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传奇37: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梧州,你意外吗?

 桂临塞上 2022-03-10

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广西风情!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

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

横批:阿威执笔

编辑搜图

前言

关于舜帝陵,现存有三处地方:一是山西;二是湖南永州;三是广西全州。其中山西舜帝陵是衣冠冢这个争议不大,可是,有关他的真身葬于永州还是全州,这个就有不少的异议了。

历代史说家和坊间都争论不休,形成了主流的“永州派”和“全州派”,另外还有一个低调的“梧州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就要从他死的地方说起了!

编辑搜图

1

这篇文章里要介绍的就是“梧州说”了!

为什么说舜帝葬在梧州,不是永州或者全州吗?这就要从这句有名的话来分析了,《史记·五帝本纪》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如今很多专家都是抓住这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这一个词条来展开论证的。尤其着眼在“苍梧”二字。很多专家都把“苍梧”和“仓吾”划上一个等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古代,既有“苍梧”,也有“仓吾”。“苍梧”二字一般是用在楚国苍梧郡,汉朝苍梧郡和南越国时期的“苍梧王国”里;而“仓吾”二字,则是用在比上面三个地方还要古老的一个部族身上!

编辑搜图

2

什么是“仓吾”?

简单点来说,它是在公元前2067年至公元前1046年(即距今4087年前至距今3066年),就已经存在的一个民族名字,他们是远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一支。在上古炎黄二帝和蚩尤大战的时候败逃到如今湖南和广西交界的地方,安定下来后,成立了一个“仓吾国”。

这个古国一直到周朝的时候还存在,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方国?在《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 就记载有“仓吾”的信息:“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所以取羽也。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

这个《逸周书》又叫做《周书》、《汲冢周书》,在里面有一个“王会解篇”,主要记载的是周朝各地的方国向周朝天子朝贡的情况。

至于为什么叫“仓吾”,那是因为这个地方盛产粮食,在那个时期,还有什么地方比湖南和广西交界的地方更适合盛产粮食的呢?可以这么说,南方的水稻种植和推广,都是从这个“仓吾”开始的啊!

“仓”即米仓、粮仓、仓储、仓房;

“吾”即吾身、吾辈、吾国。

根据古书《集韵》的解释:“吾”音通“牾”, 牾是古兽名,属于牛的一种类属。由此可见,“仓吾”作为一个族群、一个方国、一个地域,崇尚牛图腾。

编辑搜图

“仓吾”变为“苍梧”从什么时候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91年),楚悼王派名将吴起南平百越,设立了洞庭、苍梧两郡【《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并且把“仓吾”加上偏旁部首,改为“苍梧”。仓加水稻为苍,吾加犁耙为梧。

一部分仓吾人沿漓江南下入桂江,出西江,到达如今的梧州,定居了下来。后人根据习惯,也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苍梧”了。就是如今梧州下辖的苍梧县。后来他们并入西瓯民族。

3

讲那么多,真是口水多过茶。只是想为“崩于苍梧之野”做一个铺垫!

现在很多人都引经据典,史书都翻烂了,各种印证,但是有谁注意过时间这条很重要的线?一起来先看一个时间节点:

公元前2000多年(具体没办法考证,只能来个大概)舜帝南巡,那时候“仓吾”还在以湖南和广西交界为中心的大片区域作为一个方国存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天下三十六郡。其中有一个叫苍梧郡的,地方在岭南以外的湖南湖北大部;

公元前214年,赵佗趁秦末大乱平定岭南,建立南越国,境内出现一个苍梧方国(就是仓吾人逃来定居的地方)由他弟在这里镇守管辖;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5年),南越国内乱,汉武帝趁机入主岭南,越明年,设立岭南七郡(后加二郡为九郡),其中一个郡叫苍梧郡,地域就是现在梧州的范围;

公元前100年前后(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太史公撰写《史记》。

问题来了',司马迁会不知道“仓吾”和“苍梧”的区别吗?他为什么不写“崩于仓吾之野”,而是要写“崩于苍梧之野”?

作为汉武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苍梧”二字他必定非常熟悉,开玩笑,这是真真正正写历史的人啊!你跟我说他不知道“苍梧”的意思?

他笔下这个“苍梧”肯定指的是如今广西梧州境内的这个苍梧了。而不是现在很多研究“舜帝南巡”的学者和历史学家所想的那个苍梧。至于下一句“葬於江南九疑”更是有所指了。

编辑搜图

4

再说说舜帝“葬於江南九疑”。

很多人把这个“江南”都理解为湖南长江段洞庭以南,也就是宁远九疑山,难道就没有人理解为梧州西江段的南岸?如今梧州城对岸也有“陵”啊!

陵,在秦代以前代表的是高大而平缓的山岭。

阿威翻到一本志书,上面写着:“于苍梧之野”。塟,就是葬的意思。看下图,不多不少,正好九条“陵”。可惜没能再高一点把它拍下来。至于是哪一条“陵”,谁也不知道啊,因为那个时候下葬之后都是“不封不树”的。以至于后人只能各种猜疑了,“九疑”就是九条“陵”。

编辑搜图

5

上集解释过“崩于苍梧之野”的“”,是指人烟罕至的地方,当时的梧州地区正是这样一片地区,舜帝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因为他要开辟新地方啊。一个百岁老人,如果不是被逼,他这么辛苦翻山越岭的意义在哪里?就是为了做一个驴友鼻祖吗?

至于“是为零陵”中的“零陵”,并不是指当时的零陵县,而是指具体舜帝埋葬地这个地方。所以,“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句话应该这样来理解:

司马迁说:“舜帝在梧州(苍梧)不幸去世,随从把他葬在西江南岸的九条山岭里,至于那一条不知道,就统称为零陵吧!”为什么叫“零陵”?因为在秦朝开始,“陵”才具体指帝皇的陵墓,舜帝作为德孝的开创者,他的埋身地就作为零号陵墓吧。

至于广西全州,湖南永州还有山西运城为什么有舜帝陵,这个就是下篇文章要说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