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3-10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默写与文常

1.按要求填空。

1)为国以礼,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3)各抱地势,_________。(杜牧《_________》)

4)苏洵在《六国论》中描写先人开辟疆土时艰苦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红楼梦》第四十七回林黛玉提到的《王摩诘全集》中的王摩诘指的是诗人(     

A.王昌龄B.王安石C.王维D.王勃

(2)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以下依据不符合的一项是(     

A.贾政希望宝玉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

B.宝玉读禁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沾到科举程文就头痛不已。

C.宝玉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们如胶似漆,是个富贵闲人。

D.王夫人让宝玉过来抄《金刚咒》,他立刻拿腔作势地抄。

(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梦》里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于彼此都联络有亲,使得他们命运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红楼梦》作为故事中心展开的家族系统,是荣宁二府所代表的贾家。               

这样一来,贾家的身价自然不同寻常。

何况贾家的荣宁二公都是从龙入关的有功之臣,其家世基业,已历百载,族望地位远非史、王、薛三家可比。

这缘于贾政和王夫人的大女儿贾元春,被当今皇帝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为贤德妃。

贾家比之另外的三家,其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朝廷有直接的联系。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意象原型及其释义

①叙事作品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矿藏。中国叙事作品具有如此特征,是由于它存在着许多形成意象的条件。首先,汉语是一种时态非原生性的、也没有名词数量和主宾词格变化的语言,这使它能够相当灵活地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沟通各科文化要素;其次,中国宇宙观有天人合一,甚至各种层次的“宇宙”互相渗透呼应的特点,这就使得在时空中相当灵便自如的语言,可以携带上许多文化密码;其三,中国诗歌长于意象抒情,所创造的闪光的意象,随时从这种处于文学正宗地位的文体向其他文体渗透;其四,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绵延不绝,这就可能给一些重复使用的表象一层一层地积累上新的意义,使表象转化为意象,并且层积成丰富的意义层面。以上这些原因的交互作用,就使中国文字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往往汇聚着历史和神话,自然和人的多种信息,触动人们在广阔时空间的联想。这种“象内含意”/“意为象心”,二者有若灵魂和躯壳,结合而成的生命体就是叙事意象。

②意象一词,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先秦萌芽,汉代成词,六朝用于文学,唐宋沿用,明清而火行。最初把“意”与“象”组合成词者,是汉代王充《论衡·乱龙篇》:“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为侯,示射无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记载的是远古时代的射箭礼仪,画布为“侯”就是在布上画动物形象当作箭靶。熊麋虎豹鹿豕,正面画其头于正中箭靶之处。郑玄解释说:“射熊虎豹,不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养也。”射箭的行为表象里,隐含着政治文化密码。

③把意象一词第一次用于文学理论者,是文论巨著《文心雕龙》:“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使玄解之宰,寻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在这部书里认为,运转文思首先应该使创造性的心灵处在排除杂念而空灵透明的、也就是所谓“虚静”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中把学识、才情、阅历与文字表达能力相汇合。这个汇合点就是意象。

④也许正是由于存在与民族思维方式的潜在联系,意象一词虽然没有经过文论家郑重其事的界定和论证,却在唐宋以后依然不绝如缕地被使用着,而且逐渐通用化。唐代司空图《诗品》论“缜密”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其间讲了意象操作的一种形态,这就是在意象细致绵密的运作中,真迹已经描写出来了,却没有露出描写的痕迹,一切显得自自然然,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妥帖程度。

⑤明代以后,意象成了比较常用的术语,作为诗学品格的标准。如果一首诗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这首诗的品味就高。李东阳论诗,也手持意象尺码,以此衡量一首诗的品位。他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只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麓堂诗话》)这是一连串表象的无语法的对接,而以各种表象的相互反照、相互撞击和相互阐发,在表象的接缝之间及其形成整体之际,酝酿着独特的时空观和旅途情调。

