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小芬要离开赵平家的时候,社区的程主任领着本城晚报的一个女记者来了,说是要采访小芬。 这个程主任是五十多岁的妇女,她也是保温瓶厂退下来的职工,认得赵平一家和小芬。 这个女记者三十多岁的样子,戴一副眼镜,她是来社区采访时听说了小芬的事,便让程主任带她来找这个令人感奋的采访对象。 大概是受功利心的驱使,这个女记者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她不该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来采访。很显然,这是一次不合时宜的采访。 女记者对小芬说:你的事迹非常感人,行为特别高尚,我一听说就马上赶来了。 小芬莫名其妙地瞧着女记者:你说啥呢,我能有啥事迹啊? 程主任说:人家记者说了,现在社会上像你这样孝敬老人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说无论如何也要采访采访你。 小芬的态度一点儿也不热情,脸上的表情冷冰冰的,用怪异的目光瞧着女记者。 女记者对小芬说:你不必紧张,咱们随便谈一谈。 小芬哼了一声:真有意思,我也没做啥坏事,凭啥紧张呀! 虽然话不投机,但女记者没有计较这些,坦然地从挎包里取出采访本,进入采访状态。她微笑地对小芬说:那么咱们开始吧——你是什么时候与你爱人离婚的? 小芬一下恼了:你问这个干啥,离婚是啥好事啊? 女记者被小芬的话弄蒙了,急忙解释:你别误会……怪我太着急,没向你讲明白我的采访意图。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这么年轻…… 小芬马上打断女记者的话:年轻咋的了,年轻就该没人味啊? 社区主任听小芬这么说,马上撂下脸:李小芬,你这是啥态度啊?人家记者是来给你涂脂抹粉来的,这样的好事,别人想请还请不到呢,你可别好赖不知! 女记者马上纠正程主任的说法:不是涂脂抹粉,是发扬光大,宣传你的精神你的做法——你看你啊,和丈夫都离婚了,但对你的前夫以及前夫的父母依然这么关心……我们采访你,就是要大力弘扬你这种精神,让大家向你学习。 小芬不屑一顾地说:真有意思,学我干啥呀,这种事还用学吗!都是爹妈养的,谁都有老人,孝敬不孝敬全凭良心——再说了,人家老人平时待我特别好……我不高尚,也没有精神,也用不着你宣传,我咋做与你有啥关系?我也不是那英,也不是巩俐——我一个打工的,采访我有啥意思啊? 赵平见小芬这样说,冲那个女记者撂下脸:哎,那个啥记者,我说你爱干啥去就干啥去!我妈刚死,没心情和你扯淡! 被逐出门的女记者,脸被小芬和赵平气得煞白,一个劲儿地说:不可理喻,简直是不可理喻! 在这个女记者十几年的采访生涯里,如此失败的采访这还是第一次。 程主任安慰女记者:怪咱们来的不是时候……人家刚办完丧事,心情肯定不好。 女记者气恼地说:程主任,你说那个李小芬是不是有病啊?说话一点儿不“着调”! 程主任叹了口气:其实她的话也没错——人心眼儿好那是天生的,学是学不来的。我这么说你别不信,你想啊,小芬没啥文化,也没啥教养,她对赵平好对老人好,不是天生的是啥呀?就拿我的那个儿媳妇说吧,你就是天天让她读报学习也没用,自打进门到现在,见了我连句妈也不叫…… 女记者觉得程主任的话也有毛病,她怀疑这个地方的人的精神都有点儿问题。 (原载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6年第4期) |
|
来自: 老苞米的书屋 > 《长篇小说:小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