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晓萌:算法主义及其伦理批判丨博士论文推荐

 heshingshih 2022-03-10

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算法越来越成为技术的代名词,这种变化带来的不再只是技术上的变革,而且也逐渐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力量,尽管这种力量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安全、隐私、歧视与被操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一种正在兴起的算法主义(Algorithmism)有关。尤其是算法越来越强势,算法主义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潮观念或意识形态。如果说算法作为一种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必然,那么算法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却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文刻画了算法主义及其基本主张,分析算法主义对人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价值冲击,并尝试对算法主义进行伦理批判。算法主义的兴起可以从算法的发展脉络中寻找答案。算法的发展历史可简单分为数学、计算科学和智能技术三个阶段。算法最初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后来成为一种科学范式而衍生出计算科学。步入智能时代,算法由信息技术的核心而发展成为一种技术范式。


一直以来,算法被概括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指令、步骤或策略机制。但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借助“技术操作”、“技术社会”等思想,算法越来越广泛地成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成为社会技术系统、成为象征权力的技术力量,从而催生了算法主义。算法主义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万物皆算法。万物都必须算法化、算法建构万物,人和技术最终以算法的方式存在。
第二,算法是人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主张用算法的方式“看”世界,用算法的方式思考,用算法的方式创造知识。
第三,算法是作为技术的力量和效率的集大成者。主张包括人在内的所有事物都要进行算法化技术改造,无法算法化的事物没有价值,算法成为价值的衡量标准。


然而,算法主义因为其过于强调算法功效而产生了很多伦理问题,比如:算法黑箱、安全风险、操控与自主性、隐私侵犯、算法歧视等。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地表现在人类生活中。在社会层面,算法主义带来了黑箱社会、监控社会,而且它将算法安全风险扩大为社会的安全风险、将算法歧视扩大为社会的不平等。

在个人层面,算法主义驱逐了个人的隐私和自由,并且将算法歧视固化到社会运行机制之中,最后造成算法信任悖论。很显然,算法主义以唯科学主义为化身,主张算法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导致价值标的从人转移到了算法,在价值观上形成了黑箱伦理、力量伦理、效率伦理和工具伦理等。


为此,我们需要基于人的价值立场对算法主义的价值立场进行批判:黑箱伦理是将一切隐藏在黑箱之中,这不仅造成了与人们生存的客观真实世界的冲突,也使得人们无法真实理解这个世界。力量伦理追求和崇尚算法的最大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并不是那么可靠和确定,而且无限追求算法力量还会引发能源危机,因此这种对力量的无限追求是不可持续的。

效率伦理是将算法作为效率的标准,但这种单一的效率标准造成世界和人的单向度,扩大了人们的认知局限和鸿沟、破坏了信息生态和经济生态,降低了社会整体效率。工具伦理是遵从算法权威,无视人的自主性而将人视为工具,这导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获得价值共识,也将导致人屈服于算法的工具理性,矮化成为算法的奴隶,甚至导致最终被算法终结。


面对算法主义带来的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阻挡这些侵蚀?首先,人类社会应当建构以人为本的算法伦理,打破算法黑箱,负责任地发展算法,建构人与算法的自由关系。其次,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落实到算法治理之中,建立全球化、多元化的算法治理框架。

在算法治理中,将法律的“硬法”优势和伦理的“软法”优势相结合,将价值植入到算法设计之中,同时提升公众的算法能力和算法素养。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可以在发展算法作为一种技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抵制算法主义带来的伦理问题。

图片
图片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V

绪论/1
第一节选题意义/1
第二节研究综述/2
第三节研究思路、目标及方法/10

第一章 算法主义的兴起/13
第一节 算法的历史溯源/13
一、数学中的算法/13
二、计算科学中的算法/17
三、智能技术中的算法/20

第二节 算法的概念界定及哲学意蕴/23
一、作为解决问题的技术/23
二、一种社会技术系统/27
三、象征权力的技术力量/29

第三节 算法主义初露锋芒/32
一、自然、人类活动和社会的算法化/32
二、算法建构万物/34
三、算法思维、算法文化和算法权力/36
四、计算主义、数据主义和算法主义/40

第二章 算法主义的“强纲领”/43
第一节 万物皆算法/43
一、世界算法化与算法世界化/43
二、人和技术以算法的方式存在/48

第二节 以算法为基础的认知/51
一、表征与计算/51
二、算法与世界/53
三、算法改变人类的思考和知识创造/56

第三节 算法缔造世界/59
一、解释与预测/60
二、效率与力量/63
三、算法决定论/66

第三章 算法主义的伦理问题/69
第一节 算法主义的设计伦理问题/69
一、算法黑箱与问责困境/71
二、安全风险/72
三、操控与自主性/74
四、隐私侵犯/76
五、算法歧视/78

第二节 算法主义的社会伦理问题/79
一、从算法黑箱到黑箱社会/79
二、算法社会的安全风险/82
三、量化社会与监控社会/84
四、算法主义下的社会公平问题/87

第三节 算法主义与人的价值冲突/88
一、算法主义对隐私的驱逐/88
二、算法主义对个人自主性的侵蚀/91
三、算法主义对偏见和歧视的固化/95
四、算法信任悖论/97

第四章 算法主义的伦理批判/100
第一节 算法主义的价值颠覆/100
一、唯科学主义/100
二、算法至上/102
三、算法主义伦理观/103

第二节 算法主义黑箱伦理的批判/105
一、黑箱之中的权力隐藏/105
二、与客观世界冲突的算法世界/108
三、可理解之迷/112

第三节 算法主义力量伦理的批判/113
一、算法的鲁棒性质疑/114
二、算法力量的确定性反思/116
三、算法主义下的能源危机/118

第四节 算法主义效率伦理的批判/121
一、单向度的算法世界和人/121
二、算法认知的局限和鸿沟/125
三、对信息生态与经济生态的破坏/128

第五节 算法主义工具伦理的批判/130
一、单向度的人与价值分化/130
二、算法崇拜与对人的矮化/133
三、算法主义的工具理性反思/136
四、人的异化与终结/139

第五章 走向人本主义的算法伦理/143
第一节 建构人本主义的算法伦理/143
一、从透明和开源走向可理解/145
二、从效率和力量走向负责任/147
三、建构人与算法的自由关系/148

第二节 基于人本主义的算法治理/150
一、建构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算法治理框架/152
二、伦理与法律并举的算法治理之路/154
三、推行和强化算法的伦理设计/156
四、提升公众的算法创新参与度和算法素养/158

结语:算法时代的人文力量/162
参考文献/164
附录/179
致谢/180

胡晓萌,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现供职于腾讯研究院。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