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苑读书》读书明理:《学而时习之》的故事

 竹苑读书 2022-03-10

《学而时习之》的故事

我们真的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原文注释,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这也是很多人的理解。但这种注解和理解对吗?在现实中有几个人在温习的时候会感到很愉快呢?

一起来听竹苑读书分享解释“学而时习之”的故事:

在很多年以前,师父在带研的时候,又一次的研讨,那一次师父用“学而时习之”作为课题。在一起有六位研究生加上一个我加上师父共八位。师父说:“除了这位小袁(我)学生以外,六位研究生都是国之栋梁,在不久的将来都要出国留学,希望把更多有用的东西带回来,也把中华文化带出去,因此今天课题《学而时习之》大家来发挥一下。

师父说从左到右开始吧:

第一位说:“学而时习之”太简单了,几乎人人都知道,把学习的知识时常温习而快乐。

第二位对师父说:“教授,这好像是过于简单了,我的意思也一样。”

第三位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是应该的。这样才不至于遗忘。”

第四位说:“今天教授给到这样一个命题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让我想想”。

第五位说:“时常温习之前所学知识,也没有什么可愉快的呀”。

第六位说:“我真的没有好好去研究过孔子的这句话,这个命题值得我深思”。

然后就鸦雀无声了,尽然冷场了,因为我是不会主动发言的,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一个小学生而已。但是听到他们的各种回答让我也很惊讶,或许是我在师父身边时间久了,早已潜移默化升华了自己的心性,思想思维理解早已不受框架所约束。

看得出师父心里肯定在想,都是高材生研究生啊,把中华文化中的这五个字被你们贬成这样了。

师父终于发话了,小袁(我)轮到你来讲了。那时我有点紧张,于是轻咳了两声,镇静了一下。

“好,我来说,望大家不要见笑就好。”


轮到我解释《学而时习之》时,有点紧张,于是我镇定了一下,我说:

“学而时习之”这五个字,我看到的是“学习”中间加个“时”,学习是学而习之,也是学而用之,学是广义的,不光学知识,还有学做人,学艺、学工作等等,我们学到的任何东西,只有在对的时间发挥出来才能显现出好的结果,习就是把学到的东西要用出来,在对的时间用上了对的知识,显现出了好的结果(成就)自然我们就会很愉快很高兴。所以中间的这个“时”很关键,这个时并不是时常经常的意思,而是时势、适时、与时俱进才对。我们常说人生在世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学是人生一世,所以“学”需要与时俱进。学是储备,储备好到什么时候用呢,犹如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就会很高兴。我们练就一身的本事只为奉献那一刻。因此学而时习之,在对的时间里用。我们要不断的与时俱进的学,在适合的时间,在对的时间用上了,才会出好的结果,我们才会很高兴。十年磨一剑只为剑出鞘。

再比如,我们学会了种树,在春天(适时)我们种上了树,树活了,我们很快乐,假如我们学了种树,在冬天(不适时)我们种了树,树死了,我们还会快乐吗?就算是我们再复习一百遍也不会快乐呀。知识只有在对的时间用才是知识,在错误的时间里知识就是固执,智慧只有在对的时间用才是智慧,在错误的时间里就是愚蠢。我时常想着师父的“洗心、中、时”,所以,对于“学而时习之”的理解就别有风味了。“时”在这里不是“时常”而是“适时”,识时务者为俊杰吧。我说完了!

一片沉默,师父点上了一支烟,烟云袅袅盘旋在八人头上……

师父说,同样是悟(雾),有人悟在心,有人是一头雾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