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学校辅导员问答实录:不知该如何陪伴抑郁中的孩子?过来人教你该怎么做。

 郁金香抗抑郁 2022-03-09


今日导读  

   这是一份由郁金香家长学校辅导员记录的,和家长之间的问答记录,辅导员树人老师,用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回答了许多抑郁孩子家长都关心并困惑的一些日常问题。

   本文作者树人老师,曾经是一位抑郁孩子的父亲,在自己上高中的女儿抑郁之后,他一路摸索,一路学习,一点一点打开了自己的智慧之门,随后开始担任郁金香家长学校的辅导员,长期帮扶其他抑郁孩子家长,解答他们的疑惑。

    树人老师陪伴了非常多的家长带领孩子走出抑郁,在郁金香家长学校中有很高的口碑,本文就是树人老师悉心记录的,和这些求助家长之间的对话,他的回答简短有力、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树人老师本人也是《回到人间——家长成长篇》的编辑、原创作者之一。希望他的这些回答,能够为你带来帮助。

日常问答实录

以下Q为家长的提问

A为树人老师的回答

Q:孩子购物比较多,除了每月的生活费之外,家长还补贴一部分,如何有效沟通使她合理消费?

A:你想要沟通的目的似乎并不是使她合理消费,而是要使她不多花钱。合理消费首先是用途上的合理,然后才是根据家庭条件在数额上的合理。

Q:孩子不愿意出门,但是我又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在家,我该怎么办?

A:到底是你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里,还是害怕孩子脱离自己控制后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全感?
Q:单亲家庭,孩子不愿和妈妈交流,回家后就打游戏,然后说学校压力大,在学校受人控制,回来就想一个人待着,怎么引导?

A:世上没有单亲家庭,只有独自抚养孩子的家庭。在孩子不愿意交流的情况下,建议先学会不引导,专心成长自己,消除对孩子的亏欠感,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Q:如何改善孩子经常玩游戏有网瘾的问题?


A:孩子只是经常玩游戏,未必就是网瘾。首先要改善的是亲子关系,去跟孩子一起玩,看见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就知道需不需要改善和如何改善了。

Q:如何帮助孩子改变认知?妈妈如何助力和托举孩子回归社会?


A:我们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认知,要思考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而是不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孩子本来就在社会,即使现在退下来休息,也还是在社会的一个角落,用不着担心,更不需要家长的叫醒服务。

Q:孩子对自己高要求,如何缓解孩子的自责、焦虑、失眠?


A:越想去缓解就会要求得越来越高,越允许、接纳,孩子就会越放松。凡是允许的,终将消失,毕竟这个高要求也是你自己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要缓解还得有一个时间过程。

Q:怎么应对爸爸的暴力语言,才能让孩子感受的负面情绪降低到最小?


A:
爸爸说不说暴力语言是爸爸的课题,孩子如何应对、有何感受是孩子的课题,你有没有负面情绪是你的课题。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无须评判。夫妻之间可以单独交流,达成共识后再来安抚好孩子。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夫妻为此发生分歧甚至争吵,孩子的感受就不止负面情绪,可能还有严重伤害了。

Q:孩子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没有感觉到父母的真情实感,父母讲话对她来说就像是做工作一样很格式化,父母如何改变?(但父母并不这样认为,不唠叨她,不建议她,等待着让她自已提出想法和做法,默默的关心她)

A:人与人的交流是以真诚为基础的,所有技术、技巧都是为目的服务,交流一定要发自内心、出于真诚。沟通所传递的信息,语言只是很少一部分,孩子只是生病,智商本来就不低,加上高度敏感,家长是不是口不应心,他心知肚明的。认同孩子的感觉,再改变自己的风格。

Q:孩子休学了,没有业余爱好,还没有学习的意愿,一个人在家怎么打发时间?

A:孩子打发时间的方式不只是家长认可的业余爱好,打游戏是一种方式,睡觉也是。休学就是因为学习意愿受损,没有了是正常的,有意愿还要休学才是不正常。休学了,就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休息吧,不然,为什么要同意孩子休学呢?

Q:孩子大三,今年复学后,其他都好,就是不爱学习了,咋办?(之前是学霸的)


A:一个抑郁的学霸与一个不爱学习的大学生相比,您更愿意您的孩子是哪一个?学霸永远都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大部分学生都是普通的,而且很多学霸也未必那么自觉自愿地爱学习。

Q:孩子一年里长胖了许多,体重超标却不运动怎么办?


A:为解决体重超标而想让孩子运动,而不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个关注的焦点是否有点跑偏?

