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有自卑感?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皮格马利翁效应”|情感心理

 嘉陵江一滴水 2022-03-10

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孩子是最容易产生自卑情结的。因为在这期间的青少年,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我,而且更容易情绪化。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与其他人有很大差距时,就会有很深的挫败感,也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如果教育者在这期间没有正确引导,反而“火上浇油”,那么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则是不可逆的,所以善于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很重要,那么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呢?

传说古希腊,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的王子,有一次,他用一块象牙雕刻了一位少女,王子非常喜欢这个雕塑,每天都深情的注视着这位象牙少女,茶不思饭不想。终于,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这位象牙少女拥有了真正的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其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验证。

那么,作为教育者要如何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孩子走出自卑呢?心理学家给出了这3种方法:

①减少消极用语

其实孩子的很多消极用语都是从家长那里学到的,比如“我肯定不行““我和我爸一样没救了”“我就这样了”……很多时候家长的一句牢骚,可能孩子就真的这么认为了。

所以,首先应从家长这里去除那些消极用语。

如果孩子已经熟练一些消极用语了,那么家长就应该主动教他们改变,把消极用语改成积极用语,比如把“我就这样了”改成“我曾经是这样”,把“我肯定不行”改为“我可以试试”。让孩子经常对自己说这些积极用语,或者把这些话贴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都是减少消极用语的好方法。

②树立合适的目标

“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是一种期望效应,但是滥用“期望”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自卑心理很多是因为失望产生的,如果期望过高,一旦目标没能实现,那么失望带来的自卑感也会越来越重。

所以,家长应让自己及孩子学会树立合适的目标,可以把一个很大的目标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这样期望才能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孩子也不会总因为目标未达而沮丧自卑。

③知行合一的期望

期望一件事能够实现,首先自己要相信这件事可以实现,养育子女也是这样。

但是,一些养育者是知行不一的,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敏感,父母言行不一的举措,他们都可以感受得到。

所以,真正地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且在言行及暗示中给予完全信任、喜爱及鼓励很重要。知行合一的期望,才可能换来一个更阳光快乐的孩子。

你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懂得“皮格马利翁效应”,让自己以及孩子对未来都有一份合适的期望,才能让孩子摆脱自卑情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