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作

 红谷斋主人 2022-03-10

《诗经欣赏》—商颂‧周颂·清庙之什·《天作》

(峻岫)

这是周代一首祭祀岐山的诗歌。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先王,谓大王已下。先公,诸盩至不窋。”[《毛诗注疏》]郑玄认为这是一首祭祀先王时演唱的诗歌。“谓周公、成王之时,祭祀先王先公,诗人以今太平是先祖之力,故因此祭,述其事而作歌焉。”[《毛诗注疏》]朱熹说:“此祭大王之诗。言天作岐山,而大王始治之。大王即作,而文王又安之。于是彼险僻之岐山,人归者众,而有平易之道路。子孙当世世保守而不失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其实《小序》说:“'祀先王、先公’,诗中何以无先公?《集传》谓祀大王,诗中何以又有文王?皆非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有人说:“盖祀岐山之乐歌。”也不是没有道理,这首《天作》就是一首“享岐山”的诗歌。

诗歌共一章,七句。诗人写道: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注释】“作”:造就。“高山”:指岐山,“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康”:安康。“徂”:往,指百姓来归附。“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保”:守住。

上天造就高高的岐山,大王把它开垦成良田。百姓们建起了新家园,文王经营得到康安。民众纷纷奔向岐山,岐山大道十分平坦,子子孙孙永保江山。

这是一首祭祀岐山的诗歌。周朝的江山是太王古公亶父开创的,又是周文王治理的。周文王团结西北各个部落日益强大,被封为西伯侯。他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战胜了殷纣王。“其意盖以大王迁岐为王业之基。文王治岐为王业之盛。光前裕后,二君为大。”[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人把周太王古公亶父以及周文王与岐山相提并论,他们就是岐山,岐山就是周太王和周文王。因此说这首《天作》就是祭祀岐山的诗歌。《天作》为什么不是一首祭祀先王的诗歌呢?“此诗,若果为祭大王,则将置文王于何地?天下段未有祭其祖而并颂其孙者。亦段未有,兼颂二君,而可指为专祀一王者。”[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这样的见解是有道理的。

诗歌虽然短小,但是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而含义深远。一句大王荒之“文王康之”就把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开创之功,周文王的经营管理之功高度概括起来。最后说到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一是人心所向,一是大道平坦,一是祖孙永保。《天作》真是美轮美奂的诗作。(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