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金色年华554 2022-03-11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篇为169篇。


1.善后之策

仁宗皇帝赵祯,接到定川寨大败的消息,相信跟我们一样百感交集。

回顾三场大战,刘平虽然无谋以至于兵败三川口,但将士们勇猛战斗,无愧于战士这一称号任福在好水川失于冒进,但失败主要在于寡不敌众葛怀敏定川寨这一战就败得稀里糊涂了,除了将校们被杀,其他人都不知道是不战而走还是不战而降。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这哪是打战?打战还会有胜有负,哪有一战不如一战的?

但就是再难,他也得勉为其难。他打起精神来安排善后,先把王尧臣、狄青调往泾原路;然后采纳范仲淹建议,恢复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大军区司令),由范仲淹、韩琦、庞籍一起担任下辖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四个军分区),军分区分别由文彦博、张亢、滕子京、庞籍主持四个军分区防务。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韩琦、范仲淹则在泾州开府,目的是协调四个军区互相援兵,同时修筑城寨,如将渭州笼竿城建为德顺军、修通环庆路与镇戎军之间诸寨,慢慢地将边境全部稳固并逐步收复领土。

2.难以持久的李元昊

唯一让赵祯感到欣慰的是,西夏毕竟是偏远之地,李元昊就是一个暴发户。按照范仲淹的理论,国力不足的他撑不了多久。

不能不说,范仲淹深得持久战的精髓。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这次李元昊分兵两路,虽然刘璠堡这路大胜葛怀敏,但是在渭州遭遇的抵抗非常顽强,范仲淹和狄青也马上奉诏来援。

所以,李元昊除了大肆劫掠了一番,实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尤其是彭阳城这路基本没收获,只能无奈退兵,未能实现“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梦想。

这还不算什么,他回到境内一盘点,发现自己兵马损失也不少,那些部族将士意见也大,因为劫掠的战利品都归李元昊了。

就这么打下去,就算屡战屡胜也没啥意思,地盘扩大不了,物资增加不了,连基本生产还影响了,没吃没喝没钱用,谁还继续给你干活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契丹居然过来要求罢兵!

宋朝这边,庞籍、种世衡等人还用反间计!搞得李元昊这边危机重重。

他权衡了一下,好吧,罢兵就罢兵。

他天然地、毫无疑义地继承了李继迁、李德明朝三暮四的基因,只要有好处,怎么干都行。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3.以战谋和、以和谋利

双方在议和这条路上一拍即合,但从1043年正月庞籍正式招纳李元昊开始,这一议就是一年多。

除了路途遥远、来回遣使外,主要是李元昊以战逼和、以和谋利的手段非常成熟,他不断开价,宋朝又要讨价还价,折腾了不少时间

开始赵祯的意思是,你李元昊向我称臣就行了,至于你自己的名号叫什么他不管,改称单于、可汗之类的都没问题,好处自然会有的。

李元昊自然不肯削“兀卒”(天子)僭号,他的上书称“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仍然自称“兀卒”,自己改名“曩霄”,但就是不称臣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庞籍推脱说,你这样我可不敢上报朝廷,最好你奉表削僭号

李元昊派出的使者贺从勖,说,本国自有国号,没有上表体式。

庞籍说,你这样做,搞得我还是不敢上报皇帝啊。

贺从勖说,我们都自称“男邦泥定国”了,“男”就是儿子的意思,子事父如同臣事君,一样的,你先上报,等到了京师,你们皇帝不准再说吧。

赵祯得知消息后就说,让使者来京师吧,我就不信,儿皇帝他都愿意当,难道还会不称臣?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李元昊应该是了解“儿皇帝”石敬瑭的故事的,但他俩不同。

石敬瑭自称“儿皇帝”亏本,送了大片领土才换来的;李元昊则完全不同,虽然他年纪比赵祯大点,但只是口头上吃点亏、称 “儿子”、“孙子”都无所谓,只要给钱、有利益就行!

脸皮够厚!赵祯真是碰到无赖对手了。

贺从勖来到京师,朝廷议论开了。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韩琦反对议和,他说,虽然李元昊损失颇多,但是我们没胜利,他怎么会心服?

富弼则要求,李元昊必须称臣,才能议和!

几经讨论,中枢最终开出条件,朝廷可以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并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他生日时再予赏赐,但他必须称臣,不能再拿称“男”这一套糊弄人!

4.名号之争

赵祯派出使者去往西夏谈条件,开始实质交涉。

第一轮交涉完,七月,李元昊上书,说了十一件事。

首先,你们说“兀卒”不好,那我就改称“吾祖”;你们要我称臣,那就恕难从命,还是称“男”好;其它的,像岁赐你们得给、地你也得割、盐禁得解除、年号要允许我自立,等等。

这简直是漫天要价!他也真够敢提!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中枢居然想同意!李元昊既然不愿称臣,那就别勉强他。中枢只想息事宁人、早点罢兵。

韩琦不愿意了。本来他就不想议和,现在再一看这条件,到底是谁臣服于谁?

简直是大宋给西夏当孙子!

赵祯召集重臣们商议,宰相兼枢密使晏殊如实汇报说,大家思想都统一了,只有韩琦还有不同意见。

当着皇帝的面,韩琦再次表示反对。赵祯和稀泥,说,你们回去再商议。

回到中书,韩琦坚持己见,弄得晏殊变色而起,没法商议下去了。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韩琦觉得话不说透不行,回去后,他再上书说,西夏不称臣,会留有隐患,契丹会因此额外索取名分甚至再起纷争,李元昊恐怕也会继续狮子大开口,所以,此事必须再议!

其他大臣对于给钱给物没发表什么意见,倒是抓住李元昊名号的问题使劲纠缠。

文人治国嘛,干事都得讲究个名分。

谏官欧阳修、余靖和蔡襄都上书说,知道“吾祖”什么意思吗?我爸爸的意思!就算李元昊称臣了,但他还是向朝廷自称“吾祖”,这不是玩弄陛下吗?有损朝廷尊严!坚决不答应!

那好吧,继续遣使商议。

5.艰难的缔约

李元昊就死死抓住你想要他称臣、不服气他这名号的心理,不断加价。

他说,你岁币给我才十万,必须得加;不加,使者不许回去!

最后,在他这无赖手段下,加到了每年岁币二十五万,并再要求,每年你得买我青盐十万石。

大臣们接到这消息又议论纷纷。

这私底下民间的青盐交易一直没断过,但如果两国官方正式做生意算下来,价值十多万,等于送钱给李元昊,这不就跟澶渊之盟给契丹的岁币差不多了吗?给这么多,契丹该不高兴了!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再说,万一李元昊又一兴兵,难不成也给他增添一二十万?

赵祯一想,对,有道理,不能买你的青盐。

李元昊说,好,我向你上表称臣总行了吧?那青盐贸易你还是得解禁,而且岁币要增加到三十万!

赵祯这里实在不好决策。

李元昊称臣了,可给钱怎么给?关键是契丹怎么看!给多了,契丹不满意;给少了,契丹也会表功;不给?想都不要想,那会导致李元昊再次入侵、带来契丹的指责和要挟!

这样不停地折腾下去,已经是1043年年底了。

如果不是契丹插入一脚间接地帮忙,都不知道这议和又要耽搁到什么时候!

宋史笔谈169:漫长西夏和议,宋担忧的事,李元昊并不关心

1044年五月,李元昊终于上誓表称臣,自称夏国主。


多谢欣赏。读完此篇,如仍感兴趣,敬请关注本号(纪岩松),后续连载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