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脱位

 xyf4345 2022-03-10

颈椎脱位是由于外力导致颈椎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或颈椎系列异常导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损伤、瘫痪等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第五颈椎到第六颈椎最常见,其次为第六颈椎到第七颈椎。主要由颈部过度届曲外力所致,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图片

病因

颈椎脱位通常由于头颈部在意外事故中遭到外力重击或受力,导致颈椎发生异位。该疾病好发于货车司机、长时间伏案工作人员、枕头过高睡眠姿势不良人群。

好发人群

货车司机长时间伏案工作人员、枕头过高睡眠姿势不良人群

症状

颈椎脱位会压迫神经、血管及脊髓,刺激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损伤、瘫痪等症状。常见的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褥疮、完全性脊髓损伤等。

其他症状

神经脊髓损伤症状

表现为相应节段的症状,如四肢瘫,下肢瘫或不完全性瘫痪,有神经根损伤者,表现该神经根分布区域皮肤过敏,疼痛或感觉减退。

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褥疮完全性脊髓损伤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肌肉或神经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鉴别诊断

颈椎结核可有颈部疼痛、颈部僵硬等表现,通过结核菌素实验、X线及CT检查、病理活检可以鉴别。

治疗

颈椎脱位的治疗主要是复位,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有效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禁止盲目的进行手法治疗或者按摩等,可能加重脊髓的损伤。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神经节苷脂甲钴胺

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脱位采用不同的方法。

寰枢椎脱位

对于先天性齿状突分离、齿状突发育不全及寰椎横韧带发育不全等所致的寰椎前脱位,可行颅骨牵引,直到复位和症状改善时,在局麻下行自体髂骨片枕骨和第一到第三颈椎融合术,或钢丝枕骨和第一到第三颈椎固定,不必行椎板切除术。对于脱位时间久,齿状突在移位处愈合固定,经牵引不能复位,脊髓腹侧和背侧均受压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颈椎后脱位

对有明确致压物者应视病情而定,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应酌情及早施行手术切除致压物,或通过恢复椎管列线达到减压目的。对无脊髓受损症状者,可先行非手术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手术切除致压物及进行椎节融合。椎节严重不稳伴有发作性神经症状者应先行牵引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可酌情行前路或后路植骨融合术或内固定术。

颈椎半脱位

持续存在损伤节段的不稳定或伴有迟发性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者,应手术治疗。取颈前路检间盘摘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若有脊髓压迫,应施行扩大减压和植骨固定术。

颈椎骨折脱位

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牵引复位或手术撬拨首先恢复椎管的正常形态,消除对脊髓的压迫,避免脊髓变性水肿的加剧,并通过牵引维持对立。在减压的的基础上,应尽快地消除脊髓水肿及创伤反应。

其他治疗

非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脱位采用不同的方法。

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稳定颈椎关节,防止再脱位。对于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可行颌枕牵引。

颈椎后脱位

无神经症状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应卧床持续牵引,略前屈位牵引2~3周,然后再以头-颈-胸石膏固定3~4周。

颈椎半脱位

牵引通常可以复位,但不必使用颅骨牵引,枕颌带牵引就足以复位。急性期不主张手术。

颈椎骨折脱位

由于受伤者受力点多在头顶部,有时患者可有昏迷。现场应首先考虑有无颅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合并伤。注意搬运时颈部的合理保护,以免加重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更有可能由于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肺部痰液无法咳出,导致呼吸衰竭。必要时应尽早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

颈部康复锻炼

进行拉伸肩部、背部及颈部的肌肉,有助于加强肌肉力量。具体是否适宜应向医生咨询后进行专业指导下的锻炼。

预后

颈椎脱位患者做到早期积极且规范的治疗,能够治愈。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脱位的椎体会压迫颈髓,严重时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等。

后遗症

颈椎脱位患者及时规范治疗,一般不会有后遗症。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后遗症,如四肢瘫痪等。

饮食调理

颈椎脱位患者术后需要禁食,一开始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颈椎脱位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需要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观察有无渗液、疼痛和红肿情况,注意遵医嘱服药。

日常护理

手术治疗后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观察有无渗液、疼痛和红肿情况。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增减药物。

非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注意症状是否改善或者加重,卧床时应注意定时翻身,避免形成压疮,出现水泡、溃疡甚至感染。

特殊注意事项

颈椎脱位患者治疗后应避免过度运动颈部,缓慢进行上下或是左右颈部活动,避免过度牵拉颈部致使内固定移动。

预防

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进行颈部锻炼,拉伸颈部肌肉。注意安全,防止暴力打击。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进行颈部锻炼,拉伸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避免背部负重或受压。

注意安全,防止颈部外伤。

宋永忠教授

图片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 (治疗患者数十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300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