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子恺:你什么情绪,就什么命

 江山携手 2022-03-10
翻丰子恺的书,读上几页,眼中变得宁静且美好,看丰子恺的画,看过几幅,心中尽是温柔和童真。

那文,那画,为人父母后,感触更深刻,我越发对他感兴趣,通过翻阅书信和传记,想更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暖男。
于是,穿越时空爱上丰子恺。
众所周知,丰子恺是绝世大通才,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郁达夫评他,“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巴金赞他,“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丰子恺这只1898年的天蝎,是我们的星座之光。
16岁,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23岁,卖掉祖产到东京学画。他早期漫画多暴露旧社会黑暗,后期常作古诗新画,幽默与哲思并存。
在我眼中,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他还是生活美学家、育儿专家、爱猫狂人、金句王子以及情绪高手。
今天想和大家着重谈谈丰子恺的情绪观。



01


当岁月相对静好时,应该怎么办?丰子恺:积累情绪势能

无灾无难的岁月里,丰子恺的生活美学家人格就上线了。
丰子恺喜欢把房间看做一幅画,布置房间相当于绘画当中的置陈。
大到整体布局,小到器具摆放,都可以精心谋划,悠闲想象,然后动手搬弄,他的书房虽简陋贫乏,但他擅长自取其乐,一个月内,要把家具搬来弄去数回。
小小的改动,加上布置后的妥帖,给他带来愉悦和适宜。大到房间,小到摆件,他都乐于发挥审美力和执行力。他会把自鸣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将钟面涂成天蓝色,在上面画上几根杨柳枝,再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两只燕子,粘在针尖上。
这样,一个丰氏钟表就诞生了。
他观察到,三点二十分、八点三十分这两个时间段,画面的构图因平衡而显得最和谐。

丰子恺在闲暇时自娱自乐,自得其乐,在寻常生活里挖掘美、创造美、品味美,为自己积攒了情绪势能。
而且也会有意识地避开生活中的情绪洼地。
比如某次,女儿丰一吟给外甥、外甥女教唱《送别》,丰子恺听到就制止。
他说,“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给他们另外写一个?”
思索片刻,丰子恺给《送别》填上新词:“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一首伤感歌曲瞬间变成欢快歌谣。
寻常日子,创造惊喜,避免伤感,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把情绪势能维持在高位。



02


当坏情绪缠身时,应该怎么做?丰子恺:以“速朽之作”发泄

解放前,丰子恺画了一幅作品,叫《最后的吻》,人和狗的对比,控诉旧社会之苦。

而后又画了《人如狗,狗如人》、《鱼游沸水中》等讽刺漫画。
亲友劝他:“这样的画还是少画为妙,免惹是非。”丰子恺苦笑说:“满腹的苦闷与不平,不画出来憋得住吗?也顾不得什么了。”
他把这些画集成《人间相》和《都市相》。
丰子恺对人世间的伤心景象也不愿多画。
他曾说:“对社会上残酷、悲惨、丑恶、黑暗的一面,我的笔不忍描写……”
但满腹的苦闷满溢而出,他为这些画专门刻了个章,叫做“速朽之作”,希望这些画速朽,这些景象快点消灭。
丰子恺常引用苏东坡“恶岁诗人无好语”来自嘲:“我现在正是恶岁画家。”
当外物让人产生负面情绪时,不要把自己当负面情绪的容器,懂得合理发泄,不要憋在心里,让坏情绪也能速朽。


03


当被人误会时,应该怎么做?丰子恺:一笑置之甚至心怀感恩

一次,好友黄涵秋先生探望丰子恺,谈起有个官商在宴会上当众评论:“丰子恺专门画那些下等人,什么车夫、苦工、佣人、乡下人,甚至叫花子也上了画,乌七八糟的,简直是亵渎艺术。看来此人很俗气,根本不懂得'风雅’二字。”
丰子恺听了一笑置之,依然作画如故。
抗日战争中,在敌占区的报纸上,对丰子恺的批评越来越多:“一天就会画那点生活琐事,不是猫啊狗啊的,要不然就是对社会阴暗面的批评。”