Q:孩子说还要去上学,可在家从不看书。


A:如果在家可以看书,他就不需要休学了,还是允许孩子彻底退下来休息一下吧。家长的关注焦点要始终放在家庭氛围建设上,这样才能给到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

Q:孩子晨昏颠倒,每天就干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游戏,他想看书学习,提不起劲,一提学校和学习就很痛苦。


A:那就不提学校和学习,可以陪孩子吃饭、睡觉、打游戏。

Q: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没有朋友,怎么提高社交能力?没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如何解决?


A:社交能力弱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缺失造成的,不是家长可以直接帮助提升的,还是先做好家庭氛围建设,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同龄人接纳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不去解决孩子内心的问题,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换个泳池照样不会。

Q:如何与孩子加强有效交流、增进感情?

A:为了增进感情而进行的交流,在孩子仇亲阶段很难奏效。最有效的交流不是语言,而是行动。不要让你的表情和行动出卖了你的内心,比如孩子做了很难吃的饭菜,一言不发迅速吃完要比说上千言万语但就是吃不下更有效。

Q:如何帮助孩子不沉迷游戏?


A:只要能帮助解决孩子不玩游戏后能做什么的问题,而且这个事情的吸引力大于游戏,孩子自然就不沉迷游戏了。

Q:孩子休学回家后,一直不爱运动,怎样帮助孩子出门运动?

A:为什么非得想方设法让孩子做他不爱做的事情?

Q:孩子双相,休学将近一年,能正常出去玩,和父母良好沟通,但在家差不多睡半天,没事儿就早起不了,而且同学们在上学,她心里很着急烦燥。她主动谈起复学就焦虑恐惧,学校环境叠加了她的心理创伤,孩子想复学但不知道怎么才能顺利复学?


A:孩子当初休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触发休学的具体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自信受损的原因和被破坏的关系。家长以顺利复学为目的采取的行动大多会加强孩子的焦虑,因上努力、果上随缘,首先得找到这个因

Q:孩子复学第二年,现在大二,从11月份开始就经常表达低情绪,经常说自己累、很困、不想起床、烦躁,觉得自己不快乐了,复诊的时候告诉医生晚上睡不好觉,药量从一片增加到两片。问孩子,孩子说心情烦躁,没力气拿笔。大一的时候孩子也是混着上学的,经常不起床,两个学期挂了4科。生病后我们对孩子的学业没有要求,但是她对自己好像有要求,我和老公跟她说可以延期再读一年。孩子以前是个学霸,是不是因为不能完成学业导致她不太高兴的样子有失败感、心境低落呢?我该如何面对她的负面情绪,怎么帮助孩子提升动力或者是成就感呢?除了三不原则,我还能做什么?


A:这不是除了“三不”原则还能做什么,而是有没有真正践行好“三不”原则的问题。孩子自己有动力,但家长劝阻她可以延期再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缺少信心而直接给予抑制?希望帮助孩子提升动力或是成就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反向期待、不接纳?家长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决定,理清各自的边界,做好心理支持,每天对孩子露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容,才是做好“三不”的第一步。

Q:孩子复学后在班上交到一个好朋友,一次两个人在上课时讲话,被老师罚坐在最后一排,好朋友没有坐,丢下孩子自己跑到前面位置上座,孩子很沮丧,回到家讲述了事情。第二天孩子状态好转后我表扬她:很好,能马上调整过来,结果孩子很生气。


A:这个时候表示理解约等于骂!重要的是用行动表达,而不是语言。孩子需要共情的时候,家长却选择了理解。是情绪就共情接纳,是问题就给经验,无论如何,不评判,表扬就是评判。

Q:孩子说不想读书了,家长告诉孩子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体健康,怎样心情好就怎样做。孩子接着说妈妈可以了,再见!


A:家长接纳的条件是什么?孩子的情绪是什么?从家长这个回答可以看出,家长接纳孩子的条件是身体健康+心情好,而这两点对于抑郁症患者是很困难的,孩子说妈妈可以了是一种抗拒,是对达不到家长要求的自责。

当与孩子的世界观不同时,家长该怎么做?

Q:老师好,孩子要钱算命,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拿一个什么态度给她?求助。
A:痛快给钱就是最好的态度啦,所有能帮到孩子,在自己钱包承担范围内的,都是好东西。
Q:多一个字废话也不要给,是吗?
A:
本来就是价值观不同导致孩子出问题,只能我们先退步,才能让孩子有进步。知道了是废话,那为啥还要给孩子?
Q:我心里的想法是:妈的,一天天神神叨叨的,我给你150块买本易经得了,让别人算不如让自己算。可我不敢说心里话,我不够真诚。
A:
想法不重要,行动很重要,掏钱的动作最美丽。不要鄙视算命,有很多心理学的东西,很多心理技术,换个马甲,算命就改头换面进入课堂了。简单地说,不会算命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好的咨询师。
Q:可我不想让她神神叨叨的,都是要考研究生的人了。不过话说回来,谁不迷茫?我迷茫的时候也会祈求神灵护佑。
A:要学会与不同世界观的人和平共处。
Q:嗯嗯。

妈妈该如何自我调整、自我接纳?