⑥在清代诗人叶燮看来,经过意象组合起来的情、事、理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经过深刻地诗化了的理、事、情,其中已经融合了诗人的独特体悟、联想、变异和点化。即,意象不等于而大于“意+象”。

⑦由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对意象的含义进行概述:第一,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第二,意象在聚合过程中融合了诗人的神思和才学意趣,为让人反复寻味的生命体。第三,意象综合多端,形成多构,它的生成、操作和精致的组构,对作品的品位、艺术完整性及意境产生较大影响。

(选自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有删节)

3.第段加点词矿藏在文中指的是                            

4.第段指出中国叙事作品具有丰富意象的条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的格、数、时态等特点使得汉语能超越时空限制,能沟通多种文化。

B.汉民族各种宇宙观相互渗透,使得超越时空的汉语能携带许多文化密码。

C.中国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抒情,因此创制了丰富的意象并向其他文体渗透。

D.中国文字的词语汇聚着历史、神话、自然和人的多种信息,触动人的联想。

5.根据第段画线句作出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王五的诗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所以他这首诗的品味就高。

王五的诗没有运用别具蕴味的意象,所以他这首诗的品味不高。

王五这首诗的品味很高,说明他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

王五这首诗的品味不高,说明他没有运用别具蕴味的意象。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7.根据第段观点及《红楼梦》中相关情节,分析下列诗句中落花意象的含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放风筝的人

1)这是城市中心一块难得的空旷之地,位置高,又无明显的道路通往,从而被多数人忽略。秋草连绵,即使放风筝的人也没能踩出明显的脚印。现在他来了,坐在一片秋草的毯子上,看人放风筝。干草在他身下散发出好闻的味道,惹他一次次地深呼吸。

2)放风筝的人有三个,看客只有他一人。他轮番看过去,最后专注于一个准老头。那准老头没准正因为他的观看,而有了庄重感或表演欲吧。这当然是他的猜测,但谁说没有道理?你瞧那准老头,脊背笔挺,下巴抬起一个角度,恰恰是四十五度面向青空的姿势。天空深不可测,放风筝的人目光深不可测,缓缓地操纵着手中的线盘,发出“刺啦刺啦”的放线声。

3)他一次次想起深不可测这词。放风筝这事,在以前,他想象那是和孩子的欢叫声联系在一起的,是和磕磕绊绊、又有着说不出的明亮感联系在一起的,是和春天、杏花、周末以及郊游联系在一起的。即便如此,他也回忆不起放风筝的经历,想不起曾陪孩子或别的什么人放过风筝。

4)哪怕再做联想,他仍然没对风筝生出好感,倒是对放风筝者的困惑又添了一分。再看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个放风筝的人,投入、忘我,似乎不是在放风筝,而是驾驶着一艘大船在天海中飞驰,连他这个旁观者也被忽略了。

5)也正是这点,勾起了他一窥究竟的欲望。

6)放风筝的人手中的线圈好像永远都放不到头,这很魔幻。风筝的影子遥远,却总也脱离不了牵引,飘飘摇摇,直上云霄。

7)有一阵子,他确信放风筝者是注意并在意他这个旁观者的。这么大一片空阔地,就这几个人。他一直坐在那里,做忠实的看客。他又不是石头,岂能无视?

8)其实,放风筝者在旁观者刚来时就注意到了。这块因为高耸空寂,暂时保持僻静的地方,是他最先发现的。当他发现这块空地,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来这里放风筝,他要在这空地上放风筝。

9)在他放了一个月风筝后,又一个人来了,也是个老头。第二天,这个老头又来了。他在心里生出一点遗憾,但细究又像是隐秘的安慰。直到第三个人来——还是老头,他反倒在心里笑了。谁来早,谁走早。天晴了,天阴了。他们从不打招呼,默默地,各放各的风筝。直到今天下午,第四个老头出现,坐在一边,默默地看他们放风筝。

