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案】 第102期 • 心脾两虚,血不统摄案

 369蓝田书院 2022-03-09

Apr 7


每周一案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案第102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脾两虚,血不统摄案

患者陈某,女性,27岁,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技术员。

【初诊】1992 年 10 月 5 日。

【临床表现】婚后 1 年余未孕,睡眠不稳,口淡纳呆,肢倦乏力等症。月经前赶后错,规律性差,但每次行经时间多在 7 天以上,量少色淡、无血块。9月9日行经期间,正值晋升,连夜整理材料,紧张劳累,突然血崩。心悸气短,头晕自汗,稍劳即累,经诊治后,崩止而漏,淋漓至今。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诊断】证属心脾两虚,血不统摄。

【治法】治宜补养心脾,引血归经。投归脾汤加味治之。

【方药】黄芪20g,白术10g,当归10g,人参15g,茯苓10g,酸枣仁15g,远志10g,龙眼肉12g,紫菀10g,木香6g,防风10g,乌贼骨12g,茜草6g,甘草3g。每日 1 剂,连服 6 日。

图片

【二诊】

1992年10月16日。服3剂,出血减少,又进3剂,血止。余症稍有改善,脉舌同前。

继服原方10剂,每日1剂。之后改服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丹,每次各服1丸,每日2次,连服10日,再服前方10剂,再改服上述中成药,交替进行。并测基础体温,避孕调理。

【三诊】

1992年11月27日。述眠好纳香,体重增加,头晕心悸已愈。11月2日行经,5日自止,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现处高温期第7天,脉缓有力。

原方去酸枣仁、柴胡、防风、乌贼骨,加太子参10g、杜仲10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继服。

【结果】1993年8月10日,足月顺产一女婴。

图片

【按语】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及至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它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证,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从此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汪讱庵《讱庵医方集解》更扩充其适应范围,先后将它用于惊悸、盗汗、食少、妇人经带、肠风、崩漏等症。

本方是补气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意在健脾养心,复其统血、生血之职。崩漏不止,加紫菀、乌贼骨、茜草以止血。加防风与芪术合用,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诸药配合应用,心静神安,脾复漏止。清代罗东逸《名医方论》中言:“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芪、术、苓、草,所以补脾也。立斋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而特名归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是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之久而伤,脾以意虑之郁而伤,则母病必传诸子,子又能令母虚,所以然也。其症则怔忡,怵惕烦躁之证见于心;饮食劳倦,不能运思,手足无力,耳目昏之证见于脾。故脾阳虚不运,心肾必不交……而心阴何所赖以养,此取坎填离者,所以必归之脾也。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之久,伤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闿气醒脾,使能急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耳。”

小测试

01

该患者陈某一共进行了几次诊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三次。

02

证为什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证属心脾两虚,血不统摄。

03

崩漏不止,加紫菀、乌贼骨、茜草的作用是什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止血。

图片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同学们是不是对心脾两虚,血不统摄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我们下期再见吧!
图图有话说

<END>

编    辑 | 王桐桐

校    对 | 李   悦

主    编 | 翟悉雯

总    编 | 张   伟

(参考书目:选自刘桂宇主编

《张淑亭不孕不育经典医案》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