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巴胺的快乐是一场泡沫

 写作的思文 2022-03-10

想像你正走在上班的路上,这条熟悉的街道你此前已经走过很多遍了。突然你注意到街边开了一家新面包店,你之前从没见过,想马上进去看看里面都卖什么。

这就是多巴胺在发挥作用,它产生的感觉不同于享受舌尖之味、肌肤之感或悦目之景。

你进去点了一杯深烘焙咖啡和一个法式牛角面包。你先尝了一小口咖啡,复杂的风味在你舌尖起舞,这是你喝过的最好喝的咖啡了。

接着你轻咬一口牛角面包,酥脆的质感伴随着黄油香。

现在你感觉怎么样?或许,由此开始新的一天会让你的生活更好一点儿。你立刻决定以后每天早上都来这儿吃早餐,品尝这个城市中最美味的咖啡和最酥香可口的牛角面包。

然而,有时候在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它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好了。多巴胺能a 的兴奋(即预期带来的兴奋)并不持久, 因为最终未来都会变成现在。

当未知事物令人激动的神秘感变成乏味的熟悉日常时,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失望乘虚而入。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发现,经过刺激后,你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变得快乐,之前的量和感受已经不能带给你美好的体验了。

咖啡和牛角面包都没有变,变的是你的预期。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爱情,直到两人随着交往的深入而越来越熟悉。当一切成为日常以后,就没有了奖赏预期误差,也不再会有给你带来兴奋感的多巴胺了。

内啡肽,是一种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的效果,等同天然的镇痛剂,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成就感,内心宁静。

内啡肽的价值就太多了:

它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顺利入梦,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还能让我们可以抵抗哀伤,提升创造力,充满正能量,提升社交能力等等,

内啡肽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它就像我们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达成目标之后的放松,此时的我们内心充实,平静,对自己认可,对未来充满信心。

想一下我们现在的手机上瘾吧,无论是朋友圈的信息还是短视频,我们需要不停的点开“下一条”。

这就是多巴胺主导的奖励机制在告诉你:

下一条会更刺激。这种感觉似乎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但是当我们点开了新消息,又在期待下一条消息,于是不停的刷新下一条内容……

每次刷完短视频,打完游戏,看完刺激的电影,放下手机,反而会觉得更焦虑,充满了无尽的空虚……

这两类激素也会有明显的区别,面对远方的未知,你需要的是情感,是情绪化,是冲动和冒险,所以多巴胺总是给你幻想,让你情绪上头。

而面对当下的选择,当下的感受,你需要是理性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处理事情,内啡肽给你安慰,效果完全不一样。

有人这样形容它,当你露宿街头,多巴胺想要一顶帐篷,当你获得一顶帐篷,多巴胺会让你想要一栋房子,你有了房子,多巴胺还会想要别墅。

不管现在的事物有多好,多巴胺做事会促使我们想要更多。

那么内啡肽怎么样才能产生呢?

科学家发现,多巴胺的产生靠刺激和奖赏,是外界驱动;而内啡肽的产生靠的是心血和汗水,是内在驱动。

那些需要坚持的事,往往都容易分泌内啡肽。

比如跑步、爬山、朗读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练功、冥想、静坐、瑜珈等行为,也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量。

如果,你也是一个多巴胺体验依赖者,并发现,自己开始沉溺其中,有了不良的势头,试着每周一天不使用手机、电脑,减少社交网络。

先安排自己去做相对有意义的事,然后再奖励自己去玩乐。戒掉多巴胺,让那些美好的平淡回到心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