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里过年老红军还说挺新鲜

 洒家智库 2016-06-09

乐观的赵平远老人(左)


     洁白的病床上,洒满温暖的阳光,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

铄的老人半躺在床,戴着一副老花镜,认真地做着读书笔

记。床旁,一副双拐静静地伫立着。刚刚接受完手术治疗的

老人,将在病房里过大年,迎来她90岁的生日。2月15日,在

沈阳市骨科医院干诊病房,记者采访到一位老红军和她特殊

的过年情结。

  豆蔻少女参加革命

  她叫赵平远,1918年出生,老家在河北省昌藜县。家境

较为富裕,父母供她相继念了小学、国高,她不仅掌握文化

知识,还懂得爱国道理、深明大义。虽然是大户人家,但父

母从不娇惯她,赵平远从小养成勤劳质朴、吃苦进取的品

格。

  抗日战争爆发时,赵平远正值豆蔻年华,目睹大哥、大

姐相继参加革命,她也放弃在家过节的享受,悄悄报名参加

了抗日队伍。由于文化水平高,她很快就当上老师,为战士

们讲课,讲抗日救国道理。 

  随后,赵平远离乡背井去了延安,在这里念了抗大,通

过系统学习,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由于当时需要,她被秘

密安排回到老家,做地下工作。

  地下工作就像《暗算》

  “你看过电视剧《暗算》吗?我们当时的环境就是那

样!”赵平远老人至今仍然爱看革命题材电视剧。而她本人所

经历的坎坷,要比任何一部电视剧都要曲折。

  由于涉及保密工作,老人把那段历史简单概括为一句

话:“站在敌人尖刀上跳舞!”好几次,赵平远都差点落入日本

侵略者的陷阱中,但在同志们的掩护下,全都化险为夷。这

个过程中,有很多战友却默默流血牺牲……

  在解放战争中,赵平远的大哥已成为冀东地区解放军司

令员,他手下有一员干将,名叫李克桂,比赵平远大6岁,他

深深被这位文武双全的巾帼英雄折服了。赵平远也非常崇拜

这位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红军英雄,两人自由恋爱并结成

革命伉俪。

  女儿生在马背上

  战火纷飞的戎马生涯中,赵平远拿起枪,随丈夫南征北

战:广东、河南,后来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1947年,大

女儿就出生在硝烟弥漫的马背上。当时,部队条件极为艰

苦,战士们省吃俭用,将省下的口粮磨成面,再用水和成面

糊,赵平远的女儿就是喝着面糊长大的。后来,她又陆续生

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得病夭折了。

  解放后,赵平远随丈夫转业至哈尔滨铁路局,后又转至

沈阳铁路局。1975年,丈夫患病去世,赵平远将一对儿女拉

扯大。为了让儿女不忘革命传统,她经常把珍藏的历史照片

拿出来,给他们讲革命往事,鼓励儿女们勤劳朴素、奋斗进

取,最终,一对儿女相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每到过年,母亲就按照中华传统,亲自为我们姐弟俩做

新衣裳、新鞋子,她说她当过妇救会主任,当年为战士们纳

过鞋底……”女儿告诉记者。

  一辈子就爱猜谜语

  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平静而充实的:读报、剪报、读书成

为每天离不了的“功课”。“母亲十几年前就订《沈阳晚

报》,天天读,遇到好文章就剪下并贴在大本子上,她可关

心国家大事啦!”

  另外,猜谜语是伴随老人一生的爱好。赵平远告诉记

者,革命战争有时是枯燥的,每当部队行军间歇,她就组织

战士们坐在一起猜谜语,令她没想到的是,来自山南海北的

战士们能说出一连串的民俗谜语,经常让她这位老师“碰

壁”。倔强的她从不气馁,有时吃饭睡觉都寻思着答案,猜出

谜底后那种喜悦,成为革命生涯中的独特风景。

  病房里面过大年

  两周前,一向身体硬朗的她在家中不慎摔跤,趴在地上

起不来。儿女赶紧把她送到市骨科医院检查,是左侧髋骨骨

折、骰股头坏死。坚强的老人从未因疼喊过一声,令医护人

员非常感动得知老人的特殊身世,该院院长冷春光亲自为

老人做手术,为她置换了人工半髋关节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3天,老人就能拄着拐杖下地行走

了。在走廊,白发苍苍的她经常碰到好心人搀扶,老人却执

拗地说:“谢谢,我要练习自己走,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由于老人年纪大,皮肤弹性差,术后伤口拆线要每隔几

天拆一段。因此,老人只能在病房过春节了。闻讯,老人挺

乐:“生平还是头一遭在医院过大年,真新鲜!”

  当日中午,女儿和护士为老人折了10余只紫色的千纸

鹤,祝赵平远尽快康复!  


2007年02月16日

本报记者 唐葵阳

  摄影 王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