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反的第二年,安禄山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会持续八年之久?

 焦耳99 2022-03-10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先是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领兵平叛。

但由于封常清久在西域,不了解中原情况。加之叛军都是历经百战的老兵,而他率领的唐军,大多是没受训练的新兵。所以平叛的第一战,封常清惨败。伤亡惨重不说,还丢了东都洛阳。

Image

事后,玄宗大怒。将封常清免职,由节度使一撸到底,撸成了白丁。

然后,玄宗又让安西都护副使高仙芝领五万新兵出征。并让已是白丁的封常清到高仙芝军中效力,戴罪立功。

高仙芝到了前线后,找到老搭档。

封对高讲,叛军士气正盛,而中央军久不经战阵,要是硬碰硬,肯定打不过。

于是高仙芝便采纳封常清建议,暂不与叛军决战。而是先死守潼关,待与西北精锐唐军会和后,再另寻时机,出关与叛军决战。

实事求是的讲。唐朝精兵不在,封、高二人此时闭关死守,等待西北援军到达后,再反攻的决定,可以说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

然而对于这一决策,玄宗却无法接受。

因为作为唐朝东都的洛阳,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失陷过。现在他做皇帝,给弄丢了,他脸上无光。无颜见祖宗,一世英名尽毁。

于是,他便像个老糊涂似的,一连多次给高仙芝下旨。强令高仙芝出战。

高仙芝自知以现有兵力,是绝对不可能击败安禄山的。因此也豁出去了,据理力争。

结果就是这一争,使得他受到怀疑,被唐玄宗派人斩杀在了潼关前线。

顺带着,连封常清也被杀害。

Image

在玄宗看来,既然安禄山能谋反,那高仙芝和封常清也可能谋反。不听我命令的人,留着都是祸害。

封、高二人被杀后,安禄山笑趴了。

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不多见,而玄宗居然还来了个“一箭双雕”。

看来玄宗是真的老了。摊上这么一个蠢货,自己必然能造反成功。

高兴之余,安禄山干脆就建国了,在洛阳登基为帝,建立大燕政权。

听说安禄山称帝,玄宗那张老脸挂不住了。

他在朝廷上发飙,表示自己要亲征,要亲自宰了安禄山。

但大家心里明白,玄宗这是在闹脾气。他一个七旬老人,怎么可能亲征呢?

所以满朝文武便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在长安闲居的哥舒翰身上,认为此时只有哥舒翰能顶到前线。

听说皇帝有可能要征召自己,哥舒翰当时就泪流满面,感觉这就是个送死的差事。

毕竟封常清、高仙芝刚被玄宗弄死。自己去到前线,如果战败,自己肯定也是死。

于是,哥舒翰就以自己腿脚不好为借口,百般推辞。

玄宗听说哥舒翰不愿意去,心生不满,难道还真的让寡人亲征吗?

然后,他就派平日里跟哥舒翰关系还不错的杨国忠去劝。

哥舒翰经不住杨国忠的嘴炮轰炸,最后他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但是出山之前,哥舒翰提了条件,就是前线的事情,由他说了算,朝廷不能干预。然后他又提了些别的要求。

