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我国古代田家诗的历史及思想(文学教育下半月)(王蕾)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3-10
2022-03-01 21:23王蕾
关键词:思想内容   发展历史

内容摘要:田家诗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体裁,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诗歌,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田家诗的创作。田家诗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萌芽,魏晋时期进一步发展,唐代开始形成规模,在北宋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直到明清时期此类题材的诗依旧不断出现。我国古代田家诗历史悠久,创作群体庞大,作品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因其对田园风物、民风民俗、农事活动、民生疾苦、农技农具的多样化表现,使其成为反映我国古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面镜子,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古代农事诗的发展历史及思想内容。

关键词:古代田家诗 发展历史 思想内容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活动对我国古人的生活和我国的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也是一个诗歌大国,丰富多彩的农业活动反映在异彩纷呈的田家诗中,古人常常用写诗来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表现严肃崇高的情感。因此,研究古代田家诗对了解我国的农业历史、农耕文化、农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古代田家诗的研究范畴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界定一下本文所论田家诗的范畴。古詩中写到农村的诗主要有田园诗、农事诗、田家诗这几类,这几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内容上多有交叉。关于田园诗,学界一般认为陶渊明是首创者。田园诗多带有文人自我意识,表现文人美化过的理想化的农村生活。农事,指农业生产活动,因此,狭义的农事诗指侧重于写农家的生产劳动的诗。田家诗多以农家视角,或以农人为主人公,表现农夫的生活和思想。孟祥光认为,只要和“田家”有关的诗,写到其生产生活、风俗物态、忧乐悲喜,以及读书人在农村的躬耕体验的诗,都应纳入“田家诗”研究范畴,[1]本文研究的即是这个范畴的田家诗。

二.我国古代田家诗的发展历史

田家诗是我国传统的文学体裁,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田家诗的创作。早在《诗经》以前,因劳动、巫术、祭祀的需要产生的远古诗歌就有相关的记录,如《吴越春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记载了典型的农事活动。《诗经》中田家诗,用途多为祈求神灵保佑丰年或督促农人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反映农民心声的田家诗。如《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小雅·大田》、《周颂·良耜》、《周颂·丰年》等。东晋的陶渊明在任州祭酒时,写下了四言诗《劝农》,描绘了一幅古代纯美的农耕图,表达对勤劳自立的道德观念的推崇。他还有些表现自己在隐居中亲自躬耕的苦与乐的诗歌,是对田家诗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如《归园田居》写了乡村的农居景物和家禽家畜,表达了躬耕时的见闻和感受,既质朴自然又富有韵味。唐代有一大批诗人创作田家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侧重于对乡村风物的诗意描绘,如王维的《渭川田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杜甫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继承《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写下了不少反映民生疾苦的田家诗,如《无家别》、《岁晏行》等。中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臣党争、社会动荡、国运衰微,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唯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2]的创作主张。在这一主张的影响下,加上人民生活困苦,中晚唐出现了大量的田家诗,这些田家诗多用叙事手法,表现农家的真实生活状况,可以补史之不足,丰富了田家诗的表现手法和题材范围,推动了田家诗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如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写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阶级对立,《观刈麦》表达了对拾麦穗的贫妇的同情。宋人在唐诗形成的艺术高峰面前,不愿意步人后尘,他们更愿意别出心裁,自成一家,宋人写诗不追求在奇情壮彩上胜过唐人,他们更热衷于写生活中的琐事细物,他们写风景不局限于名山大川,也热衷于写村野乡陌,写人物不局限于写高人隐士,也热衷于写村妇走卒,因此宋诗在创作中另辟蹊径,大大扩充了古诗表现的领域和题材,相较唐诗,更生活化,更具有烟火气,更平易近人,宋代诗人有关心百事的特点,他们普遍关心民生疾苦,因此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的田家诗大量涌现。宋代的党争较为严重,士大夫在频繁的贬谪中得以了解农人的生产生活,有的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通过农业劳作来自食其力,北宋的士大夫关心农业生产,并在诗中不断书写此类题材,这就造成宋代田家诗创作的繁荣。宋代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著名的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田家诗,其中的农技诗尤其引人注目,因其顺口易记,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元明清以后诗人沿着唐宋以来的传统,继续创作了大量的田家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重视农技诗,组织人员收集、整理、编写相关的诗歌,注重田家诗的教育功能。