10)在他暗自称放风筝者为准老头好几个小时之后,准老头的风筝线还是那么连绵不断,那个黑色鹰形的风筝也还在他的视线内。他希望一阵风猛地吹来,叫这个人的风筝跌下来,摔在他跟前,摔得稀巴烂。那样,他们或许能自然地交谈起来,而不必要找个什么借口去和他攀谈。

11)但是,衬着黑鹰的天空蓝得深不可测,和这个准老头一般叵测。

12)他又一次在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13)他回忆起上周的这个时候,他一个人开车去了田野。久不开车,他一时找不回那种人车一体的妥帖感觉。这是很久以来他第一次独自驾车,虽然身在路上,却没有具体目标。这样的状态给他的感觉不是自由,倒像是不知被什么困住的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反倒是什么也没做就累坏了。最后他索性把车停在一条荒凉的小路边,顺着小路往前走。

14)于是,他来到了这片空地上。

15)有一瞬间,他幻想自己是在一个阔大的广场上。他正做报告,千人倾听。他慷慨激昂,话题关于自由。他觉得自己讲得过瘾,听众也该是听得过瘾的吧。你听这掌声——礼节性的、象征性的、不得不鼓的掌声他听得太多了,他感觉这一次的掌声,每一下都是情绪带动手掌,是用力在拍,用心在鼓掌,他能听出他们的情绪。

16)他深深迷醉,等清醒过来,身子依然在这个高台上,哪里有人头攒动的广场。准老头不知何时已经收了线,卷好风筝,正用一个奇怪的表情附身向他,像看一个小孩、看一个晚辈那样打量他。嘴里所说的,却分明是一个准老头对另一个准老头说的话。

17)“退休了吗?”

18)“喜欢放风筝?”

19)“不喜欢也不要紧。”

20)“风筝一脱手,你就爱上放风筝了。”

21)“甭急,甭辩论,交换个电话号码,下次来时约上你,风筝我给你弄好。”

22)他站起来,活动已经半麻木的双腿,手不觉和准老头的手握在了一起。

8.第(2)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9.结合故事情节,分析(看客)的心理变化。

10.本文多次描绘空地,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

11.第(15)段写了(看客)幻想自己在做报告,请展开想象,为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发言稿。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早行(宋)

晁端友

马上鸡初唱,天涯星未稀。

惊风时坠笠,零露暗沾衣。

山下疏钟发,林梢独鸟飞。

远峰烟霭淡,迤逦见朝晖。

12.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A.游览类B.状景类C.送别类D.旅况类

13.对这首诗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       

A.细腻自然B.沉郁顿挫C.含蓄雅致D.刚劲凝练

14.此诗将时间移换融入景物变化之中,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慕容垂传

(北魏)崔 鸿

①慕容垂字道明,皝第五子,小字阿六敦。母兰淑仪。垂少有器度,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皝甚宠之,常曰:“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

②建熙十年以车骑大将军败桓温于枋头,威名大震,太傅上庸王评深忌之,垂遂出奔秦。秦王苻坚闻垂至,大悦,郊迎,执手,礼之甚重。王猛恶垂雄略,劝坚杀之,坚不从。以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历京兆尹。

③苻坚败于淮南,垂军独全,坚以千余骑奔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国家倾丧,皇纲废弛,当隆中兴之业,建少康之功。宜恭承皇天之意,因而取之。”垂曰:“彼悉心投命,若何害之。”乃以兵属坚。垂至渑池,言于坚曰:“王师不利,北境之民,或因此轻重,请奉诏辑宁朔裔。”坚许之。权翼谏曰:“垂爪牙名将,今之韩信、白起。且世豪东夏,志不为人下,顷以避祸归诚,非慕德而至也。恐冠军之号,不饱其志,列地百里,未满其心。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坚曰:“卿言是也,但朕已许之。匹夫犹重信,况万乘之主乎。”翼曰:“陛下重小信而轻忽社稷,臣见往不见其还,关东之变,垂其首乎。”后果如其言。