玄宗为了骗哥舒翰尽快出征,当时就全部答应了。

几天后,哥舒翰拖着一副半身不遂的身体和从河西、陇右调回的八万精锐唐军,就赶到了潼关,与叛军展开对峙。

Image

当时,潼关有高仙芝留下的十万新兵,再加上哥叔翰带来的八万精锐部队,总兵力约二十万左右。要略高于安禄山的十五万叛军。

安禄山和哥舒翰,算是老对手了,他知道哥舒翰不好对付。

为了摸底,他就派儿子安庆绪试探性的对潼关发动了一次进攻。

Image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哥舒翰指挥得当,所以这一战,唐军轻松取胜。

其后五个月,唐军与叛军隔潼关对峙。虽说哥舒翰未能前进一步,但叛军主力被牵制在了潼关,这也使得其它战线的唐军,如郭子仪部、李光弼部、颜真卿部能趁机在叛军后方捣乱。

差一点就掏了安禄山的老巢。

Image

然而就在各线唐军即将转入反攻时,玄宗坐不住了。

玄宗觉得,唐军兵力比叛军多呀,应该主动出击呀。这都拖了半年了,再这么耗着,朝野非议不断,自己怕是就该退位了。

并且长时间的对峙,也让玄宗开始怀疑起了哥舒翰,认为哥舒翰也有造反的可能性。毕竟哥舒翰掌握着二十万大军,他要是造反,谁挡得住?

于是,玄宗就一连多次催促,逼哥舒翰出关与安禄山决战。

哥舒翰觉得不是时候,就据理力争,这一幕很像之前高仙芝劝唐玄宗。

玄宗很生气,就让杨国忠带着圣旨去潼关找哥舒翰摊牌。

Image

哥舒翰一看,好家伙,再不出战,怕是人头难保了。于是,哥舒翰就在一种绝望的心态影响下,带着二十万大军杀出了潼关。

此一役,哥舒翰惨败。他原本想回潼关,因为当时河西第二波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只要平安回去了,并且玄宗不杀他,他还能在潼关继续跟安禄山死磕。

岂不料,他的副将火拔归仁临阵倒戈,将他绑架,当作投名状,送给了安禄山。

后来,火拔归仁又带着叛军攻打潼关。

潼关无人把守,瞬间被攻克。这样一来,大势已去矣。

叛军的势头也达到了巅峰。

Image

玄宗见机不妙,瞒着文武大臣,连夜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向剑南道逃亡。

其它文武大臣见皇帝跑了,也纷纷出逃。

长安沦为空城,被叛军轻松占领。

听说长安丢了,正在河北抄安禄山老巢的唐军纷纷撤退。

由于惨败是玄宗瞎指挥导致的。再加上他又不战而放弃了长安,人心尽失。所以从长安出逃后没多久,禁军便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及杨家人。并威逼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这一事件便是“马嵬兵变”。

Image

杨氏一门被杀光光后,士兵的愤怒心情暂时平息。玄宗收拢人心,继续逃亡剑南。

太子李亨觉得父皇大势已去,没戏了。于是他便与玄宗分道扬镳,北上到灵武,收拾关陇唐军,反击长安。

之后几个月,李亨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自己则登基继位,他就是唐肃宗。

登基后,肃宗迅速获取政治威望。靠着这种威望,他在回纥借到了数万回纥骑兵。

再加上各地收缩的唐军,肃宗在积蓄了十几万精兵后,遂即就对长安发动了反击。

这一战,没什么悬念。唐军和回纥军几乎是轻松收复长安。

不久后,安禄山也被儿子安庆绪杀死。

由于安禄山死了,叛军的第二号人物史思明觉得跟着安庆绪混,没前途。于是他也带着八万叛军归降了唐朝。

可以说,自肃宗登基,自立门户后,形势突然就逆转了,一改玄宗时期的颓势。叛乱眼瞅着就要被剿灭。

Image

然而,估计是一切都太顺利了,让肃宗产生了飘飘然心态。以致后来他干的坑人事,那是一点也不比玄宗少。

史思明投降后,安庆绪孤军作战。他很快就被唐军围困在了邺城。当时肃宗从各地调来了十个节度使,二十几万大军,并任命后来的唐代宗李俶和郭子仪分别担任唐军的大元帅和副元帅,组织唐军围攻叛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安庆绪是死定了。

但正如前面所说,肃宗心态上的不端正,导致他在这时候,决定作死挖坑了。

当时,他挖的第一个坑是唐军准备对安庆绪发动致命一击时,从前线调回了李俶。

肃宗认为儿子长时间跟节度使们搞在一起,难免会像自己当初那样起异心,在节度使的拥立下称帝,遥尊自己为太上皇。

李俶回京后,肃宗对郭子仪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也不放心,他怕郭子仪功高盖主,怕大伙只认郭子仪,怕郭子仪学安禄山造反。