三.我国古代田家诗的思想内容

我国古代的田家诗从思想内容上看,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表现农村风物的田家诗。乡村因其特定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形成了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远离喧嚣的静谧,有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和谐,也有农人辛勤劳作带来的物产的富饶。田家诗中写农村风物的诗,大都写得富有泥土气息、生活气息,表现诗人对乡村的赞美和热爱。如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写农家常见之景,榆柳、桃李、桑树、炊烟,农家常闻之声,狗吠和鸡鸣。北宋文同的《晚至村家》,描绘傍晚在农家所见之景,表达对静谧安闲的农家生活的向往。南宋虞似良的《横溪堂春晓》,写了春天田野的景象,在薄雾春雨中插下的秧苗茂密翠绿,东方吹来就像泛起了万顷碧波,白鹭飞来都找不到停留之所。南宋周密的《野步》,写了风吹麦浪、草塘蛙鸣、在花香和暖风中轻舞的蝴蝶,表现了乡村的优美富饶,充满生机。“新晴宜野望,最爱是山前。远近花兼竹,高低水拍田。呼名鸟无数,问姓客多年。此地春耕晚,吴牛树底眠。”(梅尧臣《野望》)也展现了典型的乡村风光。

(二)表现农人淳朴感情的田家诗。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作中,农人形成了吃苦耐劳的特点,在繁重艰难的农事活动中,农人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获得有限的生存资源,农耕文化造就了农人踏实勤劳的品质,艰苦的生存条件促成了农村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乡里乡亲的情谊。因此,“淳朴”成为农人的一个身份标识,在古代田家诗里多有表现。如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了在绿水青山环抱的村落之中,农人拿精心准备的佳肴和美酒招待诗人,和诗人闲话农事,还邀请诗人在重阳节再来赏菊,农家的好客纯厚流露在字里行间。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也表现了农人的热情质朴。梅尧臣的《和民乐》,写结束了一天的农活之后,农夫在一起饮酒谈笑、其乐融融的场景。

(三)表现乡村民俗的田家诗。田家诗里还有很多写到各种民俗,如祈雨、祭神、节俗等,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的希望寄托在向上天祈求祷告上,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祈盼,各种节俗则丰富了农人的生活,增进了农人间的感情,诗人们也不惜笔墨记载下这些精彩的片段。如孔平仲的《常山四诗》,写了祈雨时请神、娱神、送神的情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踏歌椎鼓过清明”、“社下烧钱鼓似雷”、“寒食花枝插满头”分别描写乡村过清明、祭拜土地神、过寒食节的情景。《四时田园杂兴》中还写到儿童斗草的民俗:“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踏青的民俗:“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上坟扫拜的民俗:“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也写农人对于中秋乞巧民俗的认识:“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写农人在重阳节中的独特感受:“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今岁重阳有菊花”。“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则反映在除夕的时候,乡村邻里之间互相拜年的民俗。

(四)表现农人劳动生活的田家诗。农人的农事活动,关系到家庭的温饱,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受到社会自上而下各阶层的关注,描写农家生产劳动的诗歌在田家诗中占有很大比重,田家诗中描写了生产劳动中有关种植、施肥、除草、收割、晾晒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类田家诗传播了劳动的经验,表现了农人劳动的艰辛和对农人辛勤劳动的赞美。如苏轼的《元修菜》写了种菜,指出种菜时耕作、浇水、施肥的重要性,北宋王禹偁的《种菜雨下》讲了给菜除草的重要,张耒的《西窗杂咏》(其一),“稻齐新插绿云齐”,通过稻秧的整齐来表现稻农态度的认真和技术的精熟。苏辙的《杀麦二首》写了收麦的忙碌,苏辙的《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写到麦子的晾晒,范成大的“家家打稻趁霜晴”(《四时田园杂兴》),写了农家打谷子的情景。王禹偁的《畲田调》,描绘了山区农民相互协助,垦荒播种的劳动场面。“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写了农家繁忙的劳动生活。宋代楼钥的《冯公岭》,写了农人在梯田上劳动的情景。苏辙的《种药苗二首》,写了种药苗的方法和其药用价值,梅尧臣的《种胡麻》也是此类作品。