还有人对他的画的人物冷嘲热讽:“这画的都是什么啊,人连个五官都没有,现在的画流行不要脸吗?”
对丰子恺冷嘲热讽的人可能不知,丰子恺涨粉很厉害,而且多年以后,丰子恺的画传到印度,泰戈尔都赞不绝口:
“用寥寥数笔,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干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不懂的人,解释了也不懂,争辩了也置气;懂的人,无需解释依然懂你。
解放前,他曾应邀参加画展,结果作品被盗,主办方感到难堪。
丰子恺得知此事,欣然提笔给《杭州日报》写了一则启示:
“近来吾参加了两次画展,不断有观者发宠爱之心,将吾画各偷走一幅。偷画与偷书偷花同,非寻常扒手或贪污等可比,既然有人不惜辛苦,不怕冒险,那定是知己!今此特借报纸一角,公开召请窃画人来舍下和谈,并愿为补题上款。”
面对不理解、不欣赏,甚至恶言、诋毁,一笑了之,不挂于心,以德报怨,博爱包容。


04


当世事不尽如人意,应该怎么做?丰子恺:保持一个诗意的世界

丰子恺提出的“绝缘说”,真是大智慧。
所谓绝缘,就是对事物时,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孤零地观看。
在他看来,“艺术生活”和“现实生活”是相对的概念。
关于现实世界,他认为这是一个“充满了顺从、屈服、消沉、悲哀,和诈伪、险恶、卑怯的状态”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如欲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放,则惟有动用“绝缘”的方法。过一种“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
“暂时脱离尘世”正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与途径。
人们以艺术的眼光,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从而消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包括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人”的异化。
丰子恺生活的那77年,战争不断、动荡难安,还经历了文革,人的异化触目惊心,
岁月残酷,就让精神静好。

他是如何以艺术眼光看待生活的呢?
抗战前,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正好被一个农民看到。
农民笑了:“牵羊时,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
自此之后,丰子恺格外重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经常记下观察所得,向人请教;他随身带自制的速写本,平时把捕捉到的画面速写下来,一生都对速写本视若珍宝。
丰子恺诠释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
如他所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05


当遭到命运刁难时,应该怎么做?丰子恺:派给我的都是轻松的

人们看丰子恺的画,有种被骗的感觉。
郑振铎说“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俞平伯说“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
可是,1898年出生的那拨人,能赶上什么仙境和温情?
丰子恺一生中遭受了两次大劫难。
第一次日寇侵略,1937年他离乡背井,过着流浪生活。
第二次就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他的文章和画作,被定性为攻击无产阶级的大毒草,他名列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被抄家,被隔离,关入“牛棚”,挂牌游斗。
豁达乐观的丰子恺自寻慰乐的方式,熟练得让人心疼。
把牛棚看作参禅之地,把批斗看成演戏,晚上被拉过黄浦江游斗,他说是浦江夜游,胡须被造反派剪掉,他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是这胡须,是他母亲去世后,为了纪念母亲,他蓄了三十年的胡须,旁观者都气到不行,他却说:“这使我年轻了。”
有人逼他跪在院子里,把滚热的浆糊浇在他的背上,把一个大字报贴了上去,顺便甩上几个皮鞭。
不同于选择投湖自尽的老舍,服毒而亡的傅雷,丰子恺在难熬的日子,活下去,画下去。
丰子恺被下放到上海郊县劳动,寒冬里女儿去看望父亲,远远地看见父亲驼着背,胸前挂着个破棉花袋子在拾棉花。女儿难过得哭了,父亲反而安慰:“他们看我年纪大了,派我做的都是轻松的工作。”
女儿到他睡的地方去,一个破茅草屋,泥地上铺着稻草,一天只能用半盆水,晚上还经常会被喊出来拉练。
年逾古稀的丰子恺行动缓慢,老被推搡叫骂,于是他不脱鞋子睡觉,这样行动就快了。

经历了家仇国难,目睹了生灵涂炭,丰子恺后来的画,却更静谧美好,画中处处是人间真善美和孩童的天真。
一个人,什么情绪,就什么命。
岁月静好,我比谁都静好,岁月残酷,我好好安顿自己。
人间苦难,心一小事就大了,心一大事就变小了。在心小事大和心大事小中,果断践行后者。
说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和“不宠无惊过一生”的丰子恺,外有好本事,内有好情绪,哪怕多磨难,依然活出高质量的一生。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