④元年正月,朝群僚于清阳宫,改秦建元为燕元年,立太子宝为燕太子。十三年,垂定都中山。建兴元年正月,群僚劝垂正尊号。辛卯,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建兴立子宝为皇太子。夏四月,薨于上谷之俎阳,年七十二,谥武成皇帝,庙号世祖。

(选自《十六国春秋别传·卷十一》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乃以兵属坚(             )     2)礼之甚重(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请奉诏辑宁朔裔(     )

A.聚集          B.收敛            C.核查          D.编辑

2)垂其首乎(     )

A.一定          B.还是            C.大概          D.难道

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18.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建兴立子宝为皇太子

19.简述慕容垂逐步获得建立后燕实力的原因。

20.第段权翼对苻坚的评价是重小信而轻忽社稷,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①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②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1]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③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④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注】[1]黾勉:勉强。[2]矩矱:比喻规矩法度。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因B.且C.然D.则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张居正为儿子科考失利指出的原因?(     

A.骄傲自满,好高骛远B.学艺不精,匆忙应考

C.贪多务得,用力不专D.脱离实际,不知变通

23.第段写张居正自己的求学经历,请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24.你是否认同张居正对儿子慕古的批评?请简要说明理由。

七、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过多注重经验的借鉴是否不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其言不让     良辰美景奈何天     钩心斗角     阿房宫赋     暴霜露     斩荆棘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辰、钩、荆棘。

2(1)C

(2)D

(3)B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王维唐朝人,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王摩诘全集》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D项相关内容涉及的人物是贾环。

相关情节是: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进来,贾环只好偷偷地生闷气。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能力。

上文语境但《红楼梦》作为故事中心展开的家族系统,是荣宁二府所代表的贾家总说贾家身价的不同寻常,下文从两个角度具体说明不同之处,第一点即贾家比之另外的三家,其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朝廷有直接的联系,进而揭示贾家身价更高的原因一,这缘于贾政和王夫人的大女儿贾元春,被当今皇帝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为贤德妃,然后从与朝廷关系方面对身价高的情况做一总结,这样一来,贾家的身价自然不同寻常,最后再进一层说明第二方面的原因,荣宁二公的功劳、家世基业等也提升了身价,也就是何况贾家的荣宁二公都是从龙入关的有功之臣,其家世基业,已历百载,族望地位远非史、王、薛三家可比

故选B

3.叙事作品中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意象

4D

5D

6.开头分析中国叙事作品具有丰富意象的条件;接着先总写意象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的变迁情况,再依次阐释意象一词的来源、第一次用于文论、唐宋通用化、明代作为诗学品格标准、清代含义的深刻化;最后总结意象的三重含义,收束全文。

7落花作为客观物体,随风飘荡、凋零,保持本性的高洁;作为意象融合了林黛玉的神思,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悲惨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悲叹,也有对自己保持本性的反抗精神,成为让人反复寻味的生命体。落花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首先理解词语的字典意。矿藏,埋藏在地下的各种自然矿物资源。

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意。结合叙事作品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矿藏可知,犹如意思是好像,这里是把叙事作品中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意象比作矿藏。由此可知矿藏的含义。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中国文字的词语汇聚着……”错误,第一段说的是以上这些原因的交互作用,就使中国文字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往往汇聚着历史和神话,自然和人的多种信息,触动人们在广阔时空间的联想,选项忽略了某些具有形象可感性的词语”“往往等限制性信息,以偏概全。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如果一首诗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这首诗的品味就高强调别具韵味的意象诗歌品味高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没有运用……所以……品味不高错误,过于绝对,诗歌品味高的条件并非仅有别具韵味的意象

王五这首诗的品味很高,说明他运用了别具蕴味的意象错误,品味高的条件并非仅有别具韵味的意象

8.先用第二人称,语言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再变化到第三人称的放风筝的人,客观真实,表现(看客)观看准老头放风筝时的好奇。天空深不可测,放风筝的人目光深不可测,就近取物形容,巧妙表现对放风筝之事的困惑;抬起”“操纵用动词形象展现放风筝的准老头的优雅、娴熟;恰恰”“缓缓”“刺啦刺啦运用叠词、拟声词,增加音韵美,细腻地表达了放风筝的视听感受。全句形象生动,细腻真实,很有表现力。

