏未尽十刻,群臣集,庭燎起。……(萧)梁元会之礼,未明,庭燎设,文物充庭。……陈制,先元会十日,百官并习仪注,令仆以下,悉公服监之。设庭燎,街阙、城上、殿前,皆严兵,百官各设部伍而朝。”《邺中记》:“石虎正会,殿庭中、端门外、阊阖前,设庭燎,皆二合,六处皆六丈。”晋傅玄《庭燎》:“元正始朝享,万国执圭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唐王起《庭燎赋》:“助彼皇明,可烛于夜色;叶兹睿哲,引曜于宵衣。信乎令典有作,旧章不违。当其冠剑铿锵,环珮昭晰,峨峨争赴,肃肃就列。”皆可为证。

故此处“庭燎”,亦当有“在京百官客使待朝天子”义。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