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Q:老师好,我发现当孩子无法正面挫折的时候,我会很讨厌她,甚至反感她,我反感她对我的疏离,反感她对我的淡漠,有十分不满意的情绪。很多人把母爱描绘得多么温暖甜蜜。但我觉得母女关系不过是我扶你一程,你送我一段。
A:这有啥不对?很正常呀。
Q:谢谢老师理解。
A:这才是正常的人生,无私的爱,是枷锁,枷住自己的同时,也枷住了孩子。
Q:现在都提倡什么无条件的爱。但我是人,我妈也没给我无条件的爱,我妈也是人,不是神。
A:凡是提倡的,都是做不到的,有提倡你要正常呼吸吗?
Q:可不得不说,我羡慕那些修炼得像神一样的人。
A:你知道这些神一样的人经历了什么?看到自己的情绪是不是还有点放不下母爱无私的执念?
Q:你看到我了。
A:既然有私,那就放下执念,跟孩子、跟世界平起平坐。
有一点确实需要我们学习成长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论内心如何百爪挠心,也不要用行动表达出来。
Q:行为受信念系统支配,所以改行为还是要改变下边一系列的东西,我还是做不到接纳孩子。
A:认知的改变真的很难,但行为的改变相对容易很多,要从简单的先做起来。
Q:从观呼吸做起。
A:
接纳做不到,就先做到不动,看到认知,控制行为。
Q:嗯,不动,敌不动,我不动。
A:没事就去跑个5公里,孩子不是敌人,他动我也不动。
Q:好,我记下喽。

如何面对夫妻关系上被忽视的感受?

Q:老师好,打扰您了,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面对老公对我的不重视,我该如何做呢?总感觉不被老公重视,不被老公需要。

A:你有重视过自己吗?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只有自己的价值提升了,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这就是镜子法则。

Q:是的,我自己不够重视自己。看够了父母因金钱、生活琐事吵架,当我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都选择忍耐和接受,不想让孩子有一个离异的家庭,面对老公过格的行为,我还是选择忍耐。在外人面前保持和谐家庭的形象,可这其中的痛苦,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对他的爱让自己太痛苦了。对他跟对女儿一样,不期待、不控制、不要求,这才是放过了自己,也才开始爱自己,重视我自己。

A:好好爱自己吧,学会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一直认为,幸福的感觉一定是内心充盈、安宁祥和的,快乐是情绪飞扬的外在表现,因而与幸福一定是互斥的。让自己觉得很快乐,本质上一定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越追逐快乐,内心的恐惧就越强烈,研究佛法寻求解脱,亦复如是。当然,在内心还不能稳定时,这种正念引领还是十分有益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现在评说这些,其实也是在抵抗自己内心的恐惧。

Q:您的意思,追求快乐也是一种欲望。追求幸福亦复如是,所以在这条路上不该有执念,因为不究竟,我这样理解,您看……


A:我没那么多想法,我觉得,放下执着,岁月静好,便好。放下,说到底,也是一种执念,放下执念,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执念。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不忘初心,以平常心看待纷纷扰扰、一地鸡毛的家务事。

更多问答实操尽在《回到人间-家长成长篇》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投稿加小编微信:zhuyiwei0213,有公益稿酬喔。 

点击回顾本文作者树人老师对陪伴抑郁孩子康复的心得体会:

成长的尽头是躺平,不折腾自己,也不折腾孩子。

本文作者树人老师

也是《和你有约》70期的嘉宾

他在直播中沉稳幽默的分享

给到家人新的智慧和力量

还启迪家人不断思考和前行

直播文字回顾:【和你有约直播回顾】第70期

家长们也可以扫码回看本期节目

▼▼▼

- end -


猜你还想看

从抑郁休学到积极返校,迷失的儿子回来了

我靠跑步自救,终于摆脱了抑郁这精神癌症

遭遇职场性骚扰,四处维权的我,抑郁了

每次抑郁的降临,我都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停药-痊愈不是终点,更需要终生学习

30年前,她因产后抑郁徘徊死亡边缘

只要活着,生命就会有意义

允许一切的一切,才能留出时间和精力康复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