9刚退休后的迷茫:第一次驾车外出,没有具体目标,不知道要做什么;现在也是无聊地观看别人放风筝。观看准老头痴情于放风筝时的困惑(好奇):他对以前没有放过风筝没有遗憾,也认为风筝就是风筝,没有什么好感,怎么准老头却如此投入、忘我,他对此深感困惑,这勾起了他一窥究竟的欲望。产生交流的期待:他希望一阵风让风筝跌下来,这样他和准老头或许能自然地交谈起来。与准老头握手时的高兴:他虽然旁观了几个小时,但最后主动伸手与准老头握手交流。

10.开头描绘空地空旷、隐蔽、空气清新,引出下文准老头放风筝与看放风筝;推动情节发展,(7)(8)段描绘地空人少,产生与准老头交流的期待;(15)段中空地成为引发幻想的载体,空地象征着自由,表达出退休老人对摆脱世俗束缚、渴望精神自由的追求,升华了文章主题。

11.示例:朋友们,人生短暂又无常希望你不被世俗所绑架,尽可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很多人觉得已经做不了什么了。真的吗?我们真的要局限于年龄吗?其实我们可以做的还很多,希望你们用好你们的天赋能力,就做你们自己,完全不必理会别人的误解,正因为你们的不同才有意义。是啊,不被别人(包括自己的执念)绑架的人生才是自由的,才是自己真正的活路!让我们勇于突破世俗之见、不为生活所束缚!

12C通读诗文可知,本诗主要叙述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没有送别的内容。故该项错误。

13A

14.通过前两联的鸡初唱、星未稀、风坠笠、露沾衣等景象和自身感受,表现了天未亮时的景象;第二联写寺钟响、独鸟飞,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天色渐明;第四联写远山依稀可见,慢慢透出晨曦,则已经是早晨了。诗人通过景物细微的变化,表明时间潜移,将早行写的真切可感,诗句之间借助时间贯穿,构成自然有序的组合,传递出诗人渐行渐远舒朗的心情。

15     归属、隶属     礼遇、礼待

16     A     C

17.况且慕容垂就像一只鹰,饿的时候就归附他人,一旦饱了就高高飞起,遇到大风(时局的变化),必定有冲上凌霄(称王称霸)的志向。

18.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建兴/立子宝为皇太子。

19.慕容垂打败桓温名声大震,投奔苻坚,苻坚封他为冠军将军。苻坚兵败,慕容垂将所属的军队归附苻坚,并获得召集宁朔裔军队的召命。苻坚没有因为权翼的谏阻收回慕容垂的兵权。

20.赞同。苻坚明知慕容垂有王霸之志,但因自己在危难时许诺过让他召集宁朔裔军队,就放任其发展,最终让慕容垂变得强大起来。这是重小信而轻忽了国家大计。

不赞同。苻坚信任慕容垂,在他过来投奔时重用他;同样,在苻坚兵败时,慕容垂也没有趁机叛变而将所属的军队归附苻坚,并将自己的兵给他。慕容垂最终独立壮大取代苻坚,这与重小信而轻忽社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乃以兵属坚,意思是于是把自己的军队归属苻坚。属:归属、隶属。

2礼之甚重,意思是礼待他非常隆重。礼:礼遇、礼待。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请奉诏辑宁朔裔,意思是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召集您在宁朔的旧部。辑:聚集。

故选A

2垂其首乎,意思是大概就从慕容垂开始吧。其:大概。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有:且,况且;附,归附;高扬,高高飞起;风尘之会,时局的变化;凌霄,称王称霸。

参考译文:

①慕容垂字道明,是慕容皝第五个儿子,小名叫阿六敦。他的母亲是兰淑仪。慕容垂年少就很有器度,身高七尺七寸,手垂下来能超过膝盖。慕容皝非常宠爱他,常说:“这个孩子志向阔达爱好奇险,最终可能破坏人的家业,也或许能成就人的家业。