于是他在撤了李俶的大元帅职务后,也撤了郭子仪的副元帅职务。

郭子仪被撤职后,有人就劝肃宗,前线没有总指挥统一调度,不行的呀,节度使是从各地调来的,相互不熟,最后的决战,可能会打成一坨浆糊。

结果肃宗却说,叛军灭亡是指日可待,要什么总指挥?派个监军就行了。

于是一个叫鱼朝恩的太监就被派到了前线。

Image

鱼朝恩这个人,对肃宗很忠诚,但完全不懂打仗。

他不懂打仗也就算了,关键是,他还喜欢下命令。

唐军与安庆绪决战的前一刻,史思明突然到了战场外围。

李光弼认为情况不对,就建议鱼公公,派一支部队监视史思明。

鱼公公表示,史思明就是秋后蚂蚱,收拾了安庆绪,下一个就收拾他。现在不用管。

结果,战争进程偏偏就被史思明左右了。

决战开始后,史思明突然复叛,指挥八万大军杀向唐军,而唐军由于没有统一指挥,都以为杀向自己的叛军,是自己的友军。

于是二十几万唐军,就这么被史思明在光天化日之下偷袭了。被打得是稀里哗啦。

事后,除了李光弼和一个叫王思礼的军队安全退出战场外,其他八个节度使的部队,都被史思明杀得七零八落。而史思明则趁乱杀掉了安庆绪,自立为帝。并在吞并安庆绪部队后,立即追杀唐军,又几次打得唐军丢盔弃甲,轻松占领黄河以北地区。

Image

消息传到长安后,肃宗大惊。打了三年,一夜又回到了原点。

为了推卸责任,肃宗与鱼朝恩商量后,把战败黑锅全甩在了曾经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郭子仪头上。

郭子仪表示很冤枉,但没办法,肃宗不可能背锅,鱼公公也不可能背锅。为了避嫌,郭子仪只好辞职,回老家闭门不出。

坑惨郭子仪后,肃宗为了收拾人心,便提拔李光弼,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让他坐镇洛阳,总揽前线战事。

事情到这里,你以为完了吗?

没有,因为肃宗坑完郭子仪后,又决定继续坑李光弼。

封完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后,肃宗担心李光弼阵前倒戈。于是,他就调走了李光弼的军队,只给李光弼留了五百亲军。

李光弼说我没兵怎么守洛阳?

肃宗说,你本事大,在洛阳现招新兵训练就好了。

碰上这样的皇帝,李光弼心里也是苦。

后来李光弼还在练兵期间,史思明的大军就杀到了洛阳城下。洛阳周围的节度使嫉妒李光弼受重用,都不服他的指挥。

李光弼手上没兵可用,诸位节度使也不听他指挥。把他气的要死。一怒之下,他干脆就下令放弃了洛阳,让各节度使部队各自为战,分开袭扰叛军。等叛军被唐军打疲惫后,再聚拢起来,发动反击。

应该说,李光弼的这一招是有效果的。因为叛军占了洛阳后,确实被搞得很烦,几次都想放弃洛阳,撤回河北。

Image

然而就在此时,肃宗又开始作死了。

他就像当初的玄宗一样,认为李光弼在洛阳与叛军长期对峙,长期不收复,肯定是打算搞什么小动作。比如跟史思明暗通款曲。

为了催促李光弼,肃宗调了一个叫仆固怀恩的将领领着回纥骑兵去增援李光弼,同时让鱼朝恩去监军,强令李光弼反攻洛阳。

李光弼接到圣旨后,哭笑不得,自己就是个光杆司令,节度使都不听他的,他也指挥不动唐军,自己哪有能力强攻洛阳?