(五)表现农人苦乐的田家诗。表现田家苦的田家诗多写自然灾害、战争徭役给农人带来的灾难,表现田家乐的田家诗多写丰年农人的欢乐。“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苏轼《山村五绝》(其三))表现了诗人对农民没有盐吃的忧虑。范成大的《后催租行》,表现在涝灾过后,老农遭遇官府催租,不得不卖女换来钱米的悲惨处境。杨万里的《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表现了旱灾给农民带来的饥荒。郑獬的《捕蝗》,写了蝗虫又多又密压倒了麦穗,繁殖速度很快,农民用各种方法治蝗也无济于事,只能眼看着劳动果实毁于一旦。张耒的《田家》,“旱蝗千里秋田净”,表现了蝗灾过后田园荒芜的景象。梅尧臣的《伤桑》写霜灾使桑叶受损,桑蚕没有食物来源,蚕农受到重创。宋代利登《田父怨》是表现交租过后农夫一贫如洗的诗篇。 白居易的《观稼》,“夫种妻儿获,筋力苦疲劳,衣食长单薄”,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常年劳累却不得温饱的现实。元结的《春陵行》,“朝餐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反映的是战乱之后农民的生活。而杨万里的《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其六》,写了丰年不仅农人饮食无忧,就是他们所饲养的家禽家畜,也能吃饱喝足,享受到福泽。还有他的《田家乐》,“稻穗堆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也表现了丰收之后、家畜兴旺,农民衣食无忧的欢乐。北宋张耒的“共言麦好岁当熟,里巷往来闻好语。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都展现了丰收的喜悦。

(六)表现农技、农具的田家诗。农业技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人的负担,给农人带来了实惠,诗人们常怀着赞叹之情在此类田家诗中书写各种农技、农具,也希望能帮助其推广,以便惠及更多的农人。《诗经》中的田家诗,就反映出周人对农业技术的重视。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大量的农技诗出现,为传播农业技术提供了便利。南宋杨万里的《圩丁词十解》,写了田围水中的技术。田家诗中还写到了在水中用木架田的技术,如北宋的林逋的《葑田》。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其五,则展現了架槽引水灌溉农田的景观。此外,古代田家诗里也写到各种农具,如《诗经》中就提到了耒耜,它是一种翻整土地用的农具。王维的《辋川闲居》,“桔槔方灌园”,储光羲的《田家杂兴·其四》,“桔槔悬空圃”,都写到了灌溉用汲水工具桔槔。北宋时期以农具命名的诗歌有近百首,其中以梅尧臣和王安石的农具诗最为著名,这些农具诗以组诗的形式存在,描述了北宋当时农民使用的农具和器具,概念上比较宽泛,不仅包括农民劳作过程中有实际用途的工具,例如耒耜、水车、秧马等,还包括像“田庐”“田漏”等不在传统农具的范畴内,而是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器具。梅尧臣有《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写了十五种农具,他的《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介绍了养蚕的工具和流程。王安石有《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记载了他亲自观察研究农具所获得的成果,如介绍了砍柴用的樵斧和报时用的耘鼓。

综述所述,我国古代田家诗是我国古诗中的一个大类,其发展历史悠久,有的表现了农村的优美富饶、民风古朴、民俗丰富,有的表现农夫的辛勤劳作、聪明才智,有的反应了自然灾害、战争徭役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应农业技术和农业工具的田家诗则展现了将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伟大力量,对我们认识古代农民生活、思想、情感以及农业政策和农业科技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祥光.试析唐代田家诗研究范畴的“独立”[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178-182.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38.

[3]陈晨.北宋田家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4]李黎.论宋代田家诗的民俗化倾向[J].社会科学家,2013(06):138-141.

[5]孟祥光.唐代赋役制度与田家诗[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李桂奎.略论唐宋田家诗[J].临沂师专学报,1989(04):71-75.

[7]李建华.浅谈陆游田家诗中的农本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09):114-115.

[8]廖柏昂.简论范成大的咏农诗[J].江汉大学学报,1997(05):51-54.

[9]宋尔康.同植一土 花开两枝──浅谈我国古代的田园诗和“田家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4):70-71.

[10]薛碧珠.天然无雕饰 平淡见深厚──读古代田家诗[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04):64-65.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之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0Y1688,课题主持人:王蕾(本文系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