②建熙十年,慕容垂以车骑大将军的身份带兵在枋头打败桓温,威名大震。当时的太傅上庸王评非常忌惮他,慕容垂于是出奔前秦。秦王苻坚听说慕容垂来了,非常高兴,到郊外迎候他,拉着他的手,礼待他非常隆重。王猛厌恶慕容垂的雄略,劝苻坚杀了他,苻坚不同意。让慕容垂担任冠军将军,封宾都侯,担任过京兆尹。

③苻坚在淮南兵败时,只有慕容垂的军队保全了,所以苻坚带着剩下的千余骑兵马投奔他。慕容垂的世子慕容宝对慕容垂说:“前秦的国家倾丧,皇纲废弛,我们应该趁机弘扬中兴的霸业,建立少康复国那样的功业。我们应该恭敬地秉承上天的意思,趁此机会取而代之。”慕容垂说:“人家全心全意来投奔我,怎么能趁此加害他。”于是把自己的军队归属苻坚。慕容垂到达渑池,对苻坚说:“王师战争不利,北境的民众有的可能因此对朝廷不尊重,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召集您在宁朔的旧部。”苻坚同意了他的请求。权翼劝谏苻坚说:“慕容垂是爪牙名将,当今的韩信、白起,况且他世代在东夏称霸,其志向不在人下,现在他来您这里是暂时为了避祸归诚,并不是真心钦慕您的统治而来。恐怕冠军将军的封号,不能满足他的志向,分封的百里封地,也不能让他满足。而且慕容垂就像老鹰一样,饿了就依附别人,饱了便高高飞起,一旦遇到大的天气变化,必定有冲向凌霄的志向。”苻坚说:“你说得对,但我已经答应他了。匹夫尚且重诚信,况我是万乘之主呢。”权翼说:“陛下看重小的诚信却忽视社稷的安危,我看到他走但看不到他回来,关东的变故,恐怕就从慕容垂开始吧。”后来果然如他所料。

④元年正月,慕容垂在清阳宫朝见群僚,改前秦的建元年号为燕元元年,立太子慕容宝为燕太子。燕元十三年,慕容垂定都中山。建兴元年正月,群僚劝慕容垂称帝。辛卯,慕容垂僭越在南郊即位,大赦天下,把年号改为建兴,立儿子慕容宝为皇太子。夏四月,慕容垂在上谷俎阳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

21C

22D

23.承接上文,针对儿子学业上的问题,以自己科考中第后不务本业、效仿古人导致学业荒废的教训,以及科考失利后查找原因、勤学苦思而学有所成的经验来教育儿子,现身说法,具有说服力。

24.示例:认同。张居正的批评是基于对儿子失利原因的分析,指出其学识根基不足而盲目慕古,反而适得其反。同时,他的批评也基于自己类似的失败经验,父子两代的教训具有共通性。

(不认同。解释慕古的正向作用,指出个人经验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说明批评不可绝对化,等。)

【解析】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和前文艺本不佳,于人何尤为转折关系。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对别人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 “,然而,可是;故用在句首表转折的虚词以为最佳。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即骄傲自满; 艺本不佳即学艺不精,匆忙应考;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即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文中未涉及脱离实际,不知变通

故选D

参考译文:

你小时候聪慧异于常人,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路径,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与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开心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这个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后,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傲自满。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听取他们的意见,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对别人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第二次科考失败的羞耻,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因为你不聪敏吗?本来就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这必定是你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像这样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当年我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妄称自己就像是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样的人,于是放弃自己的学业,仿效古人。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只不过足以被人耻笑而自取其辱罢了。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再反思以前的教训,从早到晚勤学苦思,发奋努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竟然不谦虚寻求我获得成就的原因,却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加管束,我因此也不会过多要求你啊!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自己的做法违背常理,却归咎到命运,很糊涂呀!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