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是怎么来的?一千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个是令人信服的。太极图的画法始终是个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奇人李阳波先生破解了这个谜。他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结合〈周髀算经〉记载的古代晷影数据完成的。 李阳波先生的说法才是让人信服的,觉得这个解释最贴切。但是他只是展示了这个示意图。至于怎么画出来的,李阳波先生并没有更进一步论证。有人说“李阳波先生书中所画之图,并非完全依照〈周髀算法〉上的数据。也就是说,真要是按照〈周髀算法〉的数据是画不出来的。”迄今三十多年了,仍未见到有人破解。 李阳波先生破解了太极图怎么来的这个千古之谜,又给后人留下了太极图画法之谜。 笔者不自量力,作了些探索。终于初步摸索出了太极图具体的画法。特分享于此,以就教于方家。 太极图画法: 1、以圆心为晷影表杆测量点,以冬至日最长日影13.5尺(实际上还应该更长一点,为方便起见,用此尺寸)为半径画圆。再把圆周线分成24份,标注上廿四节气,然后各节气与圆心相连画出连心线。每一个连心线都反映了这个节气的阴阳消长,晷影部分表示阴,为方便表述,姑且称之为“实影”,另一部分表示阳,称之为“虚影”。 2、上半年始于冬至,阴消阳长;下半年始于夏至,阴长阳藏。阴阳易位,故上下两个半年,实影与虚影的位置有区别。 上半年以圆心为测量点,以实影长度为准,在连心线上标注位置,姑且称之为“曲线圆点”。如冬至实影长度为13.5尺,则冬至曲线圆点在圆周线上。小寒实影长为12.5尺,曲线圆点在连心线距圆心12.5尺处。上半年终于芒种,芒种实影长度为2.59尺,曲线圆点在连心线距圆心2.59尺处。上半年从圆心至曲线圆点的实影距离表示阴,从曲线圆点至圆周线的虚影距离表示阳。 下半年仍以圆心为测量点,起于夏至,虚影在连心线靠近圆心一侧,实影在连心线靠圆周线一侧。虚影的长度为半径(13.5尺)减去实影长度。夏至实影长度为1.6尺,为方便起见,可以在连心线上从圆周线起1.6尺处确立曲线圆点(这样就不用再换算了),直至大雪,在连心线上距圆周线约12.5尺处确立曲线圆点。下半年从圆心至曲线圆点的虚线距离表示阳,从曲线圆点至圆周线的实线距离表示阴,阴阳位置与上半年正相反。 3、曲线圆点标注完毕后连线,即得到一个反“s”形曲线。下半年为阴,涂成黑色,中留白色圆圈;上半年为阳,留白,中绘黑色圆圈。至此可得太极图。 4、李阳波先生的太极图画法示意图中,有两组扇形连线:上半年从冬至出发,分别与小寒大寒至芒种的连线。下半年从夏至出发分别与小暑大暑至大雪的连线。其中每一个连线,又都与上一个节气的连心线在曲线圆点处交叉。其所以然尚待探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其然”,即两个连线的交叉点,迅速而又准确地确定曲线圆点,从而更快地画出太极图。这也许是李阳波先生所用的画法,只不过目前还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么画,所以才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前面的基础画法。尽管未必完全契合李阳波先生的本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循此思路,还是能画出太极图来的。 附: 李阳波先生的有关论述见于〈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第180一181页。 下面是部分摘录: 由于农牧业生产的需要,首先产生了天文学。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确定了廿四节气。〈周髀算经〉有在正午时利用高八尺的表杆所产生的晷影的长短来确定节令的记载。结果如下: 冬至一丈三尺五寸 小寒一丈二尺五寸小五分 大寒一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四分 立春一丈零五寸二分小三分 雨水九尺五寸二分小二分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一分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五分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四分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三分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二分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一分 夏至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一分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二分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三分 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四分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五分 秋分七尺五寸五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一分 霜降九尺五寸二分小二分 立冬一丈零五寸二分小三分 小雪一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四分 大雪一丈二尺五寸小五分 这样,我们便可以较为轻松地画出太极图了: ![]() 李阳波太极图画法示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