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思想精髓三句话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3-10

《易》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元典,是许多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的源头活水,需要我们经常地去读读它,思考它。

我理解的,或是我喜欢的,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易》思想精髓三句话: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就是要超越,要创新,绝对不能守“穷”。

在这个意义上,过程哲学,发展哲学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活水。

学习了许多当代影响巨大的西方哲学,如过程哲学、后现代哲学,却发现是我们“遗忘”了中国自己的传统却非常现代的世界观。

神无方而易无体

万物之神(道),万事之易(流),是无方无体的,是周流不拘的。如以形式的、实质的实在方式去理解和把握,你能得到的肯定不是神与易本身了。

所以,人只能以思想之“流”去体悟无体无方的“神”与“易”。

所以,基于实在的形式科学并不能让人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可道 非常道”“可名非常名”是对人类精神和思想方法的高明的概括。

人看世界需要“流”的世界观,需要“过程”的哲学方法。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敬佩。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易是变,穷需变;神无方,持续易变则久。我们应当以易变的思想、发展的观点去把握世界,去激励自己----自强不息。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把“易”“变”“无体”“无方”思想发展到相当高度的老庄哲学并不是消极的思想,可能是我们误解了老庄的本意和追寻吧。

我感觉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追求,以内心的变----从而让精神成为持续的“流”,去促成行动的久,是一种极为强调自强不息的修身和修心之途径。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简判断是对阳明心学的巨大的误解和伤害。

无怪乎会有《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