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小说家及一个短篇

 豆棚篱落 2022-03-10


前些时候,作家张洁去世了,享年85岁。

看到这个消息,让人一惊,张洁竟去世了,竟已85岁了,岁月真是流逝得快啊。

我读过她的大部分作品,甚至长篇大部头小说《沉重的翅膀》。上世纪那时,很喜欢读小说,喜欢张洁,喜欢王安忆。(看最近的文章,得知张洁也喜欢王安忆。)

我记得1983年或是1984年时,我和孙苏老师经常在中午饭后,去常熟的新公园里坐着,听听风声,看看树林。

然后,我们就开始谈论张洁的小说,孙苏老师最爱的是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那个时候,张洁有两个短篇小说有名,一篇叫《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另一篇就是《爱,是不能忘记的》。

后来,我们的课本中,选入了张洁的《挖荠菜》这篇散文。后来,又选入了一篇《我的四季》。

看到张洁去世的新闻,我便把《挖荠菜》又拿出来读了一遍。最新的感触是,这一篇的主题表达有点刻意了,不太自然。同样比较刻意的,要用新旧对比来表达立意的,是《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相对而言,《拣麦穗》这篇还真不错,今天读了,也还是喜欢。

而我从前最喜欢的,她的一篇短篇小说,是《未了录》。这篇,张洁自己也很喜欢。其实,她并不喜欢成名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她说《未了录》和《柯先生的白天和夜晚》,未得人重视(意思是其实挺不错)。

《未了录》发表于1980年。那么,我1980年就喜欢这个小说了。那时我19岁,始终没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这篇很丧的小说。那时,我也很疑惑意气风发的、风头正健的小说家,竟会写这样的小说。现在我明白,我年轻时有些忧郁,忧郁的人自然喜欢这样的小说了,所谓共鸣吧。

这是篇什么样的小说呢?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是一个孤独的不健康的老人,我在与我的老房子作告别。文字是这样的氛围(复制不了,我只好抄写打字):

“我的房间里总有一股地下室的霉湿味,以及一个不健康的人长久居住的怪味。可是,从前天晚上起,我却把窗子一直开着,我希望那沁着花香的春风,能把我多年来浸洇在这屋子每一个缝隙里的怪味,彻底置换干净。

这大概是我能为别人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早晚会有人搬进来,我希望新来的房客,不要因为这房间里的怪味而责怪我,不过即便他们责怪我,我也听不见了。
…………”

主人告别老房子,是要去住院了。这个时候,他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他用这样的话开始叙述:我的一生索然无味,顶顶平常。

然后,他回忆,自己是个研究史料的,也写书,书却卖不出去。平时与人相处不善言辞,因而没有朋友。总之,是一个衰人。然后,下面的语言真是好:

“除了这些,难道再想不起丁点有意思的事了?哪怕我是不是还欠着谁几块钱?或者忘了回访来探望过我的某个人?

安徒生的童话里有个关于睡帽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季夜晚,一个将要死去的孤老头子,透过自己一滴混浊的泪珠,看到了过往的一切。

在我色彩单调的一生里,也曾有过一滴泪珠,但它不是老年人的一滴泪珠。那是我年轻时代仅有的闪着珠贝一般的柔和色彩的泪珠。……”

显然,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下面一段也写得真是好啊——

“倾听她的笑声,感觉办公室多开了一扇窗的明亮,甚至她丢了一个纽扣,或她因为没有买到一双美丽的皮鞋的烦恼,全渗进了我将要读的史料,或是我将要写到的文字里。”

爱得这样深,可是无望的啊。女子结婚了,但新郎不是他。没有爱情,也没有亲情。那么,此刻,要离开老房子,还有什么要牵挂的?有的,还有一只猫,他给它起名为“太史公”。他不知道如何安排这个“太史公”。

短篇不长,结尾这几段,我再来抄一下。语言真的很有魅力啊。(前面几段都是打字的,到这里,发现可以复制,哈,省力了。)

“(我)心里默默祈祷,但愿新来的房客,是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让这间房子也像别的房子一样,窗上飘着白纱的窗帘,天花板上垂着水晶石样的吊灯,桌上罩着编织的台布,墙上挂着优美的风景画,瓶里养着浅黄色的玫瑰……

顶好住着一位姑娘,那就一定会有个小伙子,为她修好玻璃窗上的插销,使她可以方便地打开窗户,那便会有融融的月色流泻进来,有舒伯特的小夜曲飘进来,有夹着五月槐花香味的风吹进来……让这房间享受它应该享受,而我又未曾给予它的一切。

我还祷念,他们之中有谁能将“太史公”收养起来,也许它就会变得活泼一些。我想会的,会有人收养它,就像我一样。可是,不,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我竟这样不管不顾地去了,是不是有些对不起它?可这,由得了我吗?还有,还有什么呢?如果……不过,的确,今生今世,已经来不及了。

…………

这篇,作家自己很喜欢,也许是因为写出了人性吧。不像《挖荠菜》那样有忆苦思甜的刻意与迎合。作品写人性,就会得人共鸣,让很多人在小说中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世间,平庸是常态,许许多多不得志的人,随着命运的波浪起伏,并没有闪出什么光亮。

文字是有魅力的,文学也美好而有内涵。可惜,如今已少有人关注文学了。文字语言的魅力也少有人体会了。那种在寂静的夜晚,在亮着黄光的书桌前,醉心于一本书的时光,大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的文章:

汪曾祺的小说《七里茶坊》
我喜欢的小说
我喜爱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