但皇帝命令,他又不能不听。于是,他就找到仆固怀恩和鱼朝恩,想在洛阳郊外依山列阵,利用地形优势跟叛军对耗。

可仆固怀恩不认为唐军会输,他认为自己叫来的回纥军骁勇善战,根本不怵叛军。只要一开战,叛军必败。

一个要依山列阵,一个要打野战,唐军两个统帅的意见不统一。鱼朝恩有了前次惨败教训,死活不敢拍板。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结果就是三人还在争执时,叛军就打过来了,打得唐军措手不及。

事后,肃宗又得找背锅侠。由于李光弼只是光杆司令,让他背锅的意义不大。所以肃宗就让握有兵权的仆固怀恩背了锅。

仆固怀恩变成了第二个郭子仪。

Image

反攻洛阳惨败后,唐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收复洛阳。不得已下,李光弼只好与叛军在洛阳对耗。

就这样耗啊耗,随着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干掉,战争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安史之乱也进入了尾声。

长安那边,听说史思明挂了,肃宗很高兴,他给李光弼下旨,反攻!

不过唐军还没有完成集结,江南就叛乱了。

不得已之下,肃宗只得先让李光弼去江南平叛。

于是,平定安史之乱就又拖了一年。

一年后,玄宗先病死。

玄宗死后不久,肃宗也病死。赋闲了多年的李椒继位,唐朝进入唐代宗时代。

肃宗临死前,曾复用郭子仪。郭子仪一度官复原职。

然而郭子仪官复原职后不久,代宗听信鱼朝恩等人谗言,又把郭子仪一撸到底。此后多年,郭子仪几起几落,每每代宗要重用郭子仪时,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就要出面诋毁郭子仪,裹挟代宗收回成命。

当时被宦官坑的,还有李光弼。在程元振的陷害下,李光弼最后是含恨而死。

两大王牌都不用,代宗还能指望谁平叛呢?

代宗看了一下,没人了,于是被肃宗撸了职务的仆固怀恩就被启用了。

仆固怀恩被起用后,一通嘴炮,说服了自己女婿,回纥的牟羽可汗。

然后,回纥大军入关,配合唐军围剿叛军。

Image

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年,代宗让儿子李适任大元帅(李适就是唐德宗),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筹划全局,剿灭叛军。

这架势,就跟当初唐代宗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打安庆绪,是一个模版刻出来的。

不过,这次没有肃宗拖后腿了,所以唐军的反攻进展顺利,短短几个月,就把史朝义给打的自杀身亡了。

这里,我们不难想象,要是当初唐玄宗不瞎指挥,要是唐肃宗不瞎指挥,安史之乱至于打七年之久吗?

大概率,不可能的。

其实,哥舒翰在潼关和安禄山对峙时,如果玄宗不让哥舒翰出战。

十节度使围剿安庆绪于邺城时,如果肃宗继续让代宗和郭子仪负责总指挥。

李光弼收复洛阳时,唐肃宗别让仆固怀恩去洛阳,而是让仆固怀恩率领回纥兵去袭扰叛军后方。

都能提前把叛军打趴。

Image

但玄宗、肃宗这对父子,都是天坑。在他们眼里,叛军和唐军,都是一丘之貉,他们父子被叛军搞得看谁都不顺眼,对唐军也不信任。所以,本来两三年就能搞定的事,硬是打了八年之久。打得举国经济奔溃,老百姓妻离子散,社会百业凋敝。唐王朝一蹶不振。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弼死后,宦官们把矛头又对准了仆固怀恩。说他造反。

仆固怀恩不想坐以待毙,就真造反了。然后他被郭子仪击败,沦为流亡者。

想当年,为了镇压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一家死难者多达46人,可谓满门忠烈。结果仆固怀恩也只是落个含恨而死的下场。

赞扬 交易担保 放心买 点击支持 Mini Program

Image

Image

Image赞 赏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