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孩子内驱力,父母必须知道的“行为三分原理”!

 长沙7喜 2022-03-09
图片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一铖


学员提问


陈焰老师好!

我的儿子8岁,每天需要练琴。

如果提醒他练琴,他态度就很消极,甚至影响上钢琴课;

如果我们不干涉,让他自己练,他练的时间短,但态度积极挺多。

如果我们提醒或者强调他,他反而倒着来。

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能改善这种情况?怎么挖掘孩子的内驱力,让他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呢?


导师答疑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我们要搞清楚,哪些事情我们该管;哪些事情我们不该管。

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该管的事一定要管。

比如:当孩子确定了他要学习弹钢琴,弹钢琴谁该负责?他有没有能力负责?

如果他有能力负责,一定交给他负责,而不是父母时刻提醒孩子,让孩子快一点、快一点。

父母的催促、提醒,很多时候是在捆绑孩子,给孩子制造各种各样的绊脚石,也在给孩子植入各种各样的禁止令。

你需要做的,不是在弹钢琴这件事上去督促他,而是要把生命的主控权教给孩子,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来掌控他的人生。

图片
如果父母总是在管孩子的这个、那个,你想过没有,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剥夺了孩子掌控自我的机会。
如果你连孩子掌控自我的机会都剥夺了,孩子就没有了自我,他没有自我,怎么可能自我负责呢?
教育第一靠环境,第二靠榜样,第三靠自我负责。
如果你希望孩子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怎么办?
带他增长见识,看看不同层次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一旦他明白了,他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自己就开始努力了。
我儿子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跟他探讨了企业家是有不同的层次的。
凡是有竞争力同时又活得比较舒服的企业,通常都是行业的第一名,而且行业第一名和行业第二名他们的收入差距,通常能相差7-8倍。
那一天,当我跟儿子把这个事探讨完之后,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对自己的要求就变高了。当他对自己要求变高之后,很多事情我根本就不需要再跟他说了。

孩子的表现在父母看来没有驱动力,有3种情况:

一、他对事情轻重缓急的排序,跟父母不一样。

二、作为父母,你没有让孩子真正明白,他想要过的生活跟他现在做这件事之间的关系。

他不明白,所以他的表现显得漠不上心。

三、很多父母都是追求完美型的。

孩子学任何一个东西,你都希望他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其实最后可能得来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好。


学钢琴这个事,一定得想明白,你是想让他成为钢琴家呢?还是只是让他有一个才艺,有一个爱好,今后他的人生可以丰富一点?
选择不同,结果不同。
如果你只是希望他的人生将来丰富一点,有个才艺,那你更需要的是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来享受学钢琴,而不是考了多少级,拿了多少本证书。
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有掌控权,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是教育的首要原则。
行为三分原理:一件事,什么是孩子负责,什么是父母负责,什么是需要共同负责,把这个区分清楚。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够透过学钢琴这件事享受人生,你更需要的是允许他以自己的速度,以自己的方式来学钢琴,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就想玩一玩,结果你把一件玩的事变成了很可怕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就本